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朝(公元前206——220)426年
西漢(長安) (公元前206——25)231年 1、漢高祖:劉邦:(公元前206——前195)11年 公元前209年,秦末農(nóng)民起義爆發(fā),陳勝、吳廣率領(lǐng)起義軍攻占了陳州(淮陽),以后陳勝建立了”張楚“政權(quán)。 劉邦斬”白蛇起義“,眾人推舉劉邦做沛公,設(shè)祭壇,立赤旗,領(lǐng)導農(nóng)民舉起反秦大旗,沛縣官吏,蕭何、曹參。 劉邦摯友:樊噲。 另一只反秦隊伍,楚國貴族的后裔項羽和叔父項梁。 劉邦攻豐縣不成功,在途中相遇張良,兩人大有相見恨晚的感覺,再攻豐仍未攻下,劉邦求救項梁,攻下豐,這樣劉邦成了項梁手下的一員大將。 項梁采取范曾的建議,立戰(zhàn)國時期楚懷王的后裔熊心為楚王,仍號”楚懷王“,定都盱眙,楚懷王以陳嬰為上柱國,項梁為武信君。 立楚懷王后,項梁北上救齊、趙,以劉邦、項羽為帥,進攻秦軍,進攻陳留,秦軍將領(lǐng)章邯,大破項梁于定陶,項梁戰(zhàn)死,秦軍進攻圍困趙王歇與趙相張耳于巨鹿。 楚懷王遷都彭城,趙王和張耳困于巨鹿,求救楚國,為分散秦軍力量,決定分一支力量向西直接進攻秦。北路軍以宋義為主將,西路軍以劉邦為主將,約定”誰先入關(guān)中,誰為關(guān)中王“,項羽任北路軍次將,北上救趙。在西進的途中劉邦遇酈食其,劉邦聽從酈食其的建議攻陳留,一路向西,途中又遇率領(lǐng)韓軍的張良,聽從張良的建議,于是劉邦南下進攻南陽,南陽太守投降。 劉邦率軍進至武關(guān),此時章邯已投降項羽,趙高殺秦二世,令使者還報劉邦欲約分關(guān)中,劉邦攻武關(guān)(丹鳳縣),進到藍田。 漢元年(公元前206),秦王子嬰向劉邦獻上傳國玉璽,秦朝至此滅亡。 劉邦進入咸陽城,以”關(guān)中王“自居,后來劉邦聽從張良的建議,還軍灞上。 項羽在章邯投降后,直奔關(guān)中,范增建議殺劉邦,項羽的叔父項伯與張良是好友,報告了張良,項羽準備設(shè)”鴻門宴“,”項莊舞劍,意在沛公“。 ”鴻門宴“之后,項羽西進入咸陽,燒阿房宮,殺秦王子嬰,分封各路將軍,劉邦封漢王,領(lǐng)巴蜀,漢中之地,國都南鄭。封秦降將章邯、司馬欣、董翳為雍王、塞王、翟王,領(lǐng)關(guān)中地,以遏制劉邦。項羽自詡自己為西楚霸王,掌握軍隊最高領(lǐng)導權(quán),楚懷王熊心被封義帝,后來把義帝遷到別地殺了。 漢元年(公元前206年)2月,劉邦拜韓信為大將,”明修棧道,暗度陳倉“。名為義帝發(fā)喪,派人聯(lián)絡(luò)諸侯,拉開了四年楚漢戰(zhàn)爭的序幕。 漢元年5月,項羽攻打叛亂的齊王,劉邦乘項羽在齊停留的機會,一舉攻占了彭城,項羽反得彭城,劉邦逃跑到滎陽,項羽包圍了滎陽,劉邦采用了陳平的反間計,使項羽懷疑范增,范增無奈返鄉(xiāng),劉邦乘機跑出滎陽。 韓信在濰氺戰(zhàn)敗齊楚大軍,完成了對項羽側(cè)翼的迂回,又派灌英進攻彭城,項羽腹背受敵,遂于漢訂盟,以鴻溝為界,中分天下,東歸楚,西歸漢。 公元前203年10月,項羽引兵東歸,劉邦本想退兵,在張良、陳平的建議下,于公元前202年,以韓信、周勃、黥布在垓下,一戰(zhàn)重創(chuàng)楚軍,最后項羽在烏江(安徽和縣)刎頸而死。 公元前202年,劉邦在山東定陶汜水之陽舉行登基大典,定國號為“漢”,劉邦即位后,初定洛陽,不久定都長安,開基肇始,史稱“西漢”。 劉邦晚年寵信戚姬和劉如意。平定英布叛亂。 呂后問劉邦身后事:蕭何——曹參——王陵(陳平輔佐)——周勃 公元前95年,劉邦駕崩。 2、漢惠帝:劉盈:(公元前195——前188)7年 西漢第二位皇帝,劉邦和呂后的兒子。 丞相:曹參“蕭規(guī)曹隨”。 劉邦欲廢太子,呂后請來“商山四皓” 公元前191年,英布反。 劉盈繼位后,呂后掌握朝政大權(quán),蕭何繼續(xù)為相,內(nèi)決于呂后,外決于蕭何。 蕭何去世后,曹參任丞相。 公元前192年,匈奴人冒頓單于向呂后求婚。