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基輔郊區(qū)一所小學前,有一尊《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作者奧斯特洛夫的塑像,小學的后面,是奧斯特洛夫斯基紀念館?!朵撹F是怎樣煉成的》1942年就有了中文譯本,我們那一代人的青少年時期,幾乎都受到過這部小說的影響。
奧斯特洛夫斯基1904年出生于工人家庭,11歲開始工作,15歲參加國內戰(zhàn)爭的紅軍騎兵部隊,一年后受重傷,23歲全身癱瘓,24歲雙目失明。在妻子的協(xié)助下,1932年完成自傳體小說《鋼鐵是怎樣煉成的》,1936年病逝,年僅32歲。小說中最有名的一段話是:人最寶貴的是生命,生命對于人只有一次……
當時蘇維埃紅軍的主要對手是爭取烏克蘭獨立的領導人彼得留拉,一位曾經的報刊編輯,在小說中被看做反動派匪幫。而在今天的烏克蘭,彼得留拉已經被視為民族英雄,其塑像安放在基輔的大街上。
紀念館中陳列著一部愛爾蘭女作家伏尼契的小說《牛虻》,這是對奧斯特洛夫斯基及其筆下的保爾-柯察金人生影響極大的作品,也是我們與《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同時閱讀的小說,雖然都是塑造意志堅強的革命者,但《牛虻》中亞瑟的情感與精神世界更顯豐富。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中有一位林務官的女兒冬妮婭,漂亮、活波、善良、文雅,曾與主人公保爾-柯察金相戀,后因政治理念不同分手。小說雖然努力批判冬妮婭,認為她未能堅持正確的革命道路,但我們那些青少年在閱讀小說時,無不深深地喜愛冬妮婭。
我們年輕時閱讀《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和《牛虻》,非常欽佩保爾和亞瑟對事業(yè)的忠誠,對愛情的忠貞,也很欽佩他們在受到病痛和殘疾折磨時表現(xiàn)出的剛毅頑強。 今天的克蘭對奧斯特洛夫斯基的評價已是完全負面,加之現(xiàn)今的青少年有了更廣闊的視野,很難再認同保爾和亞瑟的理想主義追求,但我們那些在動蕩年代度過青春年華的一代人,因閱讀這兩部小說的收益,是終身難忘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