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乾陵新舊照對比 一、選址梁山,名乾陵 首先,歡迎華商網(wǎng)“尋唐跡·尋訪大唐帝陵第三期--唐乾陵”的所有唐帝陵文化愛好者,在9月21日這個特殊的日子來到“朕”的陵寢;更感謝咸陽市文物局、乾縣文體旅游局、乾陵博物館的大力支持。 △ 活動合影 上次大家在“朕”的父皇昭陵感受了帝國雄風之后,父皇讓朕當這一期的主角,那朕就攜愛后一起為大家講述唐乾陵的過往今生。 △ 航拍朱雀門外司馬門遺址 在朕病逝后,愛后謹遵朕“得還長安”的遺愿,在關(guān)中的渭北平原為朕選擇吉地營造帝陵。 △ 遠眺乾陵睡美人 最終選在了位于今天咸陽市乾縣縣城城北部6公里的梁山上。愛后也決定死后隨朕也葬于此地。地形地貌完全應(yīng)合了陰陽二儀、天地配合得最絕妙的完美結(jié)合。 地方選好了,起什么名字好呢? 父皇的昭陵,日、召集日月之精華,那我們呢?八卦中乾為八卦之首,在古代還代表天,那么以乾定名,就與朕的尊號“天皇大圣皇帝”和謚號“天皇大圣大弘孝皇帝”相吻合了。乾為天為陽,坤為地為陰,陰陽交合,乃生萬物。
△ 郭沫若題寫“乾陵合葬碑文” 地方有了、名字有了,命吏部尚書韋待價為山陵使,戶部郎中韋泰真為將作大匠,動用兵士和民工20余萬人,按照“因山為陵”的葬制,將梁山主峰作為陵冢,在山腰鑿洞修建地下玄宮。 22年后,愛后于神龍元年病故。孝順的兒子中宗李顯滿足他母后“歸陵”的遺愿,葬乾陵。從此,乾陵成為中國古代帝王陵墓中唯一的一座一陵葬兩帝的陵園。 △ 乾陵(攝影:車矢菊攝影) 乾陵選址梁山還有一個獨特之處,從四個方向看乾陵分別會呈現(xiàn)睡美人、筆架山、金字塔等不同景觀。2 二、走進乾陵,了解一代女皇的傳奇故事 提到乾陵,大家總是有著很多疑問?為什么是無字碑?六十一蕃臣像為什么都沒有頭?乾陵地宮真有《蘭亭集序》真跡嗎? △ 劉向陽老師 針對這些疑問,朕同樣邀請大管家劉向陽老師(乾陵博物館副館長,著有《唐代帝王陵墓》)為大家講述唐乾陵的唐史今生。 △ 乾陵司馬門神道遺址分布圖 乾陵營建時,正值盛唐,國力充盈,陵園規(guī)模宏大,建筑雄偉富麗 。 ①、乾陵,完善了昭陵的“因山為陵”的建造方式,陵區(qū)仿京師長安城建制,分為皇城、宮城和外郭城,其南北主軸線長達4.9公里。 ②、文獻記載,乾陵陵域“周八十里”,原有城垣兩重,內(nèi)城置四門,東曰青龍