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文便從大江過, 兩個青錢即渡河。 去槳來帆紛似蟻, 此間第一渡船多! ——葉調元《漢口竹枝詞》 這 是清道光年間葉調元在《漢口竹枝詞》里描述的漢口江邊輪渡繁盛的場景。時值今日,說起老武漢,你會想到什么?說起關于你的老武漢記憶你又會回憶到什么? 龍王廟、武漢關、晴川閣、漢陽門…… 這些武漢的重要渡口,是無數(shù)人的兒時回憶,讓我們重回那個沒有地鐵、沒有隧道的時代,探尋武漢的輪渡記憶。 輪渡——老武漢的記憶 提起武漢的輪渡,自1900年清人馮啟均購置蒸汽機輪船,以“利記”公司之名開辟,從漢口漢江口到武昌漢陽門的輪渡航線開始,已經走過一百多年的歷史,它扎根于武漢碼頭文化、市井文化,是一種深入到武漢人骨子里的感情。 作為一名“老漢口”的武漢市輪渡公司原經理張德正,在多年前的媒體采訪中說:在他記憶中,解放前的輪渡以人工小劃子居多,俗稱“集家嘴的劃子蕩呀蕩”。船都很小,僅能坐三五十人,稍有風吹草動就要停航,一停就是一個禮拜,很耽誤事,“ 武漢解放后,武漢輪渡公司收編了裕華等三家紗廠的私船,以及粵漢碼頭的貨運航線,船只和航行得到了迅速擴張。 輪渡曾經是連接武漢三鎮(zhèn)最主要的交通工具之一,對于老武漢人來說,在戶部巷過個早,步行10分鐘坐輪渡過江到江漢路逛街,算是武漢人的完美周末。現(xiàn)在,從江漢路逛完街坐個輪渡,來戶部巷吃小吃,是許多外地游客的游玩指定線路。 輪渡——承載了我們太多的回憶 小時候,過江是件令人向往的事,意味著做客或跟爸爸媽媽一起坐船去漢口吃好吃的,這應該算是童年記憶中最開心的時刻之一。 每當“轟~~~”閘門一開,大家都哄搶著上二樓,為了能占了一個好位置。在那個沒有空調的時代,火爐般的夏天,那汗粘乎乎,裹著身體,讓人覺得渾身難受,但是當?shù)巧洗哪且凰查g立刻涼爽起來,那一刻仿佛任何煩惱一下子就被開闊的江景和江風吹的無影無蹤。 還記得那時,輪渡上小販拿著貼有雪糕字樣的大保溫桶,高一聲低一聲的吆喝著:“雪糕~雪糕~”找媽媽要了錢,走到小販面前,小販將保溫桶上裹著布的大木塞掀開后,一股冷氣冒了出來,里面裝著滿滿的雪糕,那時候的雪糕也沒什么花樣,但記憶中就是白白甜甜的,清涼又解渴。 每當渡船要開啟時,那一聲震耳欲聾的“嗚嗚~~~”響徹整個渡口。船開了,我再次站在了曾經站過的甲板上,順著江水我開始了新的輪渡體驗。 一切都是那么的熟悉,但又是那么的陌生。我依然可以聽見那些買著冰棒的老太太們在走道里喊著“雪糕,雪糕”;我依然能夠聽見輪船沉悶而又響亮的汽笛聲;我也依然能夠看見船尾被螺旋槳圈起的滾滾江水。 一切似乎太相似了,它們把我?guī)Щ亓送?,那個曾經牽著媽媽的手,看著別人推著自行車,高興地蹦蹦跳跳地上船的小孩子…… 船緩慢的逆流而上往江中間開去,長江兩岸緩緩的就映入了眼簾,剩下的時間就用來享受這短暫的渡江時間。 輪渡——武漢伢的不舍情結 如今武漢已經建成了十幾條跨江大橋和兩條江底隧道,還有一條跨江地鐵,三鎮(zhèn)的商圈早已連成了一體。輪渡已經沒有當年的那么多人去乘坐了,相對于公交地鐵的快捷方便,輪渡顯然更加情懷舒適,依舊別有一番味道,也變成了大武漢一種文化的象征。 人難免會懷舊,如果不趕時間,推薦去坐一下輪渡,吹吹江風,去感受下這忙碌中的一絲悠閑,聽一聽是否“濤聲依舊”。 武漢輪渡, 從木踏板到鋼墊板, 從本地人的交通工具 到外地人的觀光船, 坐輪渡的武漢伢, 也從青蔥年少走向暮年蒼蒼, 百年來被歲月改變的是人們的生活方式, 不變的是長江上周而復始的每一天, 和武漢人埋藏在心底的輪渡情結。 來源:今日航運、武漢同城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