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順口溜 三皇五帝史悠悠 殷商一十七代傳 五霸七雄爭大業(yè) 高祖斬蛇立漢室 天下三分合為晉 群雄分爭南北朝 兵起太原李唐興 黃袍加身趙氏國 蒙古鐵騎主中原 龍興遼東滿清旺 黃袍加身趙氏國 宋 北 1、太祖趙匡胤(公元927~976年) 中國北宋王朝的建立者,廟號宋太祖,涿州(今河北涿州)人。出身出官家庭,趙弘殷次子。948年,投后漢樞密使郭威幕下,屢立戰(zhàn)功。951年郭威稱帝建立后周,趙匡胤任禁軍軍官、殿前都點檢。周世宗柴榮死后,恭帝即位,建隆元年(960年),他以鎮(zhèn)、定二州的名義,謊報契丹聯(lián)合北漢大舉南侵,領(lǐng)兵出征,發(fā)動“陳橋兵變”,黃袍加身,代周稱帝,建立宋朝,定都開封。趙匡胤稱帝后,先后攻滅南平、后蜀、南漢、南唐和湖南等割據(jù)政權(quán),統(tǒng)一全國,結(jié)束了五代十國分裂混戰(zhàn)局面。 趙匡胤統(tǒng)治時期,吸取唐朝宦官專權(quán)、藩鎮(zhèn)割據(jù)導(dǎo)致滅亡的教訓(xùn),接受賢臣趙普的建議,通過“杯酒釋兵權(quán)”削奪了武官的地位,從而“重文輕武”,加強中央集權(quán)。使宋沒有宦官專權(quán)、藩鎮(zhèn)割據(jù),社會比較安定。但是也導(dǎo)致宋朝“積貧積弱”,外族紛紛侵擾。但也因為重文輕武,使宋代文學(xué)、哲學(xué)、美術(shù)、科技異常發(fā)達。開寶九年(976年),趙匡胤在北征契丹的途中暴死,享年50歲。 2、太宗趙匡義(公元939~997年) 北宋第二位皇帝(967年——997年在位),在位22年。享年58歲。趙弘殷第三子,是北宋開國君宋太祖趙匡胤的親弟弟。本名趙匡義,太祖登基后一度改稱趙光義。宋太宗很有作為,勤于政務(wù),關(guān)心民生;不過由于他兩度伐遼失敗,導(dǎo)致四川王小波、李順農(nóng)民起義。但是總的來說,他統(tǒng)治時期宋朝比較強盛。 3、真宗趙恒(公元968~1022年) 名趙恒,原名趙德昌,是北宋的第三位皇帝。他是宋太宗的第三個兒子,登基前曾被封為韓王、襄王和壽王,997年以太子繼位。宋真宗統(tǒng)治時期治理有方,北宋的統(tǒng)治日益堅固,國家管理日益完善,北宋比較強盛。 4、仁宗趙禎(公元1010~1062年) 宋仁宗初名受益,是宋真宗的第六子,生于大中祥符三年(公元1010年),1018年立為皇太子,賜名趙禎,1023年即帝位,時年13歲。1063年病死開封,享年54歲。北宋第四代皇帝(1023年——1063年在位)。在位四十一年。在位時候宋朝進入鼎盛,但也是衰落的起點。在位后期,官僚膨脹,對外戰(zhàn)爭屢戰(zhàn)屢敗,雖然西夏已向宋稱臣,但已經(jīng)出現(xiàn)經(jīng)濟危機。而且,還有南蠻叛亂、交趾之亂。來雖有“慶歷新政”,但尚未成功。其陵墓為永昭陵。 5、英宗趙曙(公元1032--1067年) 北宋第五代皇帝,1063年 - 1067年在位。他是前任第四代皇帝宋仁宗的從兄弟允讓的第十三子。