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1楊媚月 1張志國 1李求 1廖瓊 1楊磊 2吳萍 1湖南中醫(yī)藥大學(xué)第一附屬醫(yī)院 2湖南中醫(yī)藥大學(xué) 蜈蚣外用的現(xiàn)狀與展望蜈蚣性溫,有毒,入肝經(jīng)。辛溫燥烈,走竄性猛,行表達里,無所不至,能搜風(fēng)通絡(luò)定驚,開痰行滯,解瘀定驚;亦能熄風(fēng)定痛。解毒散結(jié)、活血化瘀通絡(luò),補虛興陽起痿,祛濕散邪解毒,為單用或復(fù)方中要藥。蜈蚣富含蛋白質(zhì)、氨基酸、脂類及微量元素,其主要功效包括鎮(zhèn)靜鎮(zhèn)痛、拔毒、解毒、活血、生肌、收斂、改善微循環(huán)、抗凝血、溶血栓、通暢血管、增強免疫力、廣譜抗菌、抗衰老、抗腫瘤等藥理作用,因而得到了廣泛應(yīng)用。主治疔瘡、諸疼痛、搐搦、半身不遂、癭瘤瘰疬、小兒急慢驚風(fēng)、癰疽、諸腫毒、跌打損傷等。但不同提取物所含活性物質(zhì)不同,藥效有明顯差異。蜈蚣內(nèi)服或外用均有攻毒散結(jié)、消腫止痛的功效。常外用于燒燙傷、化膿性感染傷口、帶狀皰疹、雞眼、高血壓、糖尿病足、皮膚疤痕、中耳炎、釘?shù)栏腥?、下肢潰瘍、秋冬季的病唇風(fēng)、丹毒瘤、瘰癘潰瘡、結(jié)核等。 現(xiàn)將近年外用蜈蚣制劑及功效,使用總結(jié)如下: 1 不同制備方法及療效在長期的用藥歷史中,蜈蚣全體浸提物的應(yīng)用相當普遍,如民間廣為應(yīng)用的“蜈蚣酒”、“蜈蚣油”、“蜈蚣散”等以蜈蚣為主藥制備而成。 1.1 蟲蛇傷 單克林用蜈蚣酊 (95%酒精浸泡活蜈蚣提取液)治黃蜂蟄傷、蜘蛛咬傷、毛蟲或絲狀物引起的皮膚過敏,將酊涂于患處或清洗傷口,涂擦一次即可脫敏止癢。《中華本草》載《洞天奧旨》記錄蜈蚣散以蜈蚣、雄黃、白芷、樟腦研末調(diào)敷治療毒蛇咬傷。 1.2 防治感染性病癥 1.2.1 指頭與甲溝炎:趙愛文等用蜈蚣糊 [蜈蚣1條,熏干、研末,用適量豬膽汁 (或魚膽汁)調(diào)成]外敷治療化膿性指頭炎,患指常規(guī)消毒后均勻敷涂,用無菌紗布包扎,間隔24~36 h換藥一次。42例用藥后全部治愈 (其中1次2例、2次21例、3次14例、4次5例)。周天寒治療甲溝炎用蜈蚣1條、雄黃、枯礬各1.5 g,共研細末;另用鮮雞蛋1只,一端打破,傾出部分蛋清 (以患指插入不溢蛋清為宜),將藥粉裝入蛋內(nèi)攪勻,患指插入其中,用小火沿蛋殼周圍烘1 h以上,以患指有溫?zé)岣袨槎?,烘后用無菌紗布包扎,多數(shù)病人1~5次痊愈。 1.2.2 化膿傷口:李藝珍等用蜈蚣油 (蜈蚣10條,文火焙焦研末置入500 mL麻油中振蕩混勻,靜置7 d以上備用),先用無菌棉簽擦拭傷口分泌物,再取蜈蚣油進行擦拭,1次/d,7 d為1療程。有全身癥狀感染較重者給予抗生素。82例患者經(jīng)1~2個療程全部痊愈,傷口結(jié)痂脫落。 1.2.3 防治瘡瘍疔腫:付喜良用蜈蚣油 (蜈蚣置于純正香油中)與愈傷粉 (三七、白及、紫草等共研極細末)調(diào)涂患處,預(yù)防釘?shù)栏腥?07例,結(jié)果優(yōu)83例,良10例,差14例?!吨腥A本草》載《楊氏家藏方》卻痛散,配麝香、冰片研末外用治瘡瘍腫毒; 《良方拔萃》不二散及《瘍醫(yī)大全》蜈蚣散,配雄黃、全蝎研末調(diào)敷治疔瘡初期,紅腫劇痛。 