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妻子可以不做,母親不能不當(dāng)?!?/span> 很奇怪的,這個時代的女性似乎越來越認同這樣一種價值觀。 這句話應(yīng)該是矛盾的,不是嗎: 不做妻子,如何成為母親呢? 或者換個角度具體點說:不做好妻子,不維護好家庭,又怎么能成為一名好母親?不與丈夫倆人一起努力,又怎能給孩子一個好的未來呢? 但是,偏偏這個時代里越來越多的女性“要孩子不要老公”。 正如那篇爆火的文章《一個處理過400件離婚案件的律師:揭露了婚姻的真相》中,那位律師援引數(shù)據(jù)所說: “數(shù)據(jù)顯示:現(xiàn)在的離婚,有80%都是女性提出來的......數(shù)據(jù)顯示:男性普遍都要求財產(chǎn)權(quán),而女性普遍都要求孩子撫養(yǎng)權(quán)?!?/span> 為什么? 一個女性,在競爭如此惡劣的當(dāng)今社會,為什么寧愿選擇一肩扛起賺錢和養(yǎng)娃兩項責(zé)任,也不愿委屈求全一個“家”? 電影《找到你》是已經(jīng)成為兩個孩子母親的姚晨對這個問題的思考,更是現(xiàn)代所有女性向整個男性社會發(fā)出的一聲責(zé)問: 你,為什么和我生孩子? 前不久,姚晨在星空演講《一個中年女演員的尬與惑》引起各方熱議,她說: 常有人問我;你是如何兼顧家庭和事業(yè)的?我就一直困惑,為什么沒有人問我先生同樣的問題呢?其實這個問題對男人對女人都是兩難。(下面視頻13分52秒處) 姚晨星空演講《一個中年女演員的尬與惑》 但毫無疑問,因為與孩子的“生死之交”,這樣的問題對一個“母親”來說,更加困惑和難以回答。 《找到你》中,姚晨扮演的李捷就是這樣一位白骨精母親:她是法庭上分分鐘決定另一個人勝或敗的大律師,也是一位不肯失去兩歲孩子的母親。 而她,選擇了——起訴離婚。 ▲ 李捷(姚晨飾演) 李捷曾經(jīng)認為,這樣的自己是“新時代女性”中獨立、勇敢、有愛的榜樣: 一、我不靠你(老公)養(yǎng)活,我不指望你的錢,我不用看你和你媽的臉色過日子; 二、只要你對我有一絲不忠,對不起,我完全可以讓你凈身出戶; 三、我上得了廳堂、下得了廚房、供得起房貸、請得起保姆,我有能力把最好的一切給孩子; 四、我愛孩子,我寧愿一肩扛起所有的責(zé)任,也絕不會讓她在我們的爭吵聲中哭泣,絕不會讓她在“沒有愛的家庭”中長大。 最能夠表達李捷這種“自認為”的,便是她與當(dāng)事人朱敏的一段對話。 朱敏也是一位幼小孩子的母親,她曾經(jīng)是研究生畢業(yè),但自從嫁給了有權(quán)勢的老公,便辭去工作專心在家生養(yǎng)孩子,沒想到孕期老公便出軌造成精神不穩(wěn)定。然而,當(dāng)離婚案件真正打響時,朱敏連爭取孩子的權(quán)利都沒有,重要原因之一便是她沒有工作。 法庭外,朱敏懇求李捷: 而李捷的“拒絕”顯得那么“正確”: 你知道我為什么一定要贏這場官司嗎?你知道我為什么這么拼命工作嗎?因為我就是不想有一天像你這樣,連爭取自己孩子的權(quán)利都沒有。 “完美的拒絕理由”,不是嗎? 可是,如果我們有一個孩子,為了愛她(他),我們可以變得對別人更冷酷、更無情、更對立,那這種“愛”還是“愛”嗎? 如果我們有一個孩子,為了成就她(他),我們便在這個社會里更囂張、更虐奪、為了錢權(quán)可以面目全非,那這種“成就”還是“成就”嗎? 正如這樣“有愛”的李捷,在丈夫田寧眼里,是“你看你,哪點還像個女人?” 這樣“有愛”的李捷,在保姆孫芳(馬伊俐飾)眼里,是“你根本不配做一個母親?!?/span> ▲ 保姆孫芳(馬伊俐飾) 那么,到底怎樣才算真正“愛”一個孩子? 弄清這一點,恰恰是在自己最愛的孩子被孫芳抱走之后。 為了尋找到孩子,李捷完全失去了一個精英應(yīng)有的形象:她扒垃圾堆渾身臟臭;她掀人家小飯桌被人打出鼻血;她跪著求別人告訴自己一個信息...... 為了尋找到孩子,李捷也完全失去了一個律師應(yīng)有的理智:她隱瞞不報警只為保全孩子的撫養(yǎng)權(quán);她被勒索二十八萬渾然不覺對方有詐;她不顧警方攔截也要自行去尋找線索..... 但正是在打破自己所有固有的形象與認知后,她去除了長期以來以律師身份帶著的有色眼鏡,開始看見真正的“人性和母性”: 在失去孩子之前,李捷看這位叫孫芳的保姆(不得不說,馬伊俐飾演的非常好,很長時間都沒看出來是她,而完全被她帶入了這個角色中),就是一位鄉(xiāng)下來的貧窮保姆,是一位自己孩子養(yǎng)不好,出來找飯吃的女人,是一位自己可以呼來喚去,可以想睬就睬,想不睬就回頭再說的仆人。 李捷看得起孫芳嗎? 不,根本談不上“看不看得起”,而是“根本看不見”。 孫芳只是一個工具,李捷根本就看不見孫芳做為一個“人”的存在。 