鑒賞之 中國歷代繪畫長卷·北宋 (五) 41北宋 李公麟(傳) 卞莊子刺虎圖 絹本,設(shè)色,縱39cm,橫169.1cm 這幅畫是一副寓意圖,描繪的是兩只老虎想吃一頭牛,而卞莊又想獵殺兩只老虎的場景,通過這些場景和最后結(jié)果的描繪想勸告人們做事不要只憑勇氣,而沒有智慧;另一方面的,也闡釋出自己人“兩只老虎”相爭,最后卻被別人得到利益。此幅畫人物及虎均極生動?;⒒⑾喽罚迩f子之勇,尤其美妙。該幅畫作無名款,清宮歸于宋代李公麟名下。 42北宋 李公麟(傳) 九歌圖 紙本,墨筆,縱35cm,橫775cm 《九歌》,《楚辭》篇名,“九歌”原為傳說中的一種遠古歌曲的名稱。《楚辭》的《九歌》,是戰(zhàn)國楚人屈原據(jù)民間祭神樂歌改作或加工而成,共十一篇。在中國繪畫史上,“九歌”是歷代畫家熱衷繪制的題材,李公麟、張渥、陳洪綬,直至現(xiàn)代畫家傅抱石都有以此為題創(chuàng)作的作品。 是卷《九歌圖》從右至左依次描繪了東皇太一、云中君、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東君、河伯、山鬼,人物造型各具神采,線條飄逸清麗,墨色淡雅彌漫,樹石筆墨似明代畫家張路,通覽整卷風(fēng)韻絕倫,異常精彩。此卷從風(fēng)格上看應(yīng)為明代高手所作,從藝術(shù)本體來說,明清以后已無此筆矣。 43北宋 張敦禮(傳) 九歌書畫卷 絹本,設(shè)色,水墨,縱 24.7cm,橫608.5cm 《九歌圖》傳北宋畫家張敦禮繪,卷共十一段,每段一圖,畫屈原像及楚辭《九歌》中的《東皇太一》、《云中君》、《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東君》、《河伯》、《山鬼》、《國殤》十章內(nèi)容。秀勁宛轉(zhuǎn),線條纖細飛揚,體現(xiàn)了元代的白描風(fēng)格。圖中吳睿所書《九歌》亦改用篆書,并識云“至正六年九月既望吳睿書”。至正六年為公元1346年。圖有“淮南張渥”款,有專家認為此系后添偽款。上有元代書法家隸書《九歌》歌詞全文及倪瓚題觀款。 張敦禮(1107),北宋畫家。汴梁今河南開封人。善寫人物,貴賤美惡,容貌可見,筆法細密,神采如生。英宗趙曙婿畫鑒誤作哲宗婿。與李瑋王詵為多才多藝的三名駙馬都尉。嘗作陳元達鎖諫圖及阮孚蠟屐圖。其論畫云畫之為藝雖小,至于使人鑒善勸惡,聳人觀聽,為補豈可儕于眾工哉元代湯曾在江南見鎖諫圖,京師今北京見蠟屐圖,評其畫云忠義之氣,突出縑素人物樹石,并仿顧陸。畫跡尚有千章夏木圖高士聽松圖漁樂圖等,著錄于繪事備考。 44北宋 梁師閔 蘆汀密雪圖 絹本,設(shè)色,縱26.5cm,橫145.6cm 此卷為梁師閔的傳世孤品,描繪嚴冬時節(jié)的沙渚平川,坡石竹枝已盡為白雪覆蓋,叢叢干枯的蘆草在陰沉晦暗的背景下瑟瑟隱現(xiàn)。清寂之中,一池湖水尚未封凍,兩只鸂鶒(音xī chì,有學(xué)者考證為赤麻鴨)在沙洲上相互依偎,一對鴛鴦于寒波中游水嬉戲,此情此景與漫天密雪的荒寒景色形成對比,充滿詩意,是一幅山水與花鳥融匯的湖天小景佳作。