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松河 一 改革開放剛一開始,我就有幸到中國駐比利時大使館工作。我的主要工作是搞公共聯(lián)絡和社會調(diào)查,經(jīng)常要跑出版社、雜志社、圖書館、書店,也有機會參觀名勝、訪問名校、接觸名人,偶爾也應邀出席演出活動和社團聚會。 一天中午,我正在使館本部值班,忽然有人按門鈴。開門一看,是一位長得很俊秀的男孩。他叫馬爾克,12歲,是布魯塞爾市伊克塞爾區(qū)小學的學生。他請求我送他一本中國兒童詩集,因為老師曾經(jīng)說過,中國是一個古老的“詩國”。 我被他的求知欲深深感動了,但又有點為難,因為我手頭并沒有少年兒童詩集的法譯本。為了不使孩子失望,我給他找了一大堆少兒讀物和中國風光的明信片。他顯得異常高興。我于是同他交談起來。 小馬克告訴我,3月21日是比利時小朋友的“詩節(jié)”。這一天,全國的小學都要組織少年兒童讀詩、寫詩或詩歌欣賞。他想得到一本中國兒童詩集,是準備參加“詩節(jié)”時給同學們朗誦用的。 后來,我到比利時高等技術(shù)學校進修法語,我向法文老師打聽“詩節(jié)”是怎么回事。原來,每年的3月21日,西歐進入春天,這既是大自然的“春節(jié)”,也是比利時小朋友的“詩節(jié)”。她說,1976年,比利時教育界通過了一項計劃,在各小學開設詩歌寫作課,目的在于培養(yǎng)孩子們的詩歌愛好和情懷。一位小學一年級的老師創(chuàng)造了一種教小娃娃寫詩的好辦法,就是讓每個新同學說出自己最喜歡的人、東西或事情,然后經(jīng)過精心的排列,這就成了一首小朋友集體創(chuàng)作的詩歌了。 比如,有一首題為《媽媽》的詩:我愛花,我愛樹和鳥,我愛一切歡樂和美好。我愛假期,愛跑,愛跳,愛唱和愛笑。我愛太陽和風,我愛所有的小朋友,可我更愛你,媽媽! 隨著年齡的增長,學校就有計劃地讓學生背誦一些比利時和法國詩人所寫的瑯瑯上口的短詩。背誦多了,孩子們的想象力便開始長起翅膀。有一位8歲的小學生寫了一首描繪一棵大樹的詩,構(gòu)思很有特色:兒童愛樹木,樹木愛兒童,這樹看著兒童玩,不覺成了百歲翁。這樣耐人尋味的詩句,恐怕大詩人也自嘆不如吧。 二 比利時的法微奧拉皇后,是一位兒童文學作家。她親自創(chuàng)辦了兩年一度的“克諾克”國際詩歌大會,極大地推動和鼓勵孩子們大膽地寫詩。比利時教育中心理事會每年都會收到從四面八方寄來的成千上萬首少年詩作。他們經(jīng)過精心選編,結(jié)集出版,向全國發(fā)行。我曾收到一本《兒童是詩人》的兒童詩集,共130篇,都是6-12歲的小詩人的佳作。那種活潑、天真的詩風,給入耳目一新的感覺。 其中,有一位叫若埃爾(Joelle)的小學生寫了“一起高興》,這首詩就很有國際化的詩意: 中國小朋友, 你來跟我玩, 還有你,印度人, 你是我伙伴。 你呢,蘇人①, 來和我們在一起。 為了分享, 我們的友誼。 在這個年度②, 應當互相愛護, 高高興興。 大家都幸福! 比利時教育文化界很重視發(fā)現(xiàn)、培養(yǎng)和開發(fā)少年兒童的創(chuàng)造力?!蹲杂杀壤麜r報》曾發(fā)表過一篇介紹少年詩集的評論說,如果看不到兒童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精神,就有可能扼殺莫扎特。 比利時每兩年會舉行一次國際詩人聚會,每年出版一本少年詩集,鼓勵孩子們抒發(fā)自己的感情,已出版的詩集有《兒童和他們的世界>((為把戰(zhàn)爭趕走說幾句話》等。 孩子們的詩不僅給小朋友們自己增添了無窮的樂趣,而且還給大人帶來對世界未來的希望。 注解: ①蘇人,北美印第安人的一個部族。 ②指國際兒童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