同年十月,呂后強迫劉盈立魯元公主之女張嫣為皇后。 公元前194年,呂后害死趙王劉如意并把戚夫人做成“人彘”。 3、前少帝:劉恭:(公元前188——前184)4年 漢朝第三位皇帝,皇太后呂后令漢惠帝和皇后張嫣佯有孕,取周美人之子。 歷史上臨朝稱制的除秦國的宣太后羋氏之外,第一個就是呂雉了。漢朝其后出現(xiàn)了漢元帝皇后:王政君;漢和帝皇后:鄧綏;漢安帝皇后:閻氏;漢順帝皇后:梁納;漢靈帝皇后:何氏。 公元前187年為漢少帝元年,呂后是太皇太后,臨朝聽政。 劉恭聽所自己并非皇后親生,而自己的親生母親被祖母皇太后殺死,發(fā)誓長大后,一定為生母報仇,呂后聽說后,非常害怕,于是就廢除了前少帝,并秘密殺害。 4、后少帝:劉弘:(公元前184——前180)4年 漢惠帝劉盈之子,西漢第四位皇帝,原名劉山,曾用名劉義。 公元前186年,常山王劉不已死后,劉山被封為“常山王”,并改名劉義。 公元前184年,呂雉命常山王劉義繼任帝位,并改名劉弘,即西漢后少帝。 在中國歷史上皇帝即位,一般改稱第二年為元年,但因太皇太后呂雉臨朝聽政,故未改稱元年。 公元前180年,呂雉病逝。 經(jīng)過周勃。陳平的努力,鏟除呂氏力量,朝臣認為劉弘并非漢惠帝親生兒子,應(yīng)當廢黜。 公元前180年,待朝臣選定的漢高祖與妃子薄氏之子代王劉恒作為新皇帝,并迎入長安后,誅殺劉弘。 5、漢文帝:劉恒:(公元前180——前157)23年 漢高祖劉邦第四子,母:薄姬。 公元前180年,呂后一死,太尉周勃,丞相陳平把呂后一族一網(wǎng)打盡,迎立代王劉恒入京為帝,是為漢文帝。 立寵姬竇漪房為皇后,劉啟為皇太子。 劉恒在位時期,存在諸侯王國勢力過大以及匈奴入侵中原的問題。 在古代有奪取天下之功的稱為祖,有治理天下之德的稱為宗,其廟號為太宗,謚號孝文帝,也是《二十四孝》中親嘗湯藥的主角。 即位初,封周勃為右丞相,陳平為左丞相,灌英為太尉。 由于漢朝推行無為政治,對諸侯勢力惡性發(fā)展起催化作用,諸侯坐大,形成“尾大不掉”之勢。 賈誼獻計,平定了兩次叛亂,并獻《治安策》。 6、漢景帝:劉啟:(公元前157——前141)16年 漢文帝劉恒之子,母:竇太后。 劉啟在位期間,推行“削藩策”,削諸侯封地,平定七國之亂。 漢景帝和父親漢文帝一起開創(chuàng)了“文景之治”,又為兒子劉徹的“漢武盛世”奠定了基礎(chǔ),完成了從文帝到武帝的過度。 劉啟即位后,提拔晁錯為御史大夫,劉啟聽從晁錯的建議開始“削藩”。 公元前154年,吳王劉濞聯(lián)合各地諸侯,打著誅殺晁錯,安定國家的旗號反叛作亂,這次叛亂共有七個諸侯參加,史稱“七國之亂”。 劉啟派周亞夫帥三十六將軍攻打叛軍,竇嬰向劉啟引薦吳國丞相袁盎,建議殺死晁錯,,以平定叛亂。劉啟聽從建議,殺死了晁錯,而七國之亂并沒有停止。劉啟派周亞夫平叛亂軍,三個月后,最終平定了叛亂,劉啟趁機將諸侯的權(quán)利收回中央。諸侯王不再擁有行政權(quán)和司法權(quán),經(jīng)過七國之亂,諸侯王割據(jù)的問題徹底解決。 公元前153年,劉啟的姐姐館陶公主劉嫖,希望自己的女兒陳阿嬌成為皇后,想把女兒嫁給尚未婚配的太子劉榮,不料劉母栗姬厭惡館陶公主劉嫖,拒絕了這門婚事,劉嫖十分惱火,于是為女兒和(劉啟和王娡之子)膠東王劉徹訂了婚事。 公元前151年,劉啟廢黜薄皇后,王娡被立為皇后,劉徹立為太子。 在與匈奴的作戰(zhàn)中,涌現(xiàn)出很多名將李廣——飛將軍——先祖秦國名將李信。 公元前143年,劉啟逼死周亞夫。 7、漢武帝:劉徹:(公元前141——前87)54年 漢景帝之子,漢朝第七位皇帝,杰出的政治家、戰(zhàn)略家、詩人。 十六歲登基,漢武帝建立中朝,在地方設(shè)置刺史,開創(chuàng)察舉制,采納主父偃的建議,頒布“推恩令”,文化上采取董仲舒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shù)”舉措。漢武帝開疆擴土,北擊匈奴,東并朝鮮,南誅百越,西愈蔥嶺。征服大宛,首開絲綢之路,首創(chuàng)年號,興太學,“漢武盛世”是中國歷史上三大盛世之一。