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會將《孫子兵法》和《三十六計》弄混,甚至覺得《三十六計》比《孫子兵法》有用多了,但真的是這樣嗎? 那么我們先來思考一個問題:取勝五法,你想要的是哪種勝利? 在《孫子兵法》中有那么一句話:“戰(zhàn)勝而天下曰善,非善之善者也”。意思就是:那些使得天下確認(rèn)都稱贊的勝利,算不上是善于戰(zhàn)爭。 在張預(yù)注解的《孫子兵法》中,他是這樣說的:“戰(zhàn)而后能勝,眾人稱之曰善,是有智名勇功也。故云非善,若見微察隱,取勝于無形,則真善者也?!逼鋵嵾@就和孫子的“故善戰(zhàn)者,無智名,無勇功”是有相似之處的。 為什么張預(yù)和孫子都這樣說呢?難道大家拍手稱快的戰(zhàn)斗就不算高明了嗎?難道群眾眼睛還不夠閃亮嗎? 那么我們先就雙方實力和取勝的情況進行一下分析: 1、僥勝 強對強、弱對弱,這樣取得的勝利,大家的實力相當(dāng),那么取得的勝利,也就是僥幸獲勝,這是僥勝。 2、險勝 稍弱對戰(zhàn)稍強,這是處在危險邊緣的對戰(zhàn),稍有不慎就會打敗。我們要獲得勝利,就需要不犯錯然后引誘對手犯錯,或者是比對手犯的錯要少。這就是險勝。 3、智勝 實力懸殊的對戰(zhàn),那就是九死一生,而這樣取得的勝利,也就是傳奇性的勝利。這是大家最津津樂道的,但這種勝利一般需要很高的智慧,普通人是很難做到的,也很難復(fù)制。 4、力勝 很強打很弱,這一般都是十拿九穩(wěn)的勝利,幾乎是沒有懸念的。這是一個不管是軍事上,或是國力上,都能取得碾壓性勝利的戰(zhàn)爭。絕對力量的勝利,也就是孫子提倡的“善戰(zhàn)者“要做的。 5、勢勝 和前一個相似,本來是無懸念的勝利。但也可能中間出現(xiàn)一點意外,讓弱勢的一方取得局部勝利或是階段性勝利,但結(jié)果還是不會改變。弱的那一方多智如妖,也無力回天,這就是勢勝。 “古之所謂善戰(zhàn)者,勝于易勝者也。故善戰(zhàn)者之勝也,無智名,無勇功,故其戰(zhàn)勝不忒(te),不忒著,其所措勝,勝已敗者也。”這就是孫子說的“力勝”和“勢勝” 但是往往我們很多流傳的故事,大家還是喜歡看“僥勝、險勝、智勝”。 僥勝和險勝,大家會羨慕這樣的運氣,而智勝,大家推崇的是智慧。但真正的力勝和勢勝,因為沒有戲劇性沒有懸念,反而成為大家忽視的,特別是力勝。 畢竟,狗咬人不是新聞,人咬狗才是新聞啊。 孫子在“軍行篇”還舉了幾個例子,“舉秋毫不為多力,見日月不為明目,聞雷霆不為聰耳”。 意思就好比:舉起枯葉秋草算不上氣力大,看見日月之光算不上目光好,聞到雷聲之聲算不上耳朵靈。而其內(nèi)在含義就是:善于作戰(zhàn)的人,不輕視輕敵,不輕視戰(zhàn)爭,不推崇浴血奮戰(zhàn)、險中求勝等,而是要經(jīng)過周密部署,精心策劃,創(chuàng)造一切利于自己的條件,以求達到先勝后戰(zhàn)的目的。 如果你想更深入了解《孫子兵法》,如果你不懂怎么將《孫子兵法》運用在日常生活,那么歡迎關(guān)注“拆本書”,收聽專欄課程《30講讀透孫子兵法》,幫你正確解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