在位時碌碌無為,北宋就此衰落。 6、神宗趙頊(公元1048~1085年) 北宋第六代皇帝,1067年-1085年在位。即位后,對疲弱的政治深感不滿,而他素來都欣賞王安石的才干,故即位后命王安石推行變法,振興北宋王朝,是為王安石變法,又稱熙寧變法,惟操之過急,不得其法,失敗收場,不過神宗還是維持新法將近二十年。時值夏惠宗在位,母黨梁氏專權(quán),西夏國勢日非,圖一舉殲滅羌夏。在慶州(今甘肅慶陽)大破夏軍,占領(lǐng)西夏二千里土地。不過后來在永樂城之戰(zhàn)中慘敗,滅夏之舉未能實現(xiàn)。事后,宋神宗在朝中當眾痛哭。他有抱負,勵精圖治,想滅西羌,惜壯志未酬,于元豐八年飲恨而歿,享年三十八歲。其子宋哲宗親政后,竭盡所能完成父親遺志。 7、哲宗趙煦(公元1077~1100年) 北宋第七位皇帝(1086年——1100年在位),是前任皇帝宋神宗第六子,原名傭,曾被封為延安郡王,鎮(zhèn)守宋朝西北部邊境。神宗病危時立他為太子,元豐八年,神宗死,趙煦登基為皇帝,是為宋哲宗,改元“元佑”。在位15年,享年25歲。哲宗登基時,只有10歲,由高太后執(zhí)政。高太后執(zhí)政后,任用頑固派大官司馬光為宰相。司馬光一上臺,就把神宗時的“王安石變法”(熙寧變法)全部廢止。宋哲宗對于司馬光與高太后的執(zhí)政與壓制感到不滿。到了元佑八年(1093年),高太后死,哲宗親政。哲宗親政后表明紹述,追貶司馬光,并貶謫蘇軾、蘇轍等舊黨黨人于嶺南(今廣西一帶),接著重用革新派如章敦、曾布等,恢復(fù)王安石變法中的保甲法、免役法、青苗法等,減輕農(nóng)民負擔,使國勢有所起色。次年改元“紹圣”,并停止與西夏談判,多次出兵討伐西夏,迫使西夏向宋朝乞和。元符三年(1100年)1月病逝于東京(今河南開封)。哲宗是北宋較有作為的皇帝。但是由于在新黨與舊黨之間的黨爭不但沒有獲得解決,反而在宋哲宗當政期間激化,種下了北宋滅亡的遠因。 8、徽宗趙佶(公元1082~1135年) 宋神宗十一子,是中國宋朝第八位皇帝,也同時具有相當高的藝術(shù)造詣。他兄長宋哲宗無子,死后傳位于他,在位25年(1100年-1125年)趙佶于在位期間,過分追求奢侈生活,在南方采辦“花石綱”,搜集奇花異石運到汴京修建園林宮殿,崇信道教,自稱“道君皇帝”,任用貪官宦官橫征暴斂,激起各地農(nóng)民起義。當金兵入侵,無法應(yīng)付時,急忙傳位給他兒子宋欽宗去對付,自己則當“太上皇”,但終于無法挽回局勢,父子兩人皆被金兵俘虜北上,受盡折磨,八年后死于黑龍江依蘭。 9、欽宗趙桓(公元1100~1156年) 北宋第九位皇帝(1126年——1127年在位)。謚號恭文順德仁孝皇帝,在位2年。享年62歲。趙桓受父宋徽宗遜位后即位為皇帝,是為宋欽宗,改元“靖康”。即位后立刻貶蔡京、童貫等人,然后重用李綱抗金。但是他十分懦弱無能,優(yōu)柔寡斷。后來聽從奸臣讒言,罷免了李綱,向金人求和。金國趁此機會于靖康二年(1127年)南下渡黃河破宋京東京(今開封),北宋滅亡,徽、欽二帝及百姓、官員、嬪妃上萬人被俘北上,被困在五國城(今黑龍江依蘭),史稱“靖康之變”,北宋遂亡。1161年宋欽宗被金國人的馬踩死,結(jié)束了亡國徒的一生。 