(漢武盛世、開元盛世、康乾盛世)。 晚年窮兵黷武,又造成“巫蠱之禍”,征和四年下罪已詔。 軍事上,先平定閩越國的動亂,后開始以軍事手段替代帶屈辱性質(zhì)的和親政策,徹底解決北方匈奴的威脅。派大將衛(wèi)青、霍去病三次大規(guī)模出擊匈奴,收河套地區(qū),奪河西走廊,征服西域,封狼居胥。將當時漢朝北方疆土從長城推至漠北,在對匈奴戰(zhàn)爭的同時,采取和平手段和軍事手段使西域諸國臣服,匈奴王庭遠遷漠北。 張騫出使西域,絲綢之路由此而始。 丞相公孫賀之子公孫敬聲,犯事被捕入獄,丞相公孫賀為救其子,捕獲了漢武帝下詔通緝的陽陵大俠朱安世,孰料朱安世上書稱公孫敬聲和陽石公主私通,在馳道上埋藏木人詛咒皇帝,漢武帝大怒,公孫賀父子死獄中。江充派胡人巫師搜查衛(wèi)皇后和太子劉據(jù)的住室,把事先準備好的木頭人拿出來誣陷太子,太子派人殺江充,蘇文逃到漢武帝處,向漢武帝誣靠太子造反,漢武帝下令丞相劉屈氂率兵平亂,劉據(jù)戰(zhàn)敗后自殺,太子有三子一女,全部因“巫蠱之亂”遇害。太子之子史皇孫劉進有一子劉病已幸存,尚在襁褓中,后改名劉詢。 久候巫蠱之事澄清,江充滿門抄斬,太監(jiān)蘇文燒死。 漢武帝在泰山封禪后,下罪已詔。 公元前88年,漢武帝叫畫工畫了一張“周公背成王朝諸侯圖”,送給霍光,意思讓霍光輔佐他的小兒子劉弗陵做皇帝,鉤弋夫人因母壯子少被殺。 8、漢昭帝:劉弗陵:(公元前87——前74)13年 漢武帝劉徹少子,母:趙婕妤(鉤弋夫人),西漢第八位皇帝。 公元前87年,漢武帝彌留之際,霍光正式接受漢武帝遺詔,成為漢昭帝劉弗陵的輔命大臣,與車騎將軍金日磾、左將軍上官桀、御史大夫桑弘羊等人共同輔佐朝政。左將軍上官桀與受命撫養(yǎng)昭帝的武帝女兒蓋長公主勾結(jié),送自己年幼的孫女(上官皇后)入宮。 昌邑王劉博是武帝寵妃李夫人之子,李延年、李廣利的外甥,李廣利和宰相劉屈氂策劃謀立劉博為皇太子,事發(fā)后李廣利投降匈奴,宰相劉屈氂腰斬。 9、漢宣帝:劉詢:(公元前74——前49)25年 漢武帝和衛(wèi)子夫的曾孫,太子劉據(jù)和史良娣的孫子史皇孫劉進和妾王翁須的兒子,“巫蠱之禍”襁褓中的劉詢曾下獄,后被祖母史家收養(yǎng),公元前74年,霍光從民間迎入宮。 同年七月繼位,改年號本始。 史稱“宣帝中興”,中國歷史上有明的賢君,妻:掖庭屬官許廣漢女兒許平君,公元前71年許平君去世。 公元前70年,立霍光之女霍成君為皇后, 公元前68年,霍光病逝,開始鎮(zhèn)壓霍氏集團叛亂,將大權(quán)收回。 公元前66年,廢皇后霍成君。 公元前64年,立王氏為皇后。 公元前61年,西羌反,派趙充國平叛。 10、漢元帝:劉奭:(公元前49——前33)16年 漢宣帝和嫡妻許平君的兒子。 黃龍元年(公元前49年),漢宣帝死后繼位。 (經(jīng)過東漢光武帝劉秀刪減后,整個西漢只有四個皇帝有廟號:即漢高祖劉邦、漢文帝劉恒、漢武帝劉徹、漢宣帝劉詢)。 公元前48年,改年號“初元”。崇尚儒術(shù),多次出兵擊潰匈奴。 公元前36年,漢將甘延壽、陳湯誅郅支單于于康居(郅支之戰(zhàn))至此唯一反漢的單于被消滅,漢匈百年大戰(zhàn)告一段落。 公元前33年,匈奴呼韓邪單于第三次入朝求親,劉奭以宮女王嬙(王昭君)嫁之為妻。 在位期間,豪強大地主兼并之風盛行,中央集權(quán)逐漸削弱,社會危機日益加深,由于漢元年放縱外戚,宦官,最終導致西漢的滅亡。 西漢的歷史,一般以宣、元之間為分界線,分為兩個時期: 宣帝——劉詢,是中興之主,維持西漢平穩(wěn)發(fā)展。 元帝——劉奭,從元帝開始,西漢開始衰落,所謂“元、成、哀、平”,一代不如 一代。 漢宣帝時期,公元前60年,匈奴統(tǒng)治集團內(nèi)部發(fā)生內(nèi)訌,初有“五單于爭立”,互相不容,屠戮兼并,最后形成呼韓邪單于與郅支單于的對立。在漢元帝時期,陳湯滅了郅支單于,呼韓邪單于入朝求親,王昭君出塞。 皇后:王政君。 妃嬪:傅昭儀(定陶太后)——劉康(定陶王恭王), 馮昭儀——中山孝王——劉興 外戚寵臣太監(jiān):史丹。 