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國家都想從對方手中得到更多的錢,那么貨幣的價值又是如何去衡量?既然國際間的貿(mào)易都需要使用到資金,怎么不世界統(tǒng)一用同一種貨幣就好?隨著匯價漲跌,還可能使手中的資金價值縮水,這樣不是很不方便嗎?今天就來帶各位了解,各個國家對于他們的貨幣是采用什么模式來保有自己的價值。 外匯交易中接觸到的幾個主要國家貨幣可以分為下列四種: 1. 政策型貨幣:USD、EUR 2. 避險型貨幣:JPY、CHF 3. 商品型貨幣:CAD、AUD、NZD 4. 新興市場貨幣:CNY、SGD 顧名思義,貨幣的價值就是以政策導向為主要原因,從央行利率決策到國家經(jīng)濟方針都是影響貨幣價值的主因。當央行利率決策緊縮時,匯率上漲空間大;轉為寬松政策時,匯價通常下跌機會較大,像是美元及歐元就是最經(jīng)典的政策型貨幣。 最常見的避險型貨幣就是日元以及瑞士法郎了,當然黃金也是一種,但今天討論的是貨幣就不多說黃金的部分。 以日元來說,日本長期都處在低利率的環(huán)境下,多數(shù)投資人都會將日元作為中繼站,以日元為底去兌換成其他貨幣進行投資,借此賺取匯差。當國際間金融風險增高時再將手頭貨幣兌換回日元,使日元需求增加隨之提升價值。 瑞士法郎又怎么解釋呢?我們常常從電影里得到關于瑞士的資訊就是“資金安全”,如果有大筆資金無處安放就放在瑞士吧。原因在于瑞士是國際上的中立國,而且金融體系在結算的環(huán)節(jié)上出現(xiàn)巨額的盈余是常有的事,是國際間公認最有資金保障的地區(qū)。 瑞士法郎的流動模式跟日元類似,主要就是用來避險。因此如果想要從避險型貨幣當中套取利潤,關注市場上的風險外也要關心該國家的財政政策。 以商品進出口為導向的國家就能夠分類為商品型貨幣,眾所皆知的貨幣品種有澳元、紐元、加元。拿澳幣來說吧,澳洲主要出口商品以金屬原物料為主,其中鐵礦、黃金、鈾礦再加上天然氣這些礦產(chǎn)業(yè)的出口收益,就占了澳洲40%的經(jīng)濟來源,而這40%還不包括其余金屬礦產(chǎn)帶來的經(jīng)濟收益。 透過進出口商品的價值影響國家經(jīng)濟能力,這就是商品型貨幣。 這一類的貨幣匯率通常深深受到政府的管制的影響。以中國來說,如果政府決定要維護國內的出口產(chǎn)業(yè),就會打壓人民幣上漲的動能,將匯率維持在一個低點以保持出口的競爭力。 投資者們可以思考一個問題,各國之間的貨幣政策都不大相同卻又環(huán)環(huán)相扣,進出口導向同時影響著政策決定,又近一步連動著商品價值,但這些復雜的關系能以簡單四字帶過——“總體經(jīng)濟”。有興趣的投資者們可以朝這個方向去深入了解,各國之間是怎么個連動方式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