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問我從哪里來,我的故鄉(xiāng)在遠方。為什么流浪,流浪遠方......” 這首《橄欖樹》幾乎每個人都聽過,作詞者是大家所熟知的作家三毛。就像歌里唱的,三毛的一生就像一場顛沛流離的流浪,她來到人間,或笑或淚,甜蜜似夢,也傷痕累累,最終將自己徹底燃燒。 老天給了所有人天性 卻沒有多少人能活出自我 三毛本名陳懋平,從小就是個特立獨行,不循規(guī)蹈矩的孩子。三歲時開始學(xué)寫字,卻總也寫不會“懋”字,三毛便自作主張給自己改名叫“陳平”。 有一次,三毛在學(xué)校里寫作文,內(nèi)容是理想,她就寫道:“我有一天長大了,希望做一個撿破爛的人,不但可以呼吸新鮮的空氣,同時還可以大街小巷的游走玩耍......” 老師聽后氣得破口大罵:“將來要撿垃圾,那書也不用念了,滾出去好了!” 為什么不能說自己真實的理想,非得寫成“醫(yī)生”“老師”才能到認同和贊揚,小小的三毛實在無法理解。 從小就如此反叛、極有個性的她,一方面內(nèi)心又十分聰慧、敏感。 當(dāng)母親在看電視,三毛坐在旁邊會想:我的苦和愁,母親總不以為那是真的。人類生生死死了幾千年,愛是一回事,了解又是另一回事。 又看了一眼母親,三毛又突然感到心酸:母親的苦和愁,我又明白了多少呢? 不僅如此,三毛從小就很有定見,有自己的想法。在被數(shù)學(xué)老師污蔑作弊、當(dāng)眾羞辱后,她敏感的心靈遭受到毀滅性的打擊,決意要休學(xué)。但她同時想著:“學(xué)校可以滾出來,書卻不能不讀”,于是就在家里自學(xué)了七年。 她大膽灑脫,卻又敏感多思,她特立獨行,卻又溫柔純真。這個眼里揉不進沙子的“小瘋子”,該哭時就哭,想笑時就笑,努力活出真實的自己,從小到大一直沒變過。 愛情對于三毛來說 是很重很重的東西 說起三毛,就不得不提到她的丈夫荷西。他們相遇的時候,荷西才高三,小三毛8歲。天真的荷西對她說:“等我讀完4年大學(xué),服完2年兵役,就要來娶你?!?/p> 六年后,命運帶領(lǐng)著三毛回到西班牙,再次遇到了荷西。荷西把三毛帶到他的家,一推開門,整面墻都是她放大發(fā)黃的黑白照片。 “我這一生還要誰呢?”就這樣,三毛嫁給了荷西。 很多的人喜歡三毛,或許就是因為,當(dāng)她愛一個人時,從不會考慮物質(zhì)、年齡這些外在的東西,她只要他能夠心意相通。 三毛想去撒哈拉,荷西就不聲不響地到撒哈拉找了工作,陪著她去沙漠里結(jié)婚、安家。 兩人都沒什么錢,房子又小又破,簡直不能住人。他們就把房子粉刷,撿來輪胎、木箱改造成沙發(fā)、柜子,買來各種沙漠特色的飾品裝飾,在沙漠上建立起他們的愛巢。 身邊有荷西,即使住在貧瘠荒蕪的沙漠中,她都寫到:“我眼前看到的都是繁花似錦?!?/p> 荷西曾問她:“你想嫁給什么樣的人?” 三毛回答說:“看得順眼的,千萬富翁也嫁,看不順眼的,億萬富翁也嫁?!?/p> 荷西:“說來說去還是想嫁個有錢的?!?/p> 三毛看了他一眼,說:也有例外的,如果是你的話,能填飽肚子就行了。 荷西問:“那你吃得多嗎?” 三毛笑著說:“不多不多,以后還可以少吃點。” “每想你一次,天上就落下一粒沙,從此,便有了撒哈拉?!比度龉墓适隆肪褪沁@樣寫成的。 我們總在思考什么是愛情?當(dāng)我們看到三毛和荷西,才明白,愛情就是無論富貴貧賤,只要你我心意相通,沙漠也能變成無盡的花田。 自由不在于身體 而在于心靈 在荷西意外溺亡后,三毛死了半顆心,她開始去尋找廣闊的自由,再度踏上流浪的旅途。 她流浪了幾十個國家,不看名勝景點,卻喜歡鉆進大街、鬧市,看普通人平凡的生活,感受豐富奇異的文化與人生,用一支筆把所有的故事記錄下來。 三毛筆下的自由生活,給了很多讀者美好的夢想。很多人甚至想著,只有像三毛一樣去流浪才是自由。 曾有書迷寫信向三毛傾訴:“我的容貌太平凡,工作能力也有限,沒有特別的興趣。我很自卑,真想活得像你一樣,請你告訴我,生命最終的目的何在?!?/p> 三毛溫柔地回信:“生命的意義與最終目的只有一個,就是尋找真正的自由,然后享受生命。不要依賴他人給你快樂,享受生命的方法有很多,問題是一定要行動。” 是啊,有多少人明白,真正的自由,從來不在肉體,而在于心靈。正如她寫的歌詞:“你要去遠方嗎?遠方能有多遠?可以很遠,也可以跨三步就到?!?/p> 她用一生去書寫,就是想告訴所有喜歡她的人,做一個真誠的人,用心感受生活,不放棄對生活的熱愛與執(zhí)著,在有限的空間里過無限的日子。 她從不懦弱 只不過逃不了天命 死亡是生命最平常的事情。失去荷西的三毛很明白,先離開的人總是比較幸福的,留下來的那個會痛徹心扉。 “我愿意在父親、母親、丈夫的生命圓環(huán)里做最后離世的一個?!?/strong> 然而,誰也逃不出命運的安排,1991年,三毛永遠地離開了我們。 對這個19歲就離家留學(xué),從小特立獨行的女兒,三毛的父母從小到大給予的都是包容和理解。他們從不要求三毛做一個什么樣的人,就讓她去過自己的人生。 忍受著白發(fā)人送黑發(fā)人的悲痛,三毛的父親說:“我女兒常說,生命不在于長短,而在于是否痛快的活過。在這一點上,我雖然心痛她的燃燒,可是同意。” 三毛的母親說:“三毛是個純真的人,她的世界不能忍受虛假。也許她的生活、遭遇不夠完美,但我知道她已經(jīng)勇敢地面對了人生。她非常平凡,不過就是我的孩子而已。” 直到她死,這個世界上她愛的、愛她的、理解她的人都給了她無盡的包容與支持。我想,她該是圓滿的。 三毛離開了,卻留下了永不消亡的文字,字里行間都是她燃燒的生命。她用一生告訴我們,上天既然賦予了你的本性,就坦然地接受,率性地去生活。人生,不過簡單二字罷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