11、漢成帝:劉驁:(公元前33——前7)26年 漢元帝劉奭之子,母:王政君。西漢第十一位皇帝。 劉驁在位期間,生活荒淫,寵幸趙飛燕、趙和德姐妹,怠于政事,將政事全委托外戚,大權(quán)逐漸為外戚王氏掌握,王政君的侄子開始嶄露頭角。 西漢皇權(quán),從建國伊始就開始有三種力量構(gòu)成,即皇權(quán)、功臣、外戚,三種力量此消彼長,到元漢成帝以后,外戚王氏偶然登上政治舞臺,逐漸把持大漢帝國的權(quán)柄,把西漢晚期歷史演變成王氏一家的興衰史。 男寵:張放, 寵妃:班婕妤(班固祖姑) 公元前16年,立趙飛燕為皇后,趙和德為昭儀。 公元前7年,漢成帝死在了趙合德的懷抱中。漢成帝無嗣。 12、漢哀帝:劉欣:(公元前7——前1)6年 漢元帝劉奭之孫,漢成帝劉驁侄子,定陶王劉康之子,母:丁姬,祖母:傅昭儀。 傅昭儀賄賂趙昭儀。 公元前8年,立劉欣為太子。 公元前7年,漢成帝去世,劉欣繼位,次年改建平,立妃傅氏為皇后。 西漢皇帝的男寵: 如:劉邦——籍孺、 劉盈——閎孺 劉恒——鄧通、 劉啟——周仁 劉徹——韓嫣、 劉驁——張放 劉欣————董賢——(斷袖之癖) 宰相:王嘉因勸哀帝被殺。 中國人對同性戀有“分桃、斷袖”之說,尤以漢哀帝為甚,董賢不光自己,還把自己的妹妹、妻子一起侍奉漢哀帝。 13、漢平帝:劉衎:(公元前1——6)7年 漢元帝劉奭之孫,中山孝王劉興之子,母:衛(wèi)姬(漢宣帝妃子衛(wèi)婕妤哥哥衛(wèi)子豪之女) 公元前1年,王莽為便于弄權(quán),不肯立年長的君主,而迎立年近九歲的劉衎為帝,次年改元元始。 漢平帝繼位后,太皇太后王政君垂簾聽政,大司馬王莽操持國政。 公元3年,劉衎娶王莽長女王嬿(后來的黃皇室主),并封為皇后。 14、漢孺子:劉嬰:(6——8)2年 漢宣帝玄孫,楚孝王劉囂曾孫,廣戚候劉顯之子,一生做了三年皇太子,5歲被囚,禁止與別人說話,孺子嬰長大后,六畜不識,話也說不清,成了一個傻子。 劉嬰繼位后,因皇帝年幼不能親政,由大臣代居其位,叫“踐祚”,太皇太后王政君被逼無奈,不得不同意王莽“踐祚”。 公元6年正月王莽正式就任“假皇帝”。 公元8年,王莽提出把“攝皇帝”中的“攝”字去掉,當真天子,接受禪位,把國號改“新”。 王莽稱帝建“新”,尊王政君為太皇太后,改王太后(王嬿)尊為定安公太后,立國214年的西漢帝國滅亡。 王莽將自己的孫女,王守的女兒王氏嫁給他做妻子。 公元24年,王莽被更始帝劉玄所敗,劉嬰當時身在長安,平陵人方望等人依據(jù)天象認為劉玄必敗,而劉嬰才是天子正統(tǒng),便起兵將劉嬰迎至臨涇,擁立為天子。 公元25年,因推翻王莽而被擁立為更始帝的劉玄,派丞相李松率軍前去攻打劉嬰,在混亂中,劉嬰被亂兵殺死。
新朝(長安) (8——25)17年 1、王莽:(8——23)15年 西漢孝元皇后王政君之侄,中國歷史上新朝的建立者,即新始祖,也稱建興帝或新帝,王莽是西漢外戚王氏家族的重要成員,其人謙恭儉讓,禮賢下士,在朝野素有威名,西漢末年,社會矛盾空前激化,王莽被朝野視為能挽危局的不二人選,被看作“周公在世”。公元8年,王莽代漢建新,建元“始建國”,宣布推行新政,史稱“王莽改制”,王莽統(tǒng)治末期,天下大亂,更始軍攻入長安,王莽死于亂軍之中,新朝也成為中國歷史上很短命的朝代之一。 8年,王莽從安漢公——宰衡——假皇帝——真皇帝共計八年,中國歷朝除貴族革命及平民革命外,另開篡位奪權(quán)先例,王莽逼迫王政君交出傳國玉璽,接受孺子嬰禪讓稱帝,即“新始祖”,改長安為常安,稱“始建國元年”。 17年,各地人民紛紛揭竿而起,瑯琊海曲(日照)婦女呂母為被縣宰殺害的兒子報仇,率眾攻破縣城殺死了縣宰自稱將軍,呂母是中國歷史上出現(xiàn)了農(nóng)民起義的第一個女領(lǐng)袖。 在當時遍布全國的起義軍中,有兩支最大的隊伍,成為農(nóng)民起義的主流,這就是南方的綠林軍和北方的赤眉軍。 23年,綠林軍攻入長安,王莽被亂軍所殺。 新朝滅亡,王莽頭顱被后來的歷代皇室所藏,直到公元295年晉惠帝時,洛陽武庫遭大火,遂被焚毀。 