可失去孩子之后,就在那地獄般尋找孩子的幾天里,李捷看見了一個“為救自己孩子可以舍命”的孫芳,看見了一個“被李捷夫妻占走病床位而懷恨在心”的孫芳,看見了一個“愛上別人家孩子甚至超過愛自己”的孫芳。 這時的李捷看得起孫芳嗎? 不,根本不用談“看不看得起”,因為李捷看見了一個和自己一樣有著復(fù)雜人性、卻同樣深愛孩子的母親。 按理說,從孫芳抱走李捷孩子起,兩個人就是對立關(guān)系,是一個越來越痛恨彼此的過程,是一個因貧富差距進而演變成仇恨的過程,而事實卻是: 當(dāng)李捷終于找到孫芳和孩子時,她看見孫芳正微笑抱著自己的孩子看大海;她聽見自己的孩子呼喚孫芳叫“媽媽”,這時的李捷沒有憤怒,沒有憎恨,甚至忘了上前一步抓住這幾天來讓自己“生不如死”的孫芳,而是露出了自己久違的笑,就那么看著眼前開心的一對“母女”,她忘卻了腳步,忘卻了時間,忘卻了抓捕。 唯有“愛”,可以跨越一切對立。 那一刻,李捷明白了“生孩子的意義”。 正如姚晨在話外音中說: 這個時代對女人要求很高。如果你選擇成為一個職業(yè)女性,就會有人說,你不顧家庭,是個糟糕的母親;如果選擇成為全職媽媽,又有人會說,生兒育女是女人應(yīng)盡的本分,這不算一份職業(yè)。但事實卻是,因為努力工作我才有了選擇的權(quán)利;因為當(dāng)媽媽,我才了解了生命的意義。 為什么生一個孩子,我們才了解生命的意義? 因為我們太頑固了,頑固到“父母之愛”、“男女之愛”、“朋友之愛”都無法讓我們放棄那永遠在評判、在比較、在競爭的大腦,去毫不計較的“愛”。 唯有“孩子”,唯有你身上掉下來的那塊肉,唯有那一塵不染的天使,唯有那弱小到無助的一聲“媽媽”,才有可能讓我們放棄一切評判、比較與競爭,回歸到無私之“愛”。 透過體驗這樣的“愛”,我們才有可能理解“工作的意義”,才有可能學(xué)會去“愛”別人,“愛”自然,“愛”世間萬物。 正如經(jīng)歷了地獄的李捷再次回到家時,和她一起慶祝孩子生日的,是抱走孩子的孫芳; 正如站在律師席上再次面對朱敏時,李捷選擇了放棄對出軌老公的辯護,朱敏頓時泣不成聲。 這時的李捷在看見一個個“人”,在愛這世間一個個“人”,她自己因而也重新定義了“工作”,成為一個“有愛的女人”。 如果你和我有一個孩子,為了愛她(他),我們不應(yīng)該變得更冷酷、更無情、更對立,而是更溫存、更寬容、更融合; 如果你和我有一個孩子,為了成就她(他),我們不應(yīng)該在這個社會里更囂張、更虐奪,而是更奉獻、更付出。 因為這個孩子,我懂得怎樣去做一個更好的“妻子(丈夫)”; 因為這個孩子,我懂得怎樣去做一個更好的“別人”。 這才是“生孩子的意義”,這才是“真正的愛孩子”。 影片最后一段話是: 我們生孩子,不應(yīng)該為了自己感覺完美,真正該被感謝的應(yīng)該是孩子,是他們帶給父母成長,讓我們體驗到那種無私付出的愛。這樣的愛,是一種真正的自由。 在愛里,任何一種選擇都是自由的; 沒有愛,任何一種選擇都是不自由的。 找到你,最終找回的,不是孩子, 是自己,是自由。 素說 我是一個小孩子的母親。 面對假期,我也有兩個選擇:講禪說電影課或者來一場親子游。 孩子剛出生那半年里,我也在這樣的選擇中糾結(jié)過,掙扎過,但后來很快發(fā)現(xiàn):我是在分裂我自己。 在陪伴孩子時,我在想著工作; 在工作時,我在想著孩子。 我沒有一刻是完整的,因而也就談不上在那一刻里我在“愛”。 我不愛我的工作,也不愛我的孩子,我只不過把他們當(dāng)成了下一個要完成的“自我塑造”,在不可得的“未來”中找尋著“自我價值”,我愛的,只是我自己,是那個“小我”。 當(dāng)我看穿我自己玩自己的這套把戲時,我放棄了: 在陪伴孩子時,我只陪伴孩子; 在工作時,我只工作。 這本來是最自然的事,就像“吃飯時吃飯、睡覺時睡覺”一樣,可實際上是那么的難,尤其是面對自己的孩子。 不用舉什么“孩子生病時我要加班”這么看似矛盾萬分的例子,哪怕就是讀繪本故事時,就是抱著孩子舉高高時,就那么一刻鐘,一分鐘,一秒鐘,有幾人能徹底忘掉工作,能對那手機的“?!背涠宦?? 從這樣的小處著手,才是最難的。 可做到了,便發(fā)現(xiàn): 原來“完整”不存在于“一半陪孩子,一半去工作”這樣的生命拼湊中,那其實是分裂; “完整”存在于:在你陪伴孩子的每一個當(dāng)下,你全身心都在此處,你全身心都在此刻;在你工作的每一個當(dāng)下,你全身心都在此處,你全身心都在此刻。 除去此時此刻,你一無所有。 活在此時此刻,你便是全部。 禪說電影 不一樣的角度看電影 想看到更多適合母親節(jié)看的電影? 想暢談自己對母親角色的看法? 來吧,加入禪說電影群,看電影,分享人生。 禪說電影群· 掃碼申請入群 本文作者:素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