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復,字伯起,合肥人。年少時就有勇有謀。元朝末年,吳復召集鄉(xiāng)民保衛(wèi)鄉(xiāng)里。在濠州歸附了太祖,從太祖攻克泗、滁、和、采石、太平等地,累功升至萬戶。從大軍破蠻子海牙的水寨,平定集慶。從徐達進攻鎮(zhèn)江,殺死元平章定定,揮師下丹陽、金壇,攻克常州,晉升為統(tǒng)軍元帥。巡行江陰、無錫,回來后守衛(wèi)常州。張士誠的部隊蜂擁而至,吳復力戰(zhàn)敗敵,追敵到長興,再次于高橋、太湖、忠節(jié)門打敗張士誠,士誠十分喪氣。吳復援助安豐,平定武昌。從徐達攻克廬州,揮師而下漢、沔、荊等諸郡縣,被任命為鎮(zhèn)武衛(wèi)指揮同知,鎮(zhèn)守沔陽。從常遇春下襄陽,另帶兵攻破安陸,活捉了元同僉任亮,于是就地鎮(zhèn)守安陸。又攻克汝州、魯山。 吳復(1321年―1383年),字伯起,廬州合肥(今安徽合肥)人 ,明朝將領。元末隨朱元璋起義,屢建戰(zhàn)功,封安陸侯。后戰(zhàn)死,歸葬于此。朱元璋(明太祖)諭葬。并建有享堂,以任姓平民守之,后任姓繁衍成村,即以"享堂任村"為地名。
人物生平折疊早年經歷元朝末年,吳復召集鄉(xiāng)民保衛(wèi)鄉(xiāng)里。后在濠州歸附朱元璋,跟隨朱元璋攻克泗、滁、和、采石、太平等地,累功升至萬戶。跟隨大軍攻破蠻子海牙的水寨,平定集慶。跟隨徐達進攻鎮(zhèn)江,殺死元朝平章定定,揮師南下丹陽、金壇,攻克常州,升任統(tǒng)軍元帥。巡行江陰、無錫,回來后守衛(wèi)常州。張士誠的部隊蜂擁而至,吳復力戰(zhàn)敗敵,追敵到長興,再次于高橋、太湖、忠節(jié)門打敗張士誠,張士誠十分喪氣。吳復援助安豐,平定武昌。跟隨徐達攻克廬州,揮師南下漢、沔、荊等諸郡縣,授任鎮(zhèn)武衛(wèi)指揮同知,鎮(zhèn)守沔陽。跟隨常遇春南下襄陽,另帶兵攻破安陸,活捉元朝同僉任亮,于是就地鎮(zhèn)守安陸。繼而攻克汝州、魯山。 吳復年少時就有勇有謀。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稱帝,建立明朝政權,吳復擔任懷遠將軍、安陸衛(wèi)指揮使,全部平定鄖、均、房、竹諸山寨未歸附的殘部。 折疊隨軍征戰(zhàn)洪武三年(1370年),吳復跟隨征虜大將軍徐達征討陜西,打敗擴廓帖木兒,生擒其守將。接著再次在秦州打敗擴廓帖木兒。同年,征討吐番,攻克河州,援助漢中,占領南鄭。 洪武四年(1371年),吳復跟隨潁川侯、征虜前將軍傅友德消滅大夏政權。 洪武五年(1372年),吳復跟隨衛(wèi)國公、征南將軍鄧愈平定九溪州、辰州諸蠻,占領四十八洞。回師后鎮(zhèn)守安陸。 洪武七年(1374年),吳復升任大都督府僉事。巡視北平(今北京)回來后,授任世襲指揮使。 洪武十一年(1378年),吳復跟隨西平侯、征西將軍沐英征討西番,活捉三副使,占領納鄰哈七站的地方。 洪武十二年(1379年),班師回朝,論功行賞,吳復受封安陸侯,食祿二千石。 洪武十四年(1381年),吳復跟隨傅友德征討云南,攻克普定,并在水西筑城。擔任總兵官,剿捕諸蠻,率兵由關索嶺趕赴箐道,攻取廣西。 折疊病逝普定洪武十六年(1383年),攻克墨定苗,到達吉剌堡,修筑安莊、新城,平定七百房諸寨,殺敵和俘虜共計數(shù)萬人,轉移糧餉至盤江。同年十月,吳復金瘡病發(fā),病逝于普定,朝廷追封他為黔國公,謚號威毅,增加食祿五百石,給予世襲的憑證。 歷史評價《明史》:①"少負勇略。" ;②"復臨陣奮發(fā),沖犯矢石,體無完膚。平居恂恂,口不言征伐事。" 史籍記載《明史·卷一百三十·列傳第十八》 家庭成員小妾:楊氏,普定人。吳復死后,楊氏自殺而死,追封貞烈淑人。 兒子:吳杰,嗣爵安陸侯。屢出山、陜、河南、北平,練兵從征。二十八年,有罪,從征龍州,建功自贖。建文中,帥師援真定,戰(zhàn)白溝河,失律,謫南寧衛(wèi)指揮使。 孫子,吳璟,吳杰之子。永樂元年,子璟乞嗣。正統(tǒng)間,再三乞,皆不許。 曾孫,吳鐸,吳璟之子。弘治六年,璟孫鐸援詔乞嗣,亦不許。十八年錄復子孫世職千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