南 1、高宗趙構(gòu)(公元1107~1187年) 南宋開國皇帝(1127年——1162年在位),北宋皇帝宋徽宗第九子,宋欽宗之弟。曾被封為“康王”,1127年東京淪陷的時候,他在當時南京應(yīng)天府(今河南商丘)登基做皇帝,改元“建炎”。紹興元年(1131年)遷都臨安(今浙江杭州),以后重用奸臣秦檜等,縱情聲色,昏庸腐朽,大興土木,殺死岳飛,與金國人屈辱求和,簽定紹興和議,割除大量土地,與金國東以淮河,西以大散關(guān)為界,宋朝政治十分腐敗,農(nóng)民起義四處爆發(fā),如鐘相、楊幺起義等,而宋高宗之流則大肆鎮(zhèn)壓。 2、孝宗趙眘(公元1127~1194年) 孝宗登基后,定年號“隆興”,立志光復(fù)中原,收復(fù)河山,遂恢復(fù)名將岳飛謚號“武穆”,追封岳飛為鄂國公,剝奪秦檜的官爵,并且命令老將張浚北伐中原,但在符離遭遇金軍阻擊,大敗。接著金軍趁勝追擊,南宋軍隊損失慘重。宋孝宗被迫于隆興二年(1164年)和金國簽訂“隆興和議”。次年改元“干道”,并又任用王淮理財備戰(zhàn)。干道年間,由于沒有戰(zhàn)事的干擾,宋孝宗專心理政,百姓富裕,五谷豐登,太平安樂,一改高宗朝時貪污腐朽的局面。由于宋孝宗治國有方,所以使南宋出現(xiàn)“干淳之治”(干:干道,淳:淳熙)的小康局面。孝宗是南宋較有作為的皇帝。淳熙十四年(1187年)10月,高宗病卒,孝宗為了服喪,讓太子趙敦參預(yù)政事。淳熙十六年(1189年)2月又禪位于太子,太子即位后,是為宋光宗。孝宗自稱太上皇,閑居重華殿,繼續(xù)為高宗服喪。光宗與孝宗不和,長期不去探望孝宗。為此,孝宗悶悶不樂而起病。最終在宋光宗紹熙五年(1194年)6月,孝宗逝于臨安重華殿。 3、光宗趙惇(公元1147~1200年) 宋光宗宋朝所有皇帝中比較昏庸的一位。他受父宋孝宗禪位而登基做皇帝以后,已經(jīng)43歲。宋光宗體弱多病,又沒有安邦治國之才,而且光宗聽取奸臣讒言,罷免辛棄疾等主戰(zhàn)派大臣,又由當時著名的妒婦、心狠手辣的李皇后來執(zhí)政,奸佞當?shù)溃乃涡⒆跁r的清明轉(zhuǎn)向腐敗,宋光宗自己卻不思朝政,沉湎于酒色之中。光宗歷來就與孝宗不和,宋孝宗遜位后他長期不去探望。紹熙五年(1194年),宋孝宗得病,宋光宗既不請人看病又不去探望孝宗,乃至孝宗病逝他也不服喪。因此,大臣韓侂胄和趙汝愚經(jīng)過太皇太后允許,逼迫光宗退位。光宗只好讓位于太子趙擴,自己閑居臨安壽康宮,自稱“太上皇”。慶元六年(1200年)春,由于光宗過于悶悶不樂就去世了,死后葬于永崇陵 4、寧宗趙擴(公元1168~1224年) 宋寧宗是南宋統(tǒng)治初期由于韓侂胄的作用對金朝持對抗態(tài)度,他追封岳飛為鄂王,剝奪秦檜的所有封職。但是1206年韓侂胄北伐戰(zhàn)敗后宋寧宗改變了他的政策。1207年11月他的皇后楊氏與史彌遠一起秘密策劃利用韓戰(zhàn)敗的機會謀殺了韓并將韓的首級送往金朝作為謝罪。1208年在史彌遠的操縱下宋寧宗與金朝達成了嘉定和議,向金朝稱伯,自己稱侄,又向金朝進貢金銀。韓侂胄死后史彌遠成為宋寧宗的宰相兼樞密使,獨攬宋朝大政。