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牛腩,大家對香港上環(huán)的九記肯定熟悉,每年大批游客趕往朝圣,同時深受許多香港明星喜愛。早在戰(zhàn)前,九記就已經(jīng)開始賣牛腩了,到至今已經(jīng)有相當長的歷史。 以香港對牛腩的分例,大致可分為坑腩、爽腩、腩底、腩角和挽手腩。其中坑腩是最為普遍的,坑腩近腰骨的肉,除去肋骨后會出現(xiàn)一條條的坑,所以稱其為坑腩。其肉質(zhì)韌性大,肉味香濃,連著牛骨軟膏,肥瘦相間,最適合拿來燜或煲湯。崩沙腩是牛的橫膈膜,筋膜間連著少許肉,肥瘦恰到好處,在順德又稱其為蝴蝶腩。爽腩又稱牛白腩,是一塊微透明的薄薄筋膜,口感爽韌,處于牛的腹部正下方,與坑腩連接。 餐館的桌面由麻將牌組成,別具心意 從媒體新聞得知陳小春與朋友開了一間牛腩為主題的港式餐館,其裝修風格十分港風,決定去試試。店內(nèi)主打的特色就是我在前文介紹的爽腩、崩沙腩和坑腩,因此我們分別點了鮮牛肉面、七爺招牌清湯牛腩面、番茄牛腩通粉,還有小吃秘制豬手和牛雜。 鮮牛肉面 七爺招牌清湯牛腩面 番茄牛腩通粉 搭配的面有多種選擇,有細面、粗面、伊面、米粉和河粉。鮮牛肉面搭的是細面,也就是竹升面,先說牛肉,口感硬實發(fā)柴,沒有感受其“鮮”味的特點。雖然說面是竹升面,還在菜單介紹說具有“筋道”“爽彈”,作為長年在廣州吃云吞面的我,一吃便分辨出這真不算及格的竹升面,缺了彈牙爽韌的口感。反而湯底純清明亮,鮮甜的味道是其亮點。 招牌七爺清湯牛腩面,牛腩表現(xiàn)中規(guī)中矩,粗面的口感要比細面好上不少;番茄牛腩通粉則是非常甜,沒有港式風味那種酸中帶甜,由茄膏等多種調(diào)味而成的復合性酸味,實在過于單一。 牛雜 秘制豬手 小吃方面,牛雜味道一般,配搭的蘿卜吃起來十分硬,似乎沒有與牛雜共同熬煮,也沒有吸收到牛雜的味道,這點就不如很多街邊小攤的牛雜了;秘制豬手則是豬手軟糯,口感不錯,可是味道普通,而蘿卜也像是后面加進去的,蘿卜和豬手各自為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