2、更始帝:劉玄:(23——25)2年 西漢皇族后裔。 23年,劉玄被綠林軍立為皇帝,年號更始,更始元年,新朝滅亡,劉玄入主長安,成為了天下之主。 25年,更始政權(quán)在赤眉軍和劉秀大軍的兩路夾擊下,土崩瓦解,劉玄向赤眉軍出降獻出傳國玉璽,更始政權(quán)滅亡,不久,劉玄被赤眉軍所殺。 25年,平陵人方望,立西漢末帝孺子嬰為天子,將他帶到臨涇正式為天子,后被更始帝打敗并殺死。 赤眉軍立劉盆子為帝,開始進攻長安,劉玄投降,將皇帝的印綬獻給劉盆子,不久劉玄被殺。 3、建世帝:劉盆子:(25——27)2年 太武式縣人,漢高祖劉邦之孫,城陽景王劉章之后。 25年六月,赤眉軍領(lǐng)袖樊崇立漢朝族后裔為皇帝,建元建世。 劉盆子的兩個哥哥劉恭、劉茂。 27年,劉秀進攻赤眉軍,劉盆子被迫投降,赤眉軍的建世政權(quán)覆滅。
東漢(洛陽) (25——220)195年 1、光武帝:劉秀:(25——57)32年 東漢王朝開國皇帝,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 25年,劉秀與更始政權(quán)公開決裂,與河北登基稱帝,為表劉氏重興之意,仍以“漢”為國號,史稱“東漢”。 西漢自元帝以來,朝政日益衰落,到了漢成帝,以太后王政君為首的王氏外戚集團獨攬朝政大全。加之漢成帝昏聵不堪,極為寵信趙氏姐妹,從而形成“趙氏亂于內(nèi),外家擅于朝”。 王莽歷經(jīng)“安漢公”、”攝皇帝“,幾乎就是昔日周公攝政的重現(xiàn)。 西漢8年,王莽廢孺子嬰為定安公,正式登基稱帝,建立新朝,建“始建國”。西漢在經(jīng)歷了214年統(tǒng)治后終于滅亡。 新莽末年,赤野千里,哀鴻遍地,赤眉、綠林等揭竿而起,天下大亂。 劉秀雖為皇族后裔,但他這一支屬于遠支旁庶的一脈,劉秀兄劉縯,豪爽仗義,結(jié)交天下英雄豪杰,初期劉秀是騎牛上陣,“牛背上的開國皇帝”。 23年,西漢宗室劉玄被綠林起義軍將領(lǐng)立為帝,劉秀、劉縯和劉姓宗室極為不滿,王莽派兵攻伐,劉秀在昆陽等反擊,王莽兵大敗。 23年九月,綠林軍攻入長安,王莽死于混戰(zhàn)之中,新朝滅亡。 在昆陽之戰(zhàn)中立下首功的劉秀,繼續(xù)南下,攻城掠地,聞聽兄長劉縯被始更帝殺死,劉秀強忍悲痛,劉秀回到宛城,并受封武信候,不久在宛城迎娶他思慕已久的新野豪門千金——陰麗華。 當時王莽王朝雖然已覆滅,但河北(黃河以北)未曾歸附更始帝政權(quán),赤眉軍在山東迅速發(fā)展,能不能擺平河北,決定更始政權(quán)的命運。 23年十月,劉秀北渡黃河鎮(zhèn)慰河北州郡,劉秀的摯友鄧禹杖策北渡,對劉秀言更始帝必敗,勸劉秀“延攬英雄務(wù)悅民心,立高祖之業(yè),救萬民之命以公而總,天下不足定矣”。劉秀到河北后,幸得上谷范陽兩軍的支持,尤其是上谷太守耿況之子,少秀英雄耿弇的支持,為了促成和真定王劉揚兩家的聯(lián)盟,以隆重的禮儀迎娶真定王劉揚的外甥女——郭圣通。 不久,劉秀與更始政權(quán)公開分裂。 25年六月,劉秀在眾將的擁戴下于河北鄗城(邢臺市,柏鄉(xiāng)縣,固城店鎮(zhèn))的千秋亭即位皇帝,為表重興漢室之意,劉秀建國仍用“漢”國號,史稱“后漢“,也因洛陽位于東方,故亦稱”東漢“,劉秀就是漢世祖光武帝。 建武元年,劉秀定都洛陽,此時長安極度混亂,赤眉軍擁立傀儡小皇帝,劉盆子建立了建世政權(quán),率軍逼近關(guān)中,更始遣將與赤眉大戰(zhàn),大敗而歸,不久更始帝請降,后被赤眉軍溢死。 劉秀聞聽綠林和赤眉軍火拼,就派鄧禹西政,被赤眉軍大敗,又派馮異前往關(guān)中,再戰(zhàn)赤眉軍,又敗,長安得而復失,馮異大戰(zhàn)赤眉軍,于崤底(澠池)之戰(zhàn)中打破赤眉軍,回長安已無可能,在身臨其境的情況下,于宜陽向劉秀呈上了得自更始處的傳國玉和更始的七尺寶劍,縱橫山東十多年的赤眉軍滅亡。 劉永,西漢梁孝王,劉武的八世孫,劉永自稱天子,在睢陽登基,劉秀派耿弇平定。 26年,劉秀登基后用了十二年的時間終于可定天下,使得自新莽末年以來四分五裂戰(zhàn)火連年的古老中國再次歸于一統(tǒng)。 