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印”字是個會意字。甲骨文①的左上方是一只大手(爪),右邊是面朝左半跪的一個人,意思是要用手壓服一個人之形。金文②就更明顯了,上面的大手把下面這個面朝左的人,按得彎腰曲背,好像在鞠九十度的躬。所以“印”字即“抑”字的本字(“印”與“抑”古聲也通)。小篆③的上部仍為手形(爪),下部的“人”卻錯變?yōu)椤摆唷绷???瑫軐⑹?爪)變到左邊,“人”(卩)變到右邊,根本看不出用手按人頭之意了。 “印”字的本義就是“按”的意思。由“按”又引申為被按的“圖章”叫做“印”。 請注意:秦以前的“印”都稱為“璽”,可是秦始皇卻規(guī)定自他以后,只有皇帝的“印”才能稱“璽”(xǐ洗),而官私所用的均改稱“印”。漢代又出現了“章”或“印章”的名稱。唐以后帝王的“印”或稱“寶”,官私印中又出現了“記”、“朱記”、“關防”、“圖章”等名稱。 在古書中,常見“印堂”一詞,這是舊時相面的人,稱被相面的人的額部雙眉之間的部位為“印堂”。 ——左民安《細說漢字》 擴展閱讀 會意字。《說文》:“印,執(zhí)政所持信也。從爪,從卩。”《說文》釋印字為璽印之印,是后起義,非其本義。甲骨文已見印字。羅振玉《增訂殷虛書契考釋》:“卜辭字從爪從人跽形,象以手抑人而使之跽。其誼(義)如許書之抑,其字形則如許書之印。抑訓按、訓屈、訓枉、訓止,與字形正合。” 《說文》以后世“節(jié)”字之義理解“印”字所從之卩,不符合甲骨文印字構形之義??傊?,印字從甲骨文、西周金文、戰(zhàn)國文字、《說文》小篆形體上看,像人以手抑按人而使之跪之形,即后世抑字初文,后世抑表示印字本義,印字只表示引申義。(周寶宏) ——李學勤《字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