正如卷后元趙巖所題詩:“江天雪意暮蕭蕭,望外寒沙半落潮。鸂鶒雙眠看畫里,瀟湘極目夢魂遙?!碑嫹星〉塾}的“鴛鴦兩兩相隨逐,不為嚴寒異故心”的詩句則直接點出此畫寄興游心的主題。 整幅用筆細潤,皴法簡括,水墨為主,略施赭色,大片空白的運用正體現(xiàn)了中國傳統(tǒng)繪畫“于無畫處皆成妙境”的特質(zhì),恰到好處地表現(xiàn)出江南的湖山雪景。卷尾有作者自署“蘆汀密雪,臣梁師閔畫”款一行。畫卷有宋徽宗書“梁師閔蘆汀密雪”七字題簽。 梁師閔,生卒不詳,北宋畫家,一作士閔,字循德,汴梁(今河南開封人),工詩書,官至忠州刺史、左武大夫等職,《宣和畫譜》評論其花鳥“取法江南人”,“精致而不疏,謹嚴而不放”,以畫花竹、翎毛、湖天、小景著稱于世。 45北宋 劉窠 落花游魚圖 絹本,設(shè)色,縱26.4cm,橫252.2cm 此圖的開始部分先畫盛開的杏花伸向水面,向后展開。落花引來群魚爭食,或聚或散,或潛游,或上浮,或回泳,翻藻戲蒲,以示水中的涵泳自然之態(tài)。其中蘊涵作者和文人們追求自由、自得其樂的詩的意境。其畫法全用渲染,間或用沒骨法,不見勾勒,活潑生動。這種表現(xiàn)方法和詩情畫意,獨創(chuàng)一格,一直為后人所仿效。 此圖無款印,歷來傳為劉窠所作。卷上有“乾隆御覽之寶”、“嘉慶御覽”等印多方,可證原系清宮舊藏之 劉窠,生卒年不詳,北宋畫家。字道源,一字弘道,少時流寓都下,遂為汴(今河南開封)人。官至朝奉郎。擅畫魚,深得戲廣浮深、相忘江湖之意。傳世作品有《落花游魚圖》、《春溪魚藻圖》、《群魚戲荇圖》。 46北宋 屈鼎 夏山圖 絹本,淡設(shè)色,縱45.3cm,橫115.2cm 《夏山圖》是著名畫家屈鼎的傳世作品,此圖中描繪的是夏季山野的景色。本卷為全景式構(gòu)圖,描繪夏季山野景物。卷首為江水沙岸遠山隱現(xiàn)的平遠之景,繼而轉(zhuǎn)入煙籠霧鎖的崇山峻嶺,點綴以舟橋水榭樓閣寺廟及行旅、漁樵、高隱等人物活動,墨色明潤,景物多變,從中可明顯看到燕文貴山水的影響。 屈鼎,生卒年不詳,河南開封人。仁宗朝為圖畫院祗侯,擅畫山水,論者謂其“頗得燕文貴之仿佛”。 47北宋 燕肅 春山圖 紙本,墨筆,縱47.3cm,橫115.6cm 《春山圖》是一幅畫在紙上的水墨全景山水。畫上春山聳秀,溪流板橋,竹籬村舍,高松垂柳和高士在山水中尋幽訪勝的刻畫,流露出畫家對林泉之樂的向往。畫中生拙凝重的筆墨和山水造型,與一般的職業(yè)畫家迥異,帶有早期文人畫的形跡。 燕肅(991—1040)北宋畫家、科學(xué)家。字穆之,青州(今山東益都)人。少孤貧,巧思過人,真宗大中祥符年間進士,官至龍圖閣直學(xué)士,人稱“燕龍圖”。學(xué)識淵博,精通天文物理,有指南車、記里鼓、蓮花漏等儀器的創(chuàng)造發(fā)明,著有《海潮論》,繪制《海潮圖》以說明潮汐原理。工詩善畫,以詩入畫,意境高超,為文人畫的先驅(qū)者。 48北宋 趙佶 雪江歸棹圖卷 絹本,設(shè)色,縱30.3cm,橫190.8cm 這是一幅描繪冬日雪景的山水畫。