1.2.4 耳患 1.2.4.1 中耳炎:劉自力滴入蜈蚣油 (蜈蚣1條,加油30g炸黑取出,再加冰片3 g,溶化后備用)治20例愈17例。陳建國等用復(fù)方蜈蚣油膏 (黃連20g,苦參15g,蜈蚣3條,麻油100mL,冰片2g。先將黃連、苦參在麻油中浸泡24 h后,用文火將其煎至藥芯黃枯后撈出,再入蜈蚣,煎至焦黑枯脆后取出,濾過,濾油煉至滴水成珠后?;?,待油溫降至60℃左右時加入研成細末的冰片,并不斷攪拌使其均勻,分裝入無菌眼藥水瓶中備用)治療慢性單純型化膿性中耳炎53例,治愈40例,占75.47%;好轉(zhuǎn)12例,占22.64%;無效1例,占1.89%;其中10例小穿孔也在治療3周內(nèi)愈合,總有效率為98.11%。李佩林用蟾酥蜈蚣液 (取完整蜈蚣數(shù)條焙干研末,與蟾酥粉同置于200 g香油中,振蕩均勻后靜置取上清液備用)治療中耳炎,先用無菌干棉球擦干外耳道分泌物,讓患者傾向一側(cè),用滴管向外耳道滴入上液1~5滴,1次/d。外耳道癤腫可用棉球放入外耳道以便藥液不會很快流出,保持治療時間,7 d為1療程。在初期接診的患者中,應(yīng)用1~3 d后,特別是急性化膿性中耳炎和急性外耳道炎,炎癥基本控制,滴藥12 h后局部劇烈的疼痛有明顯的減輕和消失。用藥后中耳炎鼓膜穿孔大都在第7天后封閉,鼓膜穿孔愈合青少年較老年患者快。 1.2.4.2 外傷性鼓膜穿孔:張雄等用蜈蚣油 (大蜈蚣10條,洗凈入1兩麻油中,文火炸至焦黃,濾過,取油備用)治外傷鼓膜穿孔,于鼓膜表面貼補浸有該油的棉片或耳內(nèi)滴入1~2滴,1次/3 d換藥。43例中治愈38例,好轉(zhuǎn)3例,無效2例,有效率95.35%。 1.2.5 口腔潰瘍:懷濱用蜈蚣油 [整體蜈蚣1條 (兒童用去尾刺),用烘箱或瓦罐焙至焦黃帶香味 (切勿焦糊),研后入10 mL香油于棕色瓶中備用]治療口腔黏膜潰瘍 (前半月內(nèi)均未使用過激素、免疫抑制劑,無過敏史,并在治療期間不用任何其他藥物),首涂前用2%雙氧水棉簽及生理鹽水棉簽將潰瘍表面淡黃色的纖維膜擦去,吸干創(chuàng)面水分,再用棉簽蘸以蜈蚣油涂其表面。結(jié)果治愈71例,有效29例,無效16例。 1.2.6 水火燙傷:韋龍華用蜈蚣油 [取桐油 (若無用茶油)500 mL于玻瓶中,活蜈蚣5~10條淹于其中,浸泡10~15 d,備用。用后擰緊瓶蓋,以免藥油表面硬納。如有臭味,并不影響療效,仍可使用]治水燙傷3例,火燒傷2例 (一度~二度),面積為5%以下,一般連續(xù)用藥3 d,2~3次/d,5例2~3 d基本治愈。 1.3 帶狀皰疹 1.3.1 蜈蚣膏:丁望等用蜈蚣膏 (地榆、紫草、蜈蚣共研細粉,凡士林調(diào)勻,涂于患處,2次/d)治療帶狀皰疹34例,全部治愈,用藥最長7 d,最短3 d。范翠玉用蜈蚣膏 [干蜈蚣5條,食醋浸泡10 h,取出 (醋液備用)焙干研末,用香油調(diào)勻]治療帶狀皰疹[據(jù)范圍大小增減蜈蚣數(shù)量;取脫脂棉薄覆一層于皰疹上,快速點燃(謹防燒傷);再用棉簽蘸取上醋液,先擦皰疹邊緣,再擦中間,3 min后,把蜈蚣膏敷于患處,1~2次/d],痊愈25例,顯效2例,無效1例,總有效率96.42%。魯欣等用蜈蚣蘆薈軟膏 (蜈蚣8條,研細,過100目篩;鮮蘆薈200g搗碎;取凡士林120g于鋁鍋內(nèi),文火加熱至沸騰移下,加入蘆薈并攪拌,冷后摻入蜈蚣粉充分混勻,裝瓶備用)外搽,配合中藥內(nèi)服治療帶狀皰疹,痊愈41例,未愈1例,總有效率為97%。 