《價值投資實戰(zhàn)手冊》這本書在一個月之前借著網(wǎng)絡書店打折入手的,作者是曾經著名的雪球大V唐朝,因為某種原因,現(xiàn)已退出雪球。這對于孜孜不倦的球友們確實是一大遺憾,對于雪球以用戶為內容輸出的辯論生態(tài)則略感清涼,對于唐朝本人來說則更像是退出了歷史大舞臺而隱藏于民間。但值得慶幸的是,他還有一微信公眾號,名叫唐書房,每每發(fā)文時,書房里的討論還是熱鬧非凡的。對于唐朝本人,我未曾謀過其一次面,甚至連一句話都沒有說過,但卻受益于他深入淺出的公司分析以及多角度的切入事物的底層思維而被他深深吸引。 在1996年巴菲特致股東的信中,巴菲特提出了兩個比較著名的操作準則, 投資要成功,你不需要明白Beta、有效市場、現(xiàn)代投資組合、期權定價以及新興市場等知識,事實上大家不用懂這些反而會更好,當然,我的這種看法在大部分的商學院并不流行,在那里,與金融有關的課程早已被上述這些東西所主導,然而以我個人的觀點,研讀投資的學生只需要學兩門課即可,一是如何去評估一項生意的價值,二是如何看待市場價格的波動。 本書的整體架構就是在教我們如何學習這兩門課,并將其運用于實踐,全書共分為三章,分別為正確面對股價波動、如何估算內在價值、企業(yè)案例分析,前兩章構成一套邏輯清晰可直接應用于實戰(zhàn)的理論框架,讓價值投資者從內心深處明了獲利背后的邏輯及所需要的條件,并擺脫股價波動所帶來的心理波動。第三章則是將前兩章的理論應用于目標企業(yè)的理解。 這本書也是我斷斷續(xù)續(xù)讀完的,通讀完有一種直觀的感覺就是晦澀難懂、不易理解,因為書里面有很多作者經過20多年穿越時空思考的智慧結晶,經自身內化后形成的所獨有的見解,需慢慢品讀方能有所醒悟,這也是我文題慢慢感悟的原因。 第一章正確面對股價波動告訴我們,市場中90%的投資者不是死于公司基本面波動,而是死于市場波動所帶來的心理波動。投資者可以把市場價格波動想象成一位和善可親的市場先生的報價,他還是你的生意合伙人,每天從不缺席地出現(xiàn)在你身邊,不時會報出一個價格,要么是想買下你手中的生意權益,要么是想把他自己的權益賣給你。 即使你們所共同擁有的生意具有穩(wěn)定的經濟特質,市場先生每天還是會固定地給出不同的報價,遺憾的是,這個可憐的家伙有一個毛病,那就是他的情緒很不穩(wěn)定,當他高興時,往往只會看到影響生意的那些好的因素,每當這時,他就會給出一個很高的報價,因為他害怕你會把他手中的權益買走而剝奪他即將到手的收入,當他沮喪時,在他的眼里,無論是生意還是整個世界,就會變得黯淡無光,看不到任何希望,這時他就會給出一個非常低的報價,因為他害怕你會把他手中的權益出售給他。 市場先生還有一個很可愛的特點,他不在乎被別人冷落,如果今天他提出的報價不被接受,第二天他會重新上門給出一個新的報價,是否與市場先生交易,選擇權完全在你的手中,基于此,我們可以說,他的行為越是焦躁不安,對于我們越是有利。 忽略你不應該知道的,尋找能指導你投資決策的,在萬變中尋找不變。別愁傻子,瞅地,關注地的產出。投資者真正要關注的是企業(yè)真實盈利的增長,只要它是增長的,股價的波動,只是給你送錢多少的區(qū)別,其在《投資無需“接盤俠”》這一篇中,以一家經營上很賺錢的企業(yè)(瀘州老窖)為極端(因為資本是逐利的,低估到一定程度,一定會有其他資本參與搶購,抬高股價,降低回報,這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經濟規(guī)律)舉例,即使它的股價就是不漲甚至一直跌,完全沒有“接盤俠”接手,僅靠分紅再投入,使得最后瀘州老窖完全成為你100%持股的全資子公司,每年數(shù)十億的利潤都是你的,不存在所謂分紅多少的問題,至于市值還是留給專家們去估算吧。 