畫面起首遠山平緩,進入中段以后,山勢漸漸高聳,轉(zhuǎn)而趨于平緩,整幅畫面富有高低錯落的節(jié)奏感,使觀者仿佛身臨其境,坐于舟船中,沿江眺望窗外時時變換的景色,充分展示了長卷繪畫的特點和魅力。全卷用筆細勁,筆法流暢,意境肅穆凝重,代表了宋徽宗時期畫院的藝術(shù)水平。 畫幅的右上角有宋徽宗趙佶瘦金書“雪江歸棹圖” 五字,左下角鈐“宣和殿制”印并“天下一人”畫押。此圖曾經(jīng)清乾隆內(nèi)府收藏,《石渠寶笈·續(xù)編》等書著錄。 趙佶(1082-1135),北宋徽宗皇帝,在位二十五年,(1082-1135)。在他主政時期,奸臣當(dāng)?shù)?,窮奢極欲,國庫空虛,民不聊生,內(nèi)憂外患,紛至踏來。宣和七年(1125)金兵南下,年底,傳位與趙桓(欽宗),自稱太上皇。靖康二年(1127)被金兵所俘,與兒子一起淪為亡國之君,最后后死于五國城(今黑龍江依蘭)。 49北宋 趙佶 柳鴉蘆雁圖 紙本,淡設(shè)色,縱34cm、橫223.2cm 趙佶的花鳥畫風(fēng)格以工細彩墨為主,并能寓巧于拙,《柳鴉蘆雁圖》是他拙樸風(fēng)格的代表作之一?!读f蘆雁波圖》共分二段,前段畫一株柳樹和數(shù)只百頭鴉。柳樹枝干用粗筆濃墨作短條皴寫,筆勢很壯,顯得渾樸拙厚,凹凸節(jié)寬之狀自然天成。柳條直線下垂,流利暢達,運筆圓潤健韌而富彈性,墨色前后層次分明。停在枝上的白頭鴉或靠根偎依,靜觀自得,或喃喃相語,使寂靜的大地充滿了生機。鳥身用濃墨,黝黑如漆。鳥的羽毛用墨留出白線,鳥的嘴舌用淡紅色點染,頭和腹部敷以白粉,周圍略用淡墨烘染,把白頭鴉襯托得分外突出,顯得神采奕奕。全圖筆墨醇和安謐,脫去凡格,深得熙落墨之意韻。 此圖中柳鴉蘆雁采用沒骨畫法,竹以雙鉤法繪出,設(shè)色淺淡,構(gòu)圖洗練。粗壯的柳根、細嫩的枝條、姿貌豐腴的棲鴉、蘆雁畫得都很精細工整。棲鴉雙雙憩息嬉戲,蘆雁飲水啄食,形態(tài)自在安詳。點睛用生漆,更顯得神采奕奕。此圖在黑白對比和疏密穿插上取得了很大成功。整個畫面恬靜雅致、神靜氣閑。 50宋 趙佶 竹禽圖 絹本,設(shè)色,縱33.8cm,橫55.5cm 宋人花鳥畫都是以小品畫見長,又以精細而見功。此畫也不例外,在粗略的崖石間伸出兩枝翠竹,一上一下形成一個側(cè)著的“V”字。竹枝和竹葉都沒有勾勒,此畫法與趙佶的《芙蓉錦雞圖》等以往的畫作有所不同。翠竹下面的還有一叢荊棘,一上一下的竹枝上停著兩只小鳥。下面的那只鳥側(cè)對著人們,它仰著頭在看上面的那只鳥。上面的那只鳥腹部正對著人們,頭向右側(cè)著,它回望著下面的那只鳥。兩小鳥目光相對,互相顧盼。 全畫竹草崖石用寫意畫的方法處理,兩小鳥用工筆畫的方法繪制,粗細方法互助也顯示了徽宗的繪畫技藝的高妙。畫卷后面有皇室后裔趙孟頫的題跋:“道君聰明,天縱其于繪事,尤極神妙。動植物無不曲盡其性,殆若天地生成,非人力所能及。此卷不用描墨,粉彩自然,宜為世寶。然叢爾小禽蒙圣人所錄,抑何幸耶?!?/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