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俗,即淺顯易懂。它是我國傳統(tǒng)詩詞語言的風格之一。以唐代詩人白居易最為著名。據(jù)說白居易力求通俗,每寫一詩,都要對老嫗讀之,老嫗能夠理解的便抄錄下來,不能理解的就改寫。而早在隋末至唐初年間,就有一位詩僧王梵志,以詩歌的通俗見長,當時人稱白話詩僧。 王梵志的詩歌內(nèi)容主要以說理議論為主,多據(jù)佛理教義以勸誡世人行善止惡。雖然他的詩比較通俗,全文都是大白話,但往往蘊含生活哲理在其中,具有諷刺世態(tài)人情的積極意義。如他的代表作《吾富有錢時》便將人性丑態(tài)寫到了極致,是一首發(fā)人深省的千古名作。下面我們便來具體看看王梵志的這首《吾富有錢時》: 吾富有錢時,婦兒看我好。吾若脫衣裳,與吾疊袍襖。吾出經(jīng)求去,送吾即上道。將錢入舍來,見吾滿面笑。繞吾白鴿旋,恰似鸚鵡鳥。邂逅暫時貧,看吾即貌哨。人有七貧時,七富還相報。圖財不顧人,且看來時道。 首先,這首詩是一首慨嘆人情冷暖的詩作。我們先來看它的前六句“吾富有錢時,婦兒看我好。吾若脫衣裳,與吾疊袍襖。吾出經(jīng)求去,送吾即上道”。王梵志以概述的筆調(diào),指出了妻子和兒女對待他態(tài)度好壞的關鍵,便是在于一個“錢”字。 即當詩人擁有錢財時,妻子兒女對他特別殷勤。譬如,詩人要脫衣服,很快就有人把脫下的袍襖折疊得整整齊齊。譬如詩人準備出門經(jīng)商,他們會將詩人送到路旁。無疑這是封建社會上常見的一種生活現(xiàn)象,在王梵志通俗的筆墨下,給人一種平凡而生動的感覺。 然后,接下來的四句“將錢入舍來,見吾滿面笑。繞吾白鴿旋,恰似鸚鵡鳥”,則是詩人運用比喻,進一步刻畫金錢所帶來的人性丑態(tài)。即當我從外面帶回來錢財時,他們一個個笑臉相迎,既像白鴿那樣盤旋在我的周圍,又像學舌的鸚鵡那樣在我耳邊喋喋不休。“白鴿”、“鸚鵡”,在古代常被用來比喻見錢眼開的貪財者。 最后六句“邂逅暫時貧,看吾即貌哨。人有七貧時,七富還相報。圖財不顧人,且看來時道”。則是王梵志對此番說理議論的總結(jié),也是他對人性丑態(tài)的憤激之語。這幾句詩的意思是說,不要因為我暫時貧窮,就對我沒有好臉色。人固然有多次貧窮的時候,但也會有多次富裕的時候來相報。如果只是單純的貪圖錢財而不顧人性,那就等著將來的報應吧。 綜觀王梵志的這首詩,雖然過于憤激,但未嘗不是發(fā)人深省的警句。他以通俗的語言,在全文都是大白話的情形下,將貪錢者的人性丑態(tài)寫到了極致。是一首值得一讀再讀的千古名作。 版權聲明:文章來源于網(wǎng)絡,版權歸原著作權人所有,轉(zhuǎn)載僅供參考,如涉版權或其他問題請聯(lián)系小編處理。文中觀點不代表本公號立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