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大王碑》全稱《高麗好大王碑》,又稱《廣開土王境平安好大王碑》。為東晉時期高句麗第19代王談德(374—413)的記功碑。由一塊巨大的天然角礫凝灰?guī)r石柱略加修琢而成,碑體呈方柱型,高6.39米,底寬在1.34—1.97米之間,四面環(huán)刻碑文。清光緒年間(1880年前后)出土。據(jù)考為東晉義熙十年(414)刻,隸書??v612厘米,橫185厘米,44行,行41字。在吉林省集安縣。為六米多高的巨碑。 此碑乃高句麗第二十代長壽王為紀(jì)念第十九代王談德而建。碑文敘述了高句麗建國的神話和談德的戰(zhàn)功。此碑書法似隸似楷,有秦詔版遺意。方整純厚,氣靜神凝,遒古樸茂,屬筆勢寬綽高美一宗。與東漢諸碑刻隸書相比,別具風(fēng)格,故此碑名冠古今。 好太王碑建立于東晉安帝義熙十年(公元 414 年),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歷史,它由一塊巨大的天然角礫凝灰?guī)r石柱略加修琢而成,這種石料多見于集安的良民和上下活龍一帶的鴨綠江邊。碑體呈方柱型,高6.39米,底部寬在1.34—1.97米之間,四面環(huán)刻碑文,字體介于漢字隸書與楷書之間,除去行文及碑石缺損空刻 ,上面共有文字1775個,記述了好太王一生東征西討的戰(zhàn)爭功績和有關(guān)高句麗起源及建國的神話傳說,同時對守墓煙戶也做了規(guī)定,它是研究漢魏之際高句麗政權(quán)形成和發(fā)展的僅存資料,是我國碑刻藝術(shù)寶庫中的稀世珍品。好太王碑猶如一個碩大的驚嘆號,在提示人們不要忘記歷史。 碑文為漢字 , 大小在 9-10 厘米左右 , 為方嚴(yán)厚重的隸書 , 也保留部分篆書和楷書,形成一種方方正正的書法風(fēng)格 , 是我國書法由隸入楷的重要例證之一。
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