第二章如何估算內在價值給我的禁錮思想帶來了3點沖擊,一是巴菲特的進化過程(從猩猩進化到人類)的講解則是非常的細膩而精彩,讀來有一種非常過癮的感覺,在享受閱讀的過程中,自然也少不了個人思維的大躍進,巴菲特的進化主要體現(xiàn)在對格雷厄姆的股權代表企業(yè)的一部分原則做了細微調整;從股權代表企業(yè)(現(xiàn)有資產所有權)的一部分調整為股權代表企業(yè)(未來收益索取權)的一部分,一旦將思路調整為股權代表企業(yè)(未來收益索取權)的一部分,企業(yè)今天賬面擁有多少資產,就沒有那么重要了,重要的是企業(yè)靠什么賺錢,今后能賺多少錢,其中多少錢可以拿來供股東分配?思考的重心自然也從現(xiàn)在擁有轉向未來盈利。 二是作者從更高的維度定義了估值,就是在自己理解的范圍內,通過比較選擇性價比明顯更高的資產,何為明顯較高,巴菲特有過清楚的解釋 ,如果國債收益率為2%,那么收益率低于4%的企業(yè)我們是不會投的,這句話同樣脫胎于格雷厄姆“股票買點為收益率高于無風險收益率的兩倍的研究結果”,作者的理解是,估值是區(qū)間,而且可能會錯,所以若沒有一倍以上的空間,就算不上明顯,沒有明顯空間就保持原樣,6%、7%的預期收益率,不足以吸引投資者從5%收益率的產品上轉換,預期收益率10%以上的產品,才構成轉換的吸引力,從這一更高的維度來定義,可以延伸出,買入和持有其實面向的是同一個問題,也就是一回事。 三是作者將實戰(zhàn)中的估值簡化為一句話“三年后(翻倍所需時限)以15到25倍市盈率(十年期國債收益率的倒數(shù)來確定合理估值)賣出能夠賺100%(獲得的收益)的位置就可以買入,高杠桿企業(yè)打七折,高杠桿企業(yè)是指有息負債超過總資產70%的企業(yè)。打七折,指對高杠桿企業(yè),要求三年后以10.5倍市盈率賣出能賺100%時,才考慮買入。當合理估值(合理市盈率)乘以三年后凈利潤(當前凈利潤根據(jù)未來三年可能的利潤增速算得三年后的凈利潤)所得3年后合理內在價值(沒考慮折現(xiàn)率)是當前市值的100%時即可買入。當然這一理念的基礎仍是企業(yè)的內在價值為一家企業(yè)在其剩余時間所能產生自由現(xiàn)金流的折現(xiàn)值。在這種簡化的估值法中,凈利潤替代自由現(xiàn)金流有三大前提,一是利潤是否為真?該企業(yè)掙得錢是真金白銀么?如果賺的是假錢,顯然不能拿來和類現(xiàn)金資產真金白銀的利息收入畫上等號。二是企業(yè)的商業(yè)模式及企業(yè)的護城河是否又寬又深足以保持企業(yè)所產生的自由現(xiàn)金流增速不減且持續(xù)的時限不斷延長。三是企業(yè)維持目前的盈利能力,是否需要大額的資本再投入,如果需要大額投入,那么就不能將凈利潤直接和類現(xiàn)金資產產生的利息收入畫上等號,需要我們調整凈利潤的數(shù)據(jù)。 第三章企業(yè)分析案例,此章我并沒有精讀,因為大部分內容早已在唐書房品味過1-2遍,雖然大部分具體的內容早已記憶不清,但是作者通過多角度切入事物的本質進行底層思維的探索這一殺手锏則深深的印入我的腦海,無形之中,對我今后對一個未知的企業(yè)該如何切入產生了莫大的幫助,在這里,讓我知道了,財務并不是分析企業(yè)的全部,但當你毫無頭緒的時候,財務的動態(tài)變化卻是我快速切入分析企業(yè)不可或缺的一個點。在此,特感謝作者的無私分享以及慶幸自己能從中獲得些許教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