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有書君 · 主播 | 依米 那個看《大風車》長大的女孩,你好,我是金龜子。 十多年過去了,恭喜你都長這么大了,成了一個27歲的媽媽。 昨晚,你向我抱怨說5歲的女兒不會說話,讓你很頭疼。 家里每次來親戚,女兒不去迎接,為了避免說話,迅速地躲進自己的房間,希望不被發(fā)現(xiàn)。因此,女兒被扣上“不懂禮貌”的帽子。 想跟孩子交流吧,孩子坐在地上可憐兮兮的。 孩子不知道該講什么,也不知道怎樣去表達自己的思想。 每次傳達給孩子一些內(nèi)容吧,說了半天,女兒也講不清楚。 有一次,學校組織夏令營,老師讓孩子轉(zhuǎn)告家長準備午餐。 女兒開開心心地回家后,對媽媽說,過兩天我們可以出去玩了,不用上課了,又說老師也一起去,帶大家去公園玩。 女兒眨巴著眼睛說了好久,最后問媽媽,準備什么午餐給她吃? 媽媽聽得一頭霧水。 其實,有一種小孩,從小不被人理解,每天嘰嘰喳喳看似活潑,卻是最不會表達內(nèi)心和需求的人。 我可能因為是少兒節(jié)目主持人的緣故,一直都在留心孩子和孩子的爸爸媽媽。 很多爸爸媽媽告訴我,孩子不好帶,他們總是不敢表達需求,更不會表達情感。 在這件事情上,媽媽們一定要有耐心: 每個孩子天生都有很強烈的表達欲,只要加以合適的引導,便能暢所欲言地表達。 做和藹可親的父母容易,引導孩子及時表達卻很難。 我有一個鄰居,兒子一直在外上大學,一年才回家一次。 一學期不見,實在是特別想念。 好不容易挨到兒子回家了,鄰居想緊緊地擁抱兒子,想聽兒子講學校的人和事,卻羞于表達,終究沒好意思,只好躲到廚房里抹眼淚。 兒子也是,一句話不說,徑直走進臥室去打游戲,沒有表達、沒有溝通。 一對血濃于水的母子,成了生活在同一個屋檐下的“陌生人”。 鄰居時常想,不要求孩子精于世故、能說會道,但最起碼能夠表白愛慕,領個女孩回家。除此之外,社會是洪水猛獸,職場不是象牙塔,生活更不盡如人意! 孩子如果不善于表達,該如何立足呢? 俗話說,愛哭的孩子有糖吃,表達能力差的人,往往把話藏在心里。 她害怕自己的兒子:
但是鄰居知道,她已經(jīng)錯過了孩子成長的黃金期。 此后,媽媽再也不是孩子的全世界。 那個整天躺在媽媽懷里吵著要聽故事的孩子,再也回不來了。 龍應臺說:
孩子給你完整的愛的時間只有十年,你還能擁有孩子多久? 這十年里,你不如幫孩子滋生一種能力,應對將來所出現(xiàn)的一切風險。 趁著孩子還在你懷里,給Ta講故事,講身邊的故事; 帶Ta出去旅游,講看到的風景、建筑、美食,讓他了解我們生活的城市的每一面! 讓他心生熱愛,自然表達! 當孩子離開你,去面對世界時,你會慶幸這個選擇: 讓孩子敢說話、會表達,說出心中所想,不但能幫助孩子走向成功,更能帶給孩子滿滿的幸福感。 正如蘇格拉底先生說:
娃娃還在肚子里的時候,我就常給女兒講故事、聽歌謠,陪她說話。 在她一歲多的時候,我跟她一起看電視動畫片,還給她講一些動畫片中的小故事。 娃娃最喜歡好聽的故事了。 我休息在家的時候,她纏著我講故事; 外出工作的時候,我會打電話給女兒講故事。 否則,女兒就會不依不饒…… “現(xiàn)在看起來,娃娃的語言表達能力就比同齡的孩子要強一些,說話及思維方式也像個大人,我想這可能是我的一種特殊教育方式——多跟孩子講故事對話交流的結(jié)果吧?!?/strong> 不瞞你說,這個會表達的孩子給我?guī)砹撕芏囿@喜。 首先,孩子對你的愛是天真無邪,毫無保留的。 前一秒還在埋怨你,沖你嚷嚷,“不理你了,你是個壞媽媽“。下一秒,她就會無比甜蜜地抱著你的腿喊“你是全世界最好的媽媽“了。 其次,一個會表達的孩子,讓你時不時的感受到幸福。 孩子會歡天喜地地撲進你懷里,安安靜靜地聽你講故事; 如果困了,就偷笑著把被子抱進你的臥室一起睡; 受到委屈時,喊著媽媽,小臉通紅,淚如雨下,也能把事情的來龍去脈說個清清楚楚; 看到螞蟻打架時,她會繪聲繪色地描述那激烈的場面,讓你身臨其境; 有了心事愿望,更是第一時間和媽媽分享。 因為孩子的出生,我們才成了媽媽。 對于每一個媽媽來說,能夠陪孩子在這個美麗的世界上走一遭,同行一段,就足夠幸運! 有幸見證一個孩子的出生,這是命運多么曼妙的饋贈! 龍應臺說:
你和孩子的緣分在這一生中,將是一次又一次地看著他離開,而你只能望著背影默默揮手。 你要記住,我們終會離開孩子,不如教會他們: 無論未來遇見苦難,還是幸福,讓他們敢于表達,說出想說的,勇敢做自己。 孩子,你慢慢來,我們不急! 這個世界上所有的愛都是為了聚合,只有媽媽對孩子的愛是為了分開。 我們不要求孩子有多完美,有多大成就,只要這個生命健康安樂,有幸福的能力,我們就足夠欣慰。 試想一下,如果我們的孩子從小就不敢表達、不愿表達、不會表達,那么,他面對今后人生中遇見的所有起伏,所有苦難,只能眼含熱淚、默默忍受,把一切心事擠壓在心里。 我們希望孩子是會表達的人,不僅因為這樣的孩子會在社會上吃得開,而是更希望孩子能結(jié)交更多的朋友。不善于表達交流的人,往往在社會上活得很不好,敏感脆弱,而且朋友很少。 這個跌跌撞撞的孩子,最終會長成一個不動聲色的大人: 小時候面對老師的提問吞吞吐吐,長大后遇見愛情開不了口; 小時候看圖寫話沒有思緒,長大后求職簡歷一片空白; 小時候想象力不夠豐富,長大后生活不夠有趣; 小時候不愛張嘴,長大后沒有朋友; 小時候沉默,長大后孤獨; …… 聽說讀寫的能力,貫穿每一個人的一生,是人人必備的基礎能力,更是孩子早期成長的重要基石,也是未來學校各科學業(yè)成績的基礎。 “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fā)”,無論是口頭表達還是書面表達,首先要讓孩子做到有話可說,其中素材積累正是當下家長最容易忽視的一個關(guān)鍵環(huán)節(jié)。 我主持的《大風車》《聰明屋》等欄目,為何能持續(xù)30年依然深受廣大孩子和家長的喜愛? 這背后,離不開自己一點點積累起來的豐富的語言素材庫,然而最核心的是我愿意表達、敢于表達、會表達。這讓我的主持生涯節(jié)節(jié)高升,也使我終身受益。 現(xiàn)在我把自己過去20多年的成功經(jīng)驗進行全面總結(jié),聯(lián)合有書首次向所有孩子們公開,用孩子聽得懂、愿意聽的講故事方式,專門為3-12歲的孩子量身定制了“金龜子教孩子看圖寫話”系列課。 通過聽故事、巧積累 → 畫古都、細觀察→ 做手藝、練思維→看圖畫、學說話4大步驟,真正教孩子成為一個敢表達、會表達的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