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人整天都無精打采、昏昏沉沉的,動一動就覺得累。除了又困又累,有些人還會覺得胃口差、 腰酸背痛 。這其實是身體在提醒你:是時候祛祛濕了! 30秒:自測你 體內(nèi)濕氣 有多重 身體里的濕氣看不見摸不著,怎么知道自己濕氣重不重?很簡單,這幾個問題能幫大家測一測: 符合的記1分,不符合的記0分。 1. 每天覺得乏力、嗜睡; 2. 總覺得 頭暈 或渾身酸痛; 3. 食欲不振,什么也不想吃; 4. 吃一點東西就覺得胃脹; 5. 早晨起來眼皮腫,眼袋重; 6. 飲食和作息沒變,體重卻明顯增加; 7. 小腿水腫; 8. 舌苔 厚膩,舌有齒痕; 9. 臉上油膩; 10. 大便不成形,容易粘馬桶。 總分為1~4分的,內(nèi)濕程度較輕;5分以上,說明體內(nèi)濕氣較重,要祛濕了。 濕氣最怕這3種水 1. 茯苓泡水 祛寒濕很給力。茯苓集食用與藥用于一身,具有利水滲濕、健脾補中、寧心安神等作用?!?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 》提到,茯苓是為上品,久服可“安魂養(yǎng)神,不饑延年”。 茯苓尤其擅長祛寒濕。平時多喜歡吃涼食或喝 涼茶 人尤為合適,陽氣易受損傷,導致脾胃虛寒,出現(xiàn)拉肚子、胃口差、浮腫等問題。 養(yǎng)生推薦:枸杞茯苓茶 做法:茯苓100克,枸杞50克,紅茶100克 。枸杞子與茯苓一同研成粗末。每次取5~10克,加紅茶6克,用開水沖泡10分鐘即可。 作用:可 健脾祛濕 ,補腎強身。 注意:茯苓有利水的作用,尿頻、遺尿者,或者 陰虛火旺 、口干咽燥者不宜飲用。 2. 白術(shù)泡水 健脾祛濕 就喝它。脾胃好比人體的一臺抽水機,脾胃功能不好,就沒有動力把體內(nèi)的“水濕”很快抽出去,久而久之,就會導致 濕阻中焦 。 濕阻中焦 ,通常會表現(xiàn)為食欲不振、神疲乏力、消化不良等。而白術(shù)能祛的,正是脾胃 氣虛 導致的濕。 養(yǎng)生推薦:白術(shù)黃芪茶 做法:取白術(shù)10克、黃芪30克、防風10克,用開水泡之當茶飲。 作用:甘香健脾,補中益氣。適用于體質(zhì)較差人群。 注意:白術(shù)性偏溫燥, 熱病 傷津及陰虛燥渴者不宜服用。建議在醫(yī)生或藥師指導下服用。 3. 赤小豆薏米煮水 茯苓和白術(shù),適合祛脾胃虛導致的“濕”;而赤小豆薏米水,更適合體內(nèi)濕氣排出不暢的“濕”。 經(jīng)常大便稀溏、水腫、關(guān)節(jié)腫脹疼痛、有腳氣的人。這種時候,用薏米就比較合適。 薏米、赤小豆,可別選錯了! 薏米:最好選炒薏米,炒薏米的祛濕效果要比生薏米好。 赤小豆:別用紅豆代替。赤小豆呈細長形,顆粒比紅豆小,紅豆呈圓柱狀。兩者外觀相似,但紅豆的祛濕作用遠遠比不上赤小豆。 常按3個“排污口”,體內(nèi)濕氣排光光 除了食療的方法,平時還可以多按一按、拍一拍身上這3處“排污口”,有助于排出濕氣,讓人一身輕松~ 1. 腋窩 腋窩處有極泉穴,是心經(jīng)的重要穴位,經(jīng)常按揉、拍打,可以疏導心經(jīng)郁火,祛濕又通經(jīng)。 2. 肘窩 肘窩外側(cè)的曲池穴,是人體關(guān)鍵的“排污口”,每天堅持按揉,能幫助我們排出 體內(nèi)濕氣 。 3. 腘窩 膝蓋后面同樣有一個窩,叫“腘窩”,是肝經(jīng)、腎經(jīng)、膀胱經(jīng)通行之處。 腘窩中心的委中穴,是一個重要的“排污口”。刺激這個穴位,能夠緩解腰背、下肢關(guān)節(jié)疼痛,還可強身健體,增強免疫力。 |
|
來自: 海鷗隨暢 > 《去濕,水腫,利水滲濕,小便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