1.3.2 蜈蚣糊:張明用蜈蚣3條,醋中浸泡10 h后取出 (醋液備用),焙干研細,用香油或燒酒調(diào)成糊狀,敷于患處 (用上醋液先擦皰疹兩頭,再擦中間),療效獨特。郭曉莊用雄黃8g、明礬8g、蜈蚣2條,共研細末,用香油或冷開水調(diào)成糊狀搽敷患處,3~4次/d,3 d為1療程,療效顯著。盧樹青等用蜈蚣 (文火焙干)、側(cè)柏葉炭、雄黃、枯礬共研細末,用香油調(diào)成糊狀,裝瓶備用。先用0.5%碘酒消毒,無菌棉簽蘸取藥糊,均勻涂于水皰部位 (用藥期間保持局部清潔干燥,防止摩擦和手抓),外涂2次/d,治療期間停用其他藥物。徐鴻雁用蘆黃散(雄黃20g,蜈蚣10g,白芷15g,冰片5g,蘆薈30g。破潰加枯礬10g,其中雄黃、蜈蚣、白芷、冰片研細粉)與蘆薈汁 (2年以上蘆薈打碎取汁20mL)調(diào)成糊,均勻敷于皰疹部位,覆蓋消毒紗布,膠布固定,2次/d,30 min/次。通過觀察,解毒活血湯口服加蘆黃散外敷聯(lián)合應(yīng)用在提高帶狀皰疹的治愈率、縮短疾病療程的同時還降低了后遺神經(jīng)痛的發(fā)病率。鄔雙喜用蜈蚣焙干,研為細末,與等量雄黃粉混和,加水調(diào)糊狀,涂患處,5次/d。療效評判,痊愈:5d內(nèi)疼痛及皮疹消失,有效:5d內(nèi)疼痛減輕,皮疹消退大于50%;無效:5d內(nèi)疼痛不減輕,皮疹消退小于50%。結(jié)果:36例痊愈29例,有效6例,無效1例,治愈率80.5%,總有效率97.2%。 1.3.3 蜈蚣酊:曾耀霆用活蜈蚣5條,75%酒精100 mL浸泡1周備用。外搽,3次/d,同時內(nèi)服解毒消疹方,外搽蜂膠酊。療效評判標準,治愈:皮疹消退,臨床癥狀消失,無疼痛后遺癥;好轉(zhuǎn):皮疹消退約30%以上,疼痛明顯減輕;無效:皮疹消退不足30%,疼痛無明顯減輕者。結(jié)果:治愈53例,有效7例,無效2例,總有效率96.8%。 1.3.4 雄麝蜈蚣散糊:金英等用生半夏10g、雄黃10g、蜈蚣6條,共研極細粉,加入冰片5 g、麝香0.1 g混勻,裝入密閉容器中備用。用法:視皰疹范圍大小,取粉末于陶瓷容器中,加入陳醋,調(diào)成糊狀,外敷患處,厚0.3 cm,1次/d,一周一療程。療效判定,治愈:局部皰疹結(jié)痂脫落,無痛苦,無瘢痕;顯效:局部皰疹結(jié)痂,脫落,疼痛減輕;無效:皰疹范圍增大,痛苦無明顯減輕,有繼發(fā)感染傾向。56例治療一周后,痊愈43例,顯效4例,余9例繼續(xù)治療2周后痊愈8例,顯效l例。 1.4 結(jié)核性瘺管竇道 1.4.1 蜈蚣膏:姜山用蜈蚣20 g,焙干研細末,將100 g凡士林加熱沸騰,加植物油5 mL、蜈蚣粉攪拌成膏狀,備用。配合全身抗癆治療及手術(shù)成功后,蜈蚣膏敷在紗條上嵌入創(chuàng)口基底部,保持引流通暢,1次/d。結(jié)果10例結(jié)核性肛瘺全部治愈,最長45d,最短28d,平均32d,1年后隨訪,除1例外,余例均無復(fù)發(fā)。 1.4.2 蜈蚣末:朱良春用蜈蚣細末,蘸于凡士林紗布上,填入骨結(jié)核瘺管內(nèi)而獲愈。 《中華本草》載《枕中方》以蜈蚣配茶葉,共研末,治療瘰疬已潰爛者。 1.5 腳氣 張云霞將蜈蚣小火焙干,研粉,均勻撒在腳氣患處。