30年,劉秀和隴右的隗囂,西南巴蜀的公孫述形成了鼎足之勢。 劉秀告隗囂要借道攻蜀,隗囂反對割據(jù)河西的竇融歸附劉秀,隗囂的大將馬援亦歸漢,隗囂敗后逃蜀向公孫述稱臣,公孫述援隗囂于漢軍對決。 31年,隗囂死,部眾擁立其少子隗純?yōu)橥酢?/p> 32年,漢軍耿弇攻擊,隗純投降,此戰(zhàn)歷經(jīng)4年,隴西始平。 平隴之戰(zhàn)后,劉秀從南、北兩個方面對公孫述展開攻勢。 歷史上稱其統(tǒng)治時期為“光武、中興”其間國勢昌隆,號稱“建武盛世”。 劉秀的父親劉欽是洛陽縣令。 “仕官當作執(zhí)金吾,娶妻當?shù)藐廂惾A”。 2、漢明帝:劉莊:(57——75)18年 劉秀的第四子,母:陰麗華。 “廢田事件”。 明帝和章帝在位期間,出現(xiàn)了繁榮的盛世局面,史稱“明章之治”。 陰麗華,祖先是春秋時期的名相管仲,到了第七代之孫管修的時候,從齊國到楚國,被封為陰大夫,以后便以“陰”氏為姓,秦末漢初,陰家遷到新野。 郭圣通也是名門出身,西漢皇族后裔,其外公為漢景帝七世孫,真定恭王,劉普,劉普有一女,嫁與世家大族出身的郭昌,生下郭圣通和郭通。 郭圣通生長子:劉強。 陰麗華生劉莊。 43年,劉秀廢郭圣通皇后,立陰麗華為皇后,劉強自求廢去太子。 劉莊即位皇帝后,把云臺上的28個將軍中馬援的圖像拿掉,因為他自己的老丈人。 劉莊始終對外戚和功臣干政采取高度警惕和高壓態(tài)勢。 三國時代,孔融留下,“小時了了,大未必佳”,但漢明帝劉莊例外,小時聰明,大了更聰明。 劉莊派人到西方天竺國(印度)訪求佛道,在洛陽建佛寺,貯藏佛經(jīng)。 白馬寺——因當時馱載經(jīng)書佛像的白馬得名。 皇后:馬氏(馬援之女) 妃:賈貴人:(馬氏同母異父妹) 3、漢章帝:劉炟:(75——88)13年 漢明帝劉莊第五子,母:賈貴人。 劉炟即位,改年號“建初”。 漢章帝在位期間,外戚是朝政大事,對外戚地位以及期間爭斗,漢章帝時嚴時寬,時松時緊,外戚地位也時起時浮,外戚乘機發(fā)展,最終成了氣候,為東漢中期的外戚專政埋下伏筆。 馬太后多次勸章帝不要封馬氏兄弟。 78年,馬太后去世,劉炟立竇融曾孫女為皇后,外戚竇氏的力量迅速發(fā)展起來。 竇皇后無子。 宋貴人生有一子劉慶立為太子。 前太仆梁松的侄女梁貴人生有一子,劉肇。 竇皇后設(shè)計害梁貴人,并把劉肇據(jù)為己有。 竇憲、竇篤橫行霸道,勢力膨脹。 漢明帝時,班超奉命出使西域。 漢章帝時,同意班超留在西域于闐。 4、漢和帝:劉肇:(88——105)17年 漢章帝劉炟第四子,生母梁貴人親愍侯梁竦之女,生下劉肇,后被竇皇后誣陷,憂郁而死,竇太后親自撫養(yǎng)劉肇,視如己出。 88年,漢章帝去世,劉肇即位,尊嫡母竇太后為皇太后,由竇太后臨朝執(zhí)政,從此東漢王朝由穩(wěn)轉(zhuǎn)亂,進入外戚、宦官相繼掌權(quán)的時期。 漢和帝在位期間,東漢日益衰敗,竇氏一族專橫跋扈。 92年,漢和帝聯(lián)合宦官鄭眾將竇氏一網(wǎng)打盡,但是也進入宦官專權(quán)時期。 皇后:陰氏、鄧綏。 竇憲心胸狹窄,有一次竇憲殺了人,為使竇憲免受處罰,竇太后為他創(chuàng)造了一個“將功補過”的機會,讓他帶兵征討北匈奴,率軍出塞1500公里,打破北匈奴大軍,竇憲得勝還朝,竇太后免了竇憲的殺人罪。 竇太后想廢掉劉肇,劉肇知道后聯(lián)合宦官鄭眾將竇氏一族一網(wǎng)打盡。 97年,竇太后去世,梁家人告訴皇帝,梁貴人才是劉肇的親生母親。 5、漢殤帝:劉?。海?05——106)1年 漢和帝劉肇少子,養(yǎng)于民間,東漢第五位皇帝,是繼位年齡最小的皇帝,不久夭折。 105年,劉肇病逝,此時劉隆剛出生,100余日,繼承皇位的應(yīng)是漢和帝的長子劉勝,但自幼生有怪病,鄧皇后認為他不適宜做皇帝,于是立劉隆為皇帝,改年號延平,封劉勝為平原王,鄧皇后為鄧太后,由鄧太后臨朝聽政。 鄧太后是外戚勢力的總代表,在積極治國的同時,仍念念不忘加強自己的統(tǒng)治,培植自己的勢力。