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三彩仕女俑 她,斑斕多彩,是大唐文明燦爛如花的物證和最好的解讀;她,造型豐富,展示了海納百川和開放包容的大國氣度;她,不見經(jīng)傳,在近代被發(fā)現(xiàn)之前甚至沒人知道這一陶器品類的存在……洛陽唐三彩,以造型生動逼真、色澤華貴艷麗和富有生活氣息,一出土,便驚艷了世界! 唐三彩胡人俑 沉睡千年 一鳴驚人 說起唐三彩的發(fā)現(xiàn),與隴海鐵路有莫大的關系。 1905年至1909年,隴海鐵路修筑,其間,施工隊毀壞了洛陽北邙山一帶的一批唐代墓葬,于是,為數(shù)眾多、造型豐富,色彩鮮艷的陶器隨葬品驚艷亮相——三彩駱駝,背載絲綢或馱著樂隊,仰首嘶鳴;牽駱駝俑,身著窄袖衫,頭戴翻檐帽,赤髯碧眼,再現(xiàn)了中亞胡人的生活形象;武士俑、天王俑以及鎮(zhèn)墓獸,個個肌肉發(fā)達,面目猙獰,甚至讓當?shù)匕傩湛吹胶笫挚謶?,將其摔碎;當然,出土的也有十分溫柔可愛的女俑,高髻廣袖,亭亭玉立,悠然嫻雅…… 隨后,一批古董商將這些彩陶運至北京琉璃廠,引起轟動。因史書對其幾乎沒有詳細記載,數(shù)字“三”在古代是極數(shù),用以形容彩陶顏色之多恰好合適,再加上著名學者王國維、羅振玉等人對之研究后證明,這一大批彩陶確實為唐代遺存,因此,這批彩陶就有了一個后來享譽世界的名字——唐三彩。1942年,清末古玩收藏家趙汝珍所著《古玩指南》一書,就有“唐三彩”之名。而唐三彩的發(fā)現(xiàn)被考古學界定為20世紀初的重大發(fā)現(xiàn)之一。 在此之后,洛陽地區(qū)不斷有唐三彩出土,數(shù)量之多、形態(tài)之美,令人驚嘆,后來又在洛陽地區(qū)發(fā)現(xiàn)燒制唐三彩窯的遺址,因此,唐三彩又被稱為“洛陽三彩”。 唐三彩鳳獸壺 入土千年 出土燦爛 為何唐三彩一經(jīng)問世,就吸引了世人的目光?其原因有許多,顏色華貴艷麗、吸引眼球是不可忽略的關鍵原因之一。 市流散文物管理所所長李國強是我國為數(shù)不多的文物鑒定研究員、擔任文化部文化市場發(fā)展中心藝術品評估委員會委員的文物鑒賞專家,研究唐三彩三十余年。近日,筆者來到市流散文物管理所的文物展示室,立刻被一片絢爛的色彩吸引了眼球。“在一屋子的文物中,你是不是首先看到的就是唐三彩?”李國強說,這就是唐三彩的魅力所在。 唐三彩屬于鉛釉陶器。我國鉛釉陶器的歷史十分悠久,早在東漢,釉陶的生產(chǎn)已遍布南北各地,并成功燒制出深綠、淺綠、栗黃、茶黃色等釉色的陶器,這說明當時的工匠對各種呈色金屬原料特性的認識、化學技術的掌握和運用都達到了一個新水平。 在洛陽出土的北魏司馬金龍墓里,人們又發(fā)現(xiàn)了為數(shù)眾多的綠釉和黃釉俑,色調比例配合恰當,造型風格美觀大方。但美中不足的是,這些俑都是單色釉,且釉厚、流動性不大,器物制作較為粗糙,原料為一般黏土,器物一次燒成,和唐三彩比還存在一定差距。 到北朝時期,釉陶生產(chǎn)的原料開始使用高嶺土,在白色或黃綠色釉里又掛上了綠色彩,與唐三彩比只存在單彩和多彩之別了,這時的釉陶已是唐三彩的雛形。 至隋代,兩色釉的陶器出現(xiàn)。 唐代,釉陶工藝更是出現(xiàn)了一個大的飛躍,在同器物上,多種釉色交錯使用,于是奇跡出現(xiàn)了——五彩繽紛的唐三彩被工匠們創(chuàng)造出來了! 李國強介紹,唐三彩的色彩包括綠、黃、赭(zhe?)、褐、紅、白、藍、黑等,基本色調以黃、褐、綠為主。有一色單用,也有多色混合使用。其富麗堂皇、精彩異常之狀,遠非漢代釉陶或其他彩繪陶器所能相比。