史彌遠恢復(fù)了秦檜的王爵和官職。宋寧宗時期,宋朝比較安定,百姓比較富裕。宋寧宗還恢復(fù)理學(xué)地位。 5、理宗趙昀(公元1205~1264年) 他在位時間是從1224年到1264年。宋理宗本不是皇子,而只是宋朝皇家的一個親戚,他是趙匡胤之子趙德昭的九世孫。他的前任宋寧宗死后,宰相史彌遠廢太子趙弘,立宋理宗為皇帝。宋理宗十分無能,登基后將所有國家事物都交給史彌遠,自己對政務(wù)完全不過問,一直到1233年史死后宋理宗才開始親政,但他依然對政治不感興趣,將國家大事交給他的宰相丁大全處理,他本人崇拜理學(xué)。1234年南宋聯(lián)蒙古國滅金。1259年,蒙古攻鄂州,宰相賈似道以宋理宗名向蒙古稱臣,并將長江以北的土地完全割讓給蒙古。 6、度宗趙禥(公元1240~1274年) 在位1265年—1274年),在位10年,享年35歲,宋度宗長大后十分昏庸無能。他即位時,金朝已經(jīng)滅亡多年,北方元朝軍隊大舉南下,國難當頭,他卻將軍國大權(quán)交給奸臣賈似道,政治十分腐敗黑暗,人民生活十分困苦,自己卻依舊窮途奢侈,荒淫無道,沉湎于酒色之中,宋朝病入膏肓,無可救藥,只有等著滅亡。北方元軍多次出兵進攻南宋,宋廷雖腐朽,但是廣大軍民的抵抗,使得元軍不得不撤回。度宗即位后,元軍猛攻襄樊。這一次是決定南宋小朝廷興亡的關(guān)鍵戰(zhàn)役。然而賈似道密而不報,還說已經(jīng)取勝,度宗在完全不予以審問的情況下竟對此言深信不疑。最后,元軍于咸淳十年(1274年)初攻破圍攻5年的襄樊,為宋朝敲響喪鐘,宋度宗聞知頓時昏倒,但是他仍然借酒澆愁。不久就因酒色過度而死。 7、恭帝趙顯(公元1271~1274年) (1274年—1276年在位),1276年南宋朝廷求和不成,只好向元軍投降。同年,謝太皇太后抱著五歲的小皇帝宋恭帝趙?出城向元軍投降。宋恭帝被俘以后,被元朝封為瀛國公。到了元世祖忽必烈至元二十六年(1289年),元世祖忽必烈突然賞給19歲的趙?許多錢財,叫他去西藏當僧人。于是當年的小皇帝宋恭帝成了高僧,為佛教界做出了許多貢獻,翻譯了不少佛教經(jīng)文。因而觸犯了文字獄。后來被元朝皇帝發(fā)現(xiàn),大怒,遂下令賜死,死時享年53歲。 8、端宗趙昰(公元1268~1278年) 恭帝長兄,恭帝被俘后被陸秀夫擁立為帝,在元軍追擊中受驚而死,終年11歲。趙昰在登基之前,被封為“天下兵馬都元帥”。1276年即位,改元景炎,時年只有7歲。雖然朝臣陸秀夫等堅持抗元,力圖恢復(fù)宋朝,但在元軍的緊緊追擊下,端宗皇上只能由大將張世杰護衛(wèi)著登船入海,東逃西避,疲于奔命。 1278年3月,端宗皇上為躲避元將劉深的追逐,上船避入廣州灣,“龍舟”傾覆,端宗皇上遇溺于水中,雖然被左右隨從救起,但已經(jīng)喝了一肚子的水。端宗皇上嚇得好幾天都講不出話來,結(jié)果生病了。因元軍追兵逼近,他又不得不浮海逃往碙州(今廣東省雷州灣)??蓱z一個不到10歲的小皇上宋端宗經(jīng)此顛簸,又驚病交加,幾個月后便死去了。 9、端宗趙昺(公元1271~1279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