稍后患處冒黃水越來越多,用紙巾吸去黃水,兩天后,黃水漸漸流盡,患處結(jié)痂痊愈,至今未犯。吳剛等實驗證明蜈蚣在中性及弱堿性下的提取液 (10 mg/mL)抑制真菌的作用不明顯,60℃酸性水提取液對真菌有較強烈的抑制作用。 1.6 慢性濕疹 林利虹等用蜈黛軟膏治療慢性濕疹,皮損局部外用,2次/d,療程4周。60例患者經(jīng)4周治療后,痊愈16例,顯效27例,有效14例,無效3例。 1.7 雞眼 李更生以干蜈蚣加黃豆油加熱,至蜈蚣酥黃時取出,研粉備用。雞眼處以溫水浸泡15 min后,用手術(shù)刀片將雞眼角質(zhì)層硬皮削掉,提起肌絲切除,在清除部位填滿蜈蚣粉,外貼傷濕止痛膏或膠布固定,7 d后112例均獲治愈 (雞眼凹陷部長平,手壓或走路無疼痛,角質(zhì)增生消失),其中1次治愈103例占92%,2次治愈9例占8%。除4例失訪外,隨訪1年無復(fù)發(fā)。劉元昆等用蜈蚣治療雞眼:①蜈蚣1條,文火烘干,研末,油調(diào),涂患處;②蜈蚣1條,加香油浸2~3日,取出搗爛外敷;③蜈蚣研末,加鹽水調(diào)敷;④蜈蚣研末,醋浸外敷。以上4法外敷一夜后,去藥,可見患處變黑。再經(jīng)1周后雞眼即脫落。 1.8 高血壓 趙巍用蜈蚣、白花蛇、地龍、吳茱萸、川芎等共研細末,用姜汁拌成膏,做成餅貼在神闕、涌泉、足三里、絕骨穴治療高血壓,敷藥時間8~12 h,每隔7 d敷藥1次,1月1療程。治療3個月后,30例患者,顯效5例,有效24例,無效1例,總有效率達96.7%。 1.9 皮膚疤痕 羅文輝等用疙瘩消 (蜈蚣、五倍子、威靈仙、丹參、地骨皮、白礬、黑醋按一定比例配制)外敷治療瘢痕疙瘩57例,有效率達96.50%,經(jīng)0.5~2年的隨訪,復(fù)發(fā)率5.50%。丁繼存等用五倍子瘢痕膏 (五倍子、蜈蚣、地骨皮、白礬、丹參、威靈仙、黑醋)、黑布藥膏、得寶松對瘢痕疙瘩的療效進行了對比研究。結(jié)果顯示,五倍子瘢痕膏的療效優(yōu)于黑布藥膏;與得寶松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xué)意義,但避免了局部應(yīng)用激素的副作用。程玉靜等采用復(fù)方蜈蚣藥糊 (蜈蚣3條,五倍子60 g,大黃20 g,紅花20 g,甘草20 g,共研細末)外敷,治療皮膚瘢痕42例獲良效,總有效率91%。 1.10 糖尿病足 盧文玉等用復(fù)方蜈蚣酊 (蜈蚣4條、黃柏12 g、紅花10 g、冰片6 g,用95%乙醇1 000 mL,浸泡3 d備用)治糖尿病足,用紗布浸藥敷于患處,3~5次/d,紅腫期用藥最多3 d可消除紅腫疼痛;潰爛期一般用藥1周可治愈。劉樹林等用蜈蚣粉治療糖尿病足,去腐化膿、止痛效好。 1.11 下肢慢性潰瘍 1.11.1 蜈蚣餞:《實用中藥詞典》載《外科正宗》蜈蚣餞,凡臁瘡多年,黒腐臭爛疼痛者,蜈蚣、獨活、白芷、甘草各一錢配伍,入桐油二兩煎滾,先將臁瘡洗凈,用白面水調(diào)作圈,圍瘡周邊,勿令泄氣走油,將腳放平,挑油漸漸乘熱加滿,待油溫取去。腐肉自然脫落,用解毒紫金膏搽上,紙蓋絹扎,3日一換。有拔毒生肌止痛之功。 1.11.2 蜈蚣茶葉末:李登德等取茶葉100 g,10~15 cm長干蜈蚣10條,用砂鍋文火炒焦,研細備用。用雙氧水、生理鹽水沖洗潰瘍創(chuàng)面,清創(chuàng)消毒,藥末撒于創(chuàng)面,無菌紗布包扎固定,1次/2 d。