其兄鄧騭。 6、漢安帝:劉祜:(106——125)19年 漢章帝劉炟之孫,清河孝王劉慶之子,母:左小娥。 漢殤帝夭折后,鄧太后和其兄鄧騭,商量欲立清河孝王劉慶之子劉祜,鄧騭便連夜持太后節(jié),召劉祜入宮,改年號“永初”。 劉祜即位,內(nèi)憂外患,百事多艱,河西、西域、北匈奴紛紛叛亂。 鄧太后所依靠的宦官剿鄉(xiāng)侯——鄭眾, 尚方令——蔡倫。 121年,鄧太后去世,安帝親政,安帝及一些宦官集團開始清算外戚勢力鄧氏一族,在外戚集團和宦官的斗爭中,宦官又一次得勢。 官僚集團與宦官的矛盾日益激烈,以楊震為代表,被處死。 安帝皇后——閻氏。 125年,安帝攜皇后和貴戚南下游玩,行抵宛城,忽然得病,立刻回京,病逝于返回途中于葉縣。 7、漢順帝:劉保:(125——144)19年 安帝劉祜之子,母:宮人李氏,東漢第七位皇帝。 125年,安定病逝,因閻皇后無嗣,便先廢了漢安帝獨子濟陰王劉保,然后找了個濟北王劉壽的兒子北鄉(xiāng)侯幼兒劉懿為皇帝,自己垂簾聽政,掌握朝中大權(quán),劉懿七月就死了,宦官王康、孫程發(fā)動宮廷政變,趕走了閻皇后,擁立劉保為帝,改年號永建,即位后,把大權(quán)交給宦官。 后來宦官又與外戚梁氏勾結(jié),開始了長達20年的梁氏專權(quán)。 131年,劉保立梁商的女兒梁納為皇后。后梁商拜大將軍。 141年,梁商死。梁冀繼其父大將軍位。 8、漢沖帝:劉炳:(144——145)1年 漢順帝劉保之子,生母:為虞貴人。 144年,漢順帝死后,兩歲的太子劉炳登基,改元永嘉,順帝的皇后梁氏尊為皇太后,沖帝在位時,由外戚梁氏把持朝政,梁冀飛揚跋扈,朝政腐敗,民不聊生。 9、漢質(zhì)帝:劉纘:(145——146)1年 漢章帝玄孫,劉纘曾祖父劉伉為漢章帝長子,因生母地位卑賤,被剝奪皇后繼承權(quán),東漢第九位皇帝。 145年,漢沖帝去世,梁冀擁立漢章帝玄孫劉纘為帝。 在一次朝會上,漢質(zhì)帝當著群臣的面叫梁冀“此跋扈將軍也”,不久梁冀就派人毒死了劉纘。 10、漢桓帝:劉志:(146——167)21年 漢章帝劉炟曾孫,河澗孝王劉開之孫,吾侯劉翼之子,母:匽明。 質(zhì)帝去世后,梁太后與兄大將軍梁冀?jīng)Q策迎立劉志為帝,仍由梁太后臨朝聽政。 梁太后欲將她的妹妹嫁給劉志。 147年,立妃梁女瑩為皇后。 延熹二年與宦官單超等合謀誅殺梁氏,政權(quán)由是落入宦官之手。 朝中官員、大學生員與外戚聯(lián)合反對宦官當權(quán),反被宦官逮捕禁錮,史稱“黨錮之禍”。 皇后:竇妙。 11、漢靈帝:劉宏:(167——189)22年 漢章帝的玄孫,河澗孝王劉開曾孫,父親劉萇早逝,母:董氏。 167年,劉志駕崩,皇后竇妙和父竇武商議,最后選擇劉宏繼位皇帝,改元建寧,皇后竇妙臨朝聽政。 執(zhí)政期間,大部時間施行禁錮及宦官政治。 竇武因定策劉宏繼位有功,其族人加官進爵,從此竇氏一族權(quán)傾一時,竇武依賴太傅陳蕃主持朝政,二人達成一致,密謀鏟除宦官,事情泄露,眾宦官歃血為盟。當晚發(fā)動政變,史稱“九月辛亥政變”,宦官取得全面勝利,竇武、陳蕃被誅,竇太后移居南宮。 171年,立宋氏為皇后。 177年,宦官王甫誣蔑宋皇后詛咒劉宏,隨后宋皇后被廢。 180年,劉宏力排眾議,立何氏為皇后,大哥、二哥,何進、何苗都晉升官職,何氏家門榮極一時。 184年,太平道教主角發(fā)動黃巾起義,天下八州道教揭竿而起,劉宏令皇甫嵩平定叛亂。 妃:王美人(王榮)————劉協(xié)。 12、漢少帝:劉辨:(189——)1年 漢靈帝和何皇后的兒子,亦稱弘農(nóng)王,劉辨在靈帝駕崩后繼位,史稱“少帝”,由于年幼,實權(quán)掌握在臨朝聽政的母親何太后和母舅大將軍手中,少帝在位期間,東漢政權(quán)已經(jīng)名存實亡。他即位不久,即遭遇以何進為首的外戚集團和以十常侍為首的宦官集團這兩大敵對政治集團的火拼,被迫出宮?;貙m以后,又受制于以“勤王”為名進京的西北軍閥董卓,終于被廢為“弘農(nóng)王”成為東漢唯一被廢黜的皇帝,被廢一年后,在董卓威迫下自盡。 