而且由于唐三彩用料精細、制作規(guī)整、工藝獨特,具有不變形、不裂縫、不脫釉的特點,其斑斕華麗的色彩具有入土千年不褪色之華美,因此,唐三彩在洛陽一被發(fā)現(xiàn),就備受關注。 唐三彩天王俑 盛唐氣象 一俑窺之 在許多人的印象中,唐三彩是明器,只有在隨葬時才會用到。其實,這是個認識誤區(qū),唐三彩不僅因色彩絢麗而聞名于世,其品種齊全,造型夸張、豐富,也是唐三彩讓世人愛不釋手的原因之一。 李國強介紹,唐三彩品種之多,內容之豐富,可以說是概括了當時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就其性質而言,有實用器和明器之分。就其種類而言,又可分為生活用具、兒童用具、俑等三大類。其中生活用品除水器、酒器等常見品種外,還有粉盒、脈枕、燈具,甚至樂器。 我們常見的唐三彩是人物俑、動物俑。人們在驚嘆這些俑的造型高大豐腴時,最先想到的是盛唐氣象、雄渾博大。的確,在陶瓷藝術中,唐三彩除色彩美外,其造型之美也在陶瓷藝術中獨樹一幟。 先就人物形象的造型看,既有艷若桃李的少女,又有鮮麗耀眼的貴婦;既有峨冠博帶的文官,又有劍拔弩張的武士;既有高髻寬袖的侍女,也有圓領窄袖的男僮;既有震懾邪魔的天王,又有手按劍盾的力士;既有高鼻深目的胡人,也有短袍氈靴的胡姬……人物表情千差萬別,但又特別符合身份特點。 比如侍女俑,有胖的、有瘦的,有立的、有坐的、有行走的、有照鏡子的、有演奏的、有跳舞的,有高興的、有愁苦的、有開朗的、有郁悶的。但她們有一共性——態(tài)度是謙恭而卑微的,因為她們是侍奉主人生活與娛樂的。工匠師傅賦予這些侍女以鮮活的生命,不僅表現(xiàn)出人們身份地位的異同,同時揭示了人們性格的差異,體現(xiàn)出人物內心世界的豐富內涵,具有“狀歡娛之情,含不盡之意”的藝術魅力。這些人物形象折射出大唐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是一部不可多得的生動而有趣的歷史教科書。甚至有學者認為,唐三彩的工匠肯定聘請了模特,否則他們決不可能創(chuàng)造出如此鮮活的人物形象。 唐三彩仕女俑 兼容并蓄 絲路見證 如果說唐三彩最初是憑借色彩和造型奪人眼球的話,如今,“一帶一路”帶給三彩更廣闊的發(fā)展空間——琳瑯滿目的唐三彩制品,特別是反映中外友好往來的唐三彩,是唐王朝與各國各族人民友好往來的歷史見證。這也是唐三彩備受青睞的原因之一。 唐王朝是我國封建社會的鼎盛時期,政治、經(jīng)濟、文化有了高度的發(fā)展,中外友好往來也進入了一個新的時代,據(jù)《唐六典》記載,當時有30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與唐王朝建立了友好關系。洛陽是唐王朝的兩京之一,是通往西域、地中海的絲綢之路的起點,也是海上絲綢之路與南線絲綢之路最重要的中轉站和起點站,在對外經(jīng)濟文化的交流中處于特殊地位。唐三彩中栩栩如生的胡俑、駱駝俑、三彩獅子狗俑、三彩大白象俑、三彩獅子俑等,無不是這種特殊地位的見證,也無一不是中外友好往來的見證。 “唐三彩,特別是那些具有西方特點的俑,應該是當時對外貿易中的重要商品?!崩顕鴱娬J為,唐代對外貿易不斷擴大,兼容并進的多元文化飛速發(fā)展,大大刺激了唐三彩陶器的生產(chǎn),使唐三彩陶器有了十分廣闊的海外市場。這既是唐朝兼容并蓄、對外交往廣泛的一種反映,又是王維著名詩句“九天開閶闔,萬國衣冠拜冕旒”情景的再現(xiàn)。
|
|
來自: zzm1008圖書館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