2次后創(chuàng)面有大量肉芽組織、鮮皮生長,治療4~8次后創(chuàng)面結(jié)痂愈合。最長隨訪6年潰瘍面無復(fù)發(fā)。 1.12 外治唇風(fēng) 葛蕾等用蜈蚣5條烘干研末,生大黃6 g,麻油5 mL,熟雞蛋黃2個。將熟雞蛋黃放入麻油中炸黑去渣,再入生大黃炸黑去渣,入蜈蚣粉調(diào)勻。搽唇,3~4次/d,輕者3~5次即愈,重者連用l周,忌辛辣食物。 1.13 面癱 秦兆云用5cm柳枝一段,生姜15g,巴豆3g,僵蠶5g,郁金3g,蜈蚣1條,斑蝥3只,甘草1.5g,麝香0.02g,藥量根據(jù)病情加減,搗碎,現(xiàn)用現(xiàn)配,敷患處,2~3h即可,7~10d嘴眼面部恢復(fù)如初,患處表皮出現(xiàn)紫紅色,35d左右康復(fù)如初,不留疤痕,無任何副作用。 2 應(yīng)用體會法洛四聯(lián)癥患兒在左側(cè)大隱靜脈輸注5%碳酸氫鈉液體時發(fā)生外滲后在應(yīng)用局部封閉療法、拮抗劑的應(yīng)用、藥物濕敷、冷熱敷、中藥療法、聯(lián)合療法等方法無效,局部組織由單純腫脹逐漸發(fā)展至皮下淤血皮膚顏色暗紫、水皰、疼痛加重等,經(jīng)咨詢湖南中醫(yī)藥大學(xué)第一附屬醫(yī)院張志國教授,采用蜈蚣油(蜈蚣20 g浸泡24h,與麻油100 mL煎熬0.5h,濾渣取汁裝入棕色瓶中備用)外敷輸液外滲腫脹部位,收到良好的臨床療效。為求進一步的療效判斷,繼該個案之后,于2010年12月—2011年7月將湖南中醫(yī)藥大學(xué)第一附屬醫(yī)院住院患者輸液過程中發(fā)生外滲者60例,隨機分為2組,試驗組、對照組各30例,分別予以蜈蚣油外敷與硫酸鎂濕敷,經(jīng)對臨床療效的觀察與對比,平均顯效時間蜈蚣油為 (1.57±0.57)h﹥硫酸鎂 (4.32±0.91)h,4 h顯效率蜈蚣油86.67%﹥硫酸鎂56.67%。試驗組與對照組平均顯效時間和顯效率比較,均有統(tǒng)計學(xué)意義 (P<0.05)。根據(jù)對這60例病人的護理,選擇蜈蚣油外敷治療輸液外滲所致腫脹疼痛是一種較理想的臨床方法,具有取材方便,制作簡單,臨床見效快速等特點,其不足之處是敷藥后皮膚局部油膩,易染衣被等。 3 展望外治法與內(nèi)治法一樣,均以中醫(yī)的整體觀念和辨證論治思想為指導(dǎo),運用各種不同的方法將藥物施予皮膚、孔竅、腧穴等部位,發(fā)揮疏通經(jīng)絡(luò)、調(diào)和氣血、解毒化瘀、扶正祛邪等作用,使失去平衡的臟腑陰陽得以重新調(diào)整和改善,促使機體功能的恢復(fù),達到治病目的。伴隨著醫(yī)學(xué)模式的改變,“以人為本”的思想在當今醫(yī)療活動中尤顯重要,人們在追求臨床療效的同時,更注重藥物使用的簡單性、方便性和無毒性。蜈蚣資源豐富,具有廣譜抗菌性,與傳統(tǒng)抗生素不同,不會誘導(dǎo)抗藥菌株的產(chǎn)生,其廣泛的生物活性和獨特功效,是一種值得深入全面研究的藥物。外用制作簡單,療效顯著,副作用小,具有廣泛的使用范圍。伴隨著科技的發(fā)展,皮膚給藥已成為第三大給藥途徑。綜合開發(fā)利用蜈蚣不同劑型,其市場前景和社會經(jīng)濟效益是十分可觀的。 |
|
來自: 昵稱36414869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