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陣子比較閑,再次拜讀楊絳先生的《我們仨》,此時心境已經(jīng)平靜很多。 第一次看《我們仨》,是在大學(xué)時期,因?yàn)槭俏目?,有大把閑散的時間可以泡圖書館,那時看了太多民國才子佳人的故事,其中最動容的就屬錢鐘書和楊絳。猶記得當(dāng)年看《我們仨》時,一個人在圖書館哭成狗。 開篇,楊絳就描述了一個漫長的夢境,在這個夢境里,她和丈夫錢鐘書、女兒錢瑗失散了,一個人孤獨(dú)、彷徨、擔(dān)憂、思念…… 醒來后,楊絳不禁埋怨錢鐘書撇下自己自顧自走了,錢鐘書并不辯護(hù),只安慰她:這是老年人的夢,他也常做。 看到這里,我就已經(jīng)淚盈于睫,這像極了《紅樓夢》里賈寶玉神游太虛幻境,看到的金陵十二釵判詞,透著一股濃郁的悲劇意味。 有時候,人和人的緣分,一面就足夠了。楊絳和錢鐘書相識于清華古月堂,從此相識、相戀、相知。兩人在牛津求學(xué)期間,錢鐘書曾為楊絳作詩一首,“卷袖圍裙為口忙,朝朝洗手作羹湯。憂卿煙火熏顏色,欲覓仙人辟谷方。” 錢鐘書曾夸贊楊絳是“最賢的妻,最才的女”,他對楊絳說過的情話,絕對是最美的告白?!坝鲆娔阒埃覐奈聪脒^要娶妻;遇見你之后,我從未想過要娶別人”。 隨著愛女錢瑗的出生,一家三口的日常充滿了溫馨甜蜜。彼時國內(nèi)戰(zhàn)亂紛飛,一家三口回國以后,經(jīng)歷了上海淪陷、物價飛漲,夫妻離別,文化大ge ming,下放干校,強(qiáng)鄰難處等多種波折,但自始自終,這個三口之家只求相守在一起,各自做力所能及的事,于他們而言,只要稍有一點(diǎn)快樂,就會變得非常快樂。 可惜世間好物不堅牢,彩云易散琉璃脆。每次看到這段都不禁淚崩,“人間沒有永遠(yuǎn)。我們一生坎坷,暮年才有了一個可以安頓的居處。但老病相催,我們在人生道路上已走到盡頭。一九九七年早春,阿瑗去世;一九九八年歲末,鐘書去世。我們仨失散了,從此只剩下我一個人~”,這個耄耋之年的老人,從此一個人思念著“我們仨”。 想起龍應(yīng)臺《目送》中的一段話,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中漸行漸遠(yuǎn)。 我們常說“且行且珍惜”,“珍惜當(dāng)下“,希望我們都能從心底里珍惜這一世父母子女的緣分,度過一個平安喜樂的人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