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枯木 童年是每個成年人曾經(jīng)的溫馨記憶,兒童時期,懵懂年代,天真浪漫,朝氣蓬勃,富有幻想,充滿渴望,憧憬未來,天馬行空,對萬千世界任何一件事物,莫不感到神奇,急于想揭開其中的奧妙;于滾滾紅塵中的林林總總,皆是充滿期待,躍躍欲試,夢想著快速長大。 關于兒童的定義,古今不同,官方和民間各有差異,就拿聯(lián)合國的保障兒童權利的《兒童權利公約》和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兒童保護法》規(guī)定,將“兒童”界定為“18歲以下的任何人”。而在醫(yī)學界,則將兒童規(guī)定為14歲以下作為醫(yī)學觀察年齡段。 而在古代,關于兒童的界定并無明確年限,只是在不同階段,稱謂不同: 嬰幼時期(0-1歲),則稱為“襁褓”、“嬰兒”、“嬰孩”。襁褓為包裹嬰兒的寬帶和被子,比如《列子·天瑞》:“人生有不見日月,不免襁褓者?!保叭俗陨两K,大化有四:嬰孩也,少壯也,老耄也,死亡也?!?。 幼兒時期(1-2歲),則稱為“孩提”。指幼兒始知發(fā)笑尚在襁褓中,顏師古注:“嬰兒始孩,人所提挈,故曰孩提也。孩者,小兒笑也。如《老子》:“如嬰兒之未孩?!?,《孟子·盡心上》:“孩提之童,無不知愛其親也?!?。 幼年時期(7、8歲),則稱“齠齔(tiáo chèn)”、“髫齔之年”、“垂髫”等,“齠齔”指換牙,通“髫”,“髫”指小兒下垂的短發(fā)?!俄n詩外傳》:“男八月生齒,八歲而齠齒”,《東觀漢記·伏湛傳》:“齠齔勵志,白首不衰?!?。 孩童時期,也稱“黃口”。黃口本指雛鳥的嘴,借指兒童,《淮南子·氾論訓》:“古之伐國,不殺黃口,不獲二毛?!保ǜ哒T注:“黃口,幼也?!保?。古代戶役制度稱小孩為黃,隋代以不滿三歲的幼兒為黃,唐代以剛生的嬰兒為黃。后來,十歲以下兒童皆泛稱為“黃口”。 未成年時期,則泛稱“總角”,出自《詩經(jīng)》,如,如《詩經(jīng)·衛(wèi)風·氓》:“總角之宴,言笑晏晏”,《詩經(jīng)·齊風·甫田》:“婉兮孌兮,總角丱兮。古時少兒男未冠,女未笄時的發(fā)型。頭發(fā)梳成兩個發(fā)髻,如頭頂兩角,后代泛稱兒童時代。 男孩十二三歲,也稱為“誦詩之年”、“舞勺之年”,十五歲,稱為“舞象之年”,二十以下稱為“弱冠”;女子十五歲稱為“及笄之年”。這些都出自《禮記》,《禮記·內(nèi)則》:“十有三年學樂,誦《詩》,舞《勺》,成童舞《象》,學射御。二十而冠,始學禮?!?,“女子十年不出,…,十有五年而笄,二十而嫁。”。 以上就是古代對兒童時期的大致稱謂,然而古人在詞語運用上靈活多變,經(jīng)常是泛泛而談,并沒有確切的時間段,尤其在詩詞中,就有多種稱謂并存,有的逐漸變成兒童的代名詞,比如女孩兒十二三歲,被稱為“豆蔻年華”,出自杜牧《贈別》:“娉娉裊裊十三余,豆蔻梢頭二月初?!?/strong>,形容男孩女孩兒童時期親密無間,則用“青梅竹馬”,出自李白的《長干行》:“妾發(fā)初覆額,折花門前劇。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同居長干里,兩小無嫌猜。十四為君婦,羞顏未嘗開?!薄?/p> 兒童時期,名稱繁多,不少充滿了詩情畫意和心情寄托,也表達了人們對童年時期的眷戀懷念。古往今來,關于兒童的詩詞不勝枚舉,我們就擷拾幾首,略作賞析,看看古代兒童的五彩斑斕的童年吧。 【天真的兒童】 《回鄉(xiāng)偶書》 【唐】賀知章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xiāng)音未改鬢毛衰。 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 唐代狀元詩人賀知章的這首詩,描寫詩人告老還鄉(xiāng),稚嫩兒童,天真爛漫,以為是客,詢問何來。詩詞樸實無華,情真意切,膾炙人口,婦孺皆知,被廣為傳頌。 【纏人撒嬌的兒童】 《南陵別兒童入京》 【唐】李白) 白酒新熟山中歸,黃雞啄黍秋正肥。 呼童烹雞酌白酒,兒女嬉笑牽人衣。 高歌取醉欲自慰,起舞落日爭光輝。 游說萬乘苦不早,著鞭跨馬涉遠道。 會稽愚婦輕買臣,余亦辭家西入秦。 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 李白著名詩篇,天寶元年(742),李白得到唐玄宗召他入京的詔書,異常興奮,滿以為實現(xiàn)自己政治理想的時機到了,立刻回到南陵家中,與兒女告別,并寫下了這首激情洋溢的七言古詩。其中描寫兒女依依不舍,牽衣不讓走的情形,這是兒童之常情,讓人憐愛。 