漢靈帝在彌留之際,把心目中的繼承人劉協(xié)托付給宦官蹇碩,蹇碩要殺何進,謀事不密泄露,反被何進所殺,劉辨順利登基,改元光熹,封皇弟劉協(xié)為渤海王。 何進誅殺蹇碩后,欲將宦官全部殺掉,便召并州牧董卓帶兵進京助一臂之力。 189年,何進再一次進宮要求何太后同意誅殺全體中常侍,張讓、段圭聽到風聲,乃先下手為強,將何進殺死,何進的屬下袁術(shù)等得知何進被殺,乃帶兵欲入后宮殺進宦官,宦官乘機裹挾何太后、少帝、陳留王逃往北宮,何太后中途被尚書盧植所救。 189年8月,張讓、段圭迫于追兵,帶著少帝,陳留王出逃,尚書令盧植率兵追到黃河邊,碰到少帝,誅殺宦官,護送少帝和陳留王回宮。 奉何進之令進京“勤王”的并州牧,董卓率軍來到雒陽城北芒阪(北邙山)下迎接少帝,回到宮中后,大赦天下,改元昭寧。 董卓入京后,自封為司空,權(quán)傾朝野,朝中盧植和袁紹對其不滿。 189年9月,董卓逼何太后下詔書立劉協(xié)為帝,廢黜少帝為弘農(nóng)王,皇太后還政。 190年,各地興兵討伐董卓,派人毒死弘農(nóng)王。 妻:唐姬。 13、漢獻帝:劉協(xié):(189——220)31年 漢靈帝次子,漢朝最后一位皇帝,母:王美人,名王榮,是前五官中郎將王苞的孫女,王章之女,出身名門世家,舉止文雅,深得靈帝寵愛,何皇后出身屠夫之家,靠賄賂宦官被選入宮,并當了皇后。 劉協(xié)從小被董太后撫養(yǎng),被稱作董侯,初封渤海王,后封陳留王。 189年,董卓廢漢少帝劉辨,立劉協(xié)為皇帝,從此,劉協(xié)開始了他作為傀儡皇帝的漫長生涯。 劉協(xié)登基后,董卓自封丞相,后又加封太師,完全控制了中央政權(quán)。 190年,各地州郡以討伐董卓的名義紛紛起兵,因在潼關(guān)以東,史稱“關(guān)東聯(lián)軍”。自此拉開了東漢末年軍閥混戰(zhàn)的序幕,關(guān)東軍共推盟主渤海太守袁紹為盟主。 董卓因受關(guān)東軍的威脅,挾持劉協(xié)從洛陽遷都長安,王允任司徒。 191年,關(guān)東諸侯為爭奪政治上的領(lǐng)導權(quán),以袁紹、韓馥為首,倡議立幽州牧劉虞為帝,遭到袁術(shù)、曹操的反對,最后作罷。 192年,王允和呂布密謀刺殺董卓,王允錄上書事,呂布晉升為奮威將軍,二人共同主持朝政。 192年6月,董卓部將李傕擊退呂布,占領(lǐng)長安,殺死王允,控制了東漢政權(quán)。李傕升任大司馬,郭汜為后將軍。 195年,李傕和郭汜在長安城各自擁兵相攻,漢獻帝在李傕部下的護衛(wèi)下,擺脫了李傕、郭汜的控制,逃往弘農(nóng)進駐安邑。 196年,時任兗州刺史的曹操迎接劉協(xié)進洛陽,劉協(xié)賜曹操節(jié)鉞,標志著曹操“奉天子以令諸侯”的時代開始了。隨后曹操脅迫劉協(xié)遷都許昌,改稱許都。 中原地區(qū)袁紹和曹操正進行頻繁的政治斗爭和軍事斗爭,孫策占據(jù)江東。 劉表占據(jù)荊州,劉璋割據(jù)益州,涼州韓遂、馬騰占有,公孫度盤踞遼東。 200年,劉協(xié)不滿曹操大權(quán)獨攬,不甘心做傀儡,乃下衣帶詔,令董貴人父親車騎將軍設(shè)法誅殺曹操,董承聯(lián)系左將軍劉備密謀敗露,董承被誅殺,懷孕的董妃也被誅殺。 214年,伏皇后要求其父伏完誅殺曹操的密謀敗露,曹操要求劉協(xié)廢黜伏皇后,最后伏皇后被殺。 215年,曹操逼劉協(xié)立其女曹節(jié)為皇后。 220年,魏王曹操去世,世子曹丕繼位,其時雖有劉備、孫權(quán)的不斷犯邊,但基本不成氣候,中原腹地的和平已成定局。 220年12月,曹丕逼迫劉協(xié)禪讓帝位給他,劉協(xié)告祭祖廟,禪讓曹丕,曹丕在范陽亭登上受禪臺,接受玉璽,即皇帝位,隨即進入許都,改元黃初,國號魏,追封曹操為武皇帝,廟號太祖,封劉協(xié)為山陽公。 221年,劉備以漢室宗親的身份即皇帝位,建立蜀漢(劉備漢昭烈帝)。 |
|
來自: 登高望遠ulac8g > 《中國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