【好客的兒童】 《南鄰》 【唐】杜甫 錦里先生烏角巾,園收芋栗未全貧。 慣看賓客兒童喜,得食階除鳥雀馴。 秋水才深四五尺,野航恰受兩三人。 白沙翠竹江村暮,相對柴門月色新。 杜甫這首描寫到鄰居家作客的詩詞,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園田情趣,格調(diào)清新。其中的兒童,看到有賓客上門,非常高興,看得出已經(jīng)見慣父輩客人前來拜訪,因而十分好客。 【令人心煩的兒童】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唐】杜甫 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飛渡江灑江郊,高者掛罥長林梢,下者飄轉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無力,忍能對面為盜賊。 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歸來倚杖自嘆息。 俄頃風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鐵,嬌兒惡臥踏里裂。 床頭屋漏無干處,雨腳如麻未斷絕。 自經(jīng)喪亂少睡眠,長夜沾濕何由徹!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 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 杜甫名篇,其中蘊含著悲天憫人的大情懷,我們不必贅述。只想說其中的“南村群童”,確實令人心煩,不過這也是少年天性,貪玩淘氣,惹人招煩,偉大詩人杜甫在他們眼里,不過是一個糟老頭子,自然越喊跑得越快,因而杜甫不得不痛斥為“盜賊”。 【淘氣的兒童】 《觀游魚》 【唐】白居易 繞池閑步看魚游,正值兒童弄釣舟。 一種愛魚心各異,我來施食爾垂鉤。 白居易這首童趣詩詞,是晚年之作,非常有趣,描寫了和孫輩們一起相處的情形。詩人喂魚賞魚,孫輩們垂鉤釣魚,非常淘氣,兩種心態(tài),相互對比,于平淡中見新奇,韻味悠長,發(fā)人深思。 【老氣橫秋的兒童】 《小兒垂釣》 【唐】胡令能 蓬頭稚子學垂綸,側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問遙招手,怕得魚驚不應人。 這首《小兒垂釣》是唐代詩人胡令能的代表作,描寫了“蓬頭稚子”學釣魚,“側坐莓苔草映身”,坐在草叢一動不動,路人向他招手,想借問打聽一些事情,稚子卻怕驚動魚蝦不予應答。描繪的兒童形象活靈活現(xiàn),惟妙惟肖,也顯得老氣橫秋,穩(wěn)坐釣魚臺,極富藝術感染力。 【羞澀膽小的兒童】 《喜韓少府見訪》 【唐】胡令能 忽聞梅福來相訪,笑著荷衣出草堂。 兒童不慣見車馬,走入蘆花深處藏。 胡令能這另一首詩,描寫鄉(xiāng)村兒童,很少見過官員的車馬(那浩蕩的氣勢),都慌忙跑到蘆葦蕩的深處躲藏,把兒童的膽小羞澀刻畫的惟妙惟肖。 【貪玩的兒童】 《武功縣閑居》 【唐】姚合 朝朝門不閉,長似在山時。 賓客抽書讀,兒童斫竹騎。 久貧還易老,多病懶能醫(yī)。 道友應相怪,休官日已遲。 唐代詩人姚合擅長五律,以幽折清峭見長,這首詩描繪了詩人的閑適情趣。其中用賓客讀書,兒童貪玩騎竹馬來襯托清幽時光。 【悠閑地兒童】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這首杜牧名作,祭祖掃墓,春雨綿綿,黯然銷魂,欲借酒澆愁,騎在牛背上的牧童遙指杏花村,詩意反轉,清新明快,余韻邈然,耐人尋味,尤其是其中的牧童,顯出了閑適恬淡的田園童趣。 【最無賴的兒童】 《清平樂·村居》 【宋】辛棄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吳音相媚好,白發(fā)誰家翁媼? 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 最喜小兒無賴,溪頭臥剝蓮蓬。 辛棄疾這首詞,勾勒出一幅生動的農(nóng)家生活畫面,樸素溫暖而有風趣,尤其是其中最后一句,“小兒無賴”,躺在溪邊剝著蓮蓬玩,把兒童的天真爛熳描繪的淋漓盡致。 以上是筆者在古詩中擷拾了幾首關于兒童的詩詞名作,描繪了兒童的各種形態(tài),或喜或鬧,或顰或笑,或天真,或淘氣,或膽小,或老氣,無不是惟妙惟肖,各具特色,另外關于兒童的詩詞歌賦還有很多,限于篇幅,這里就不贅述,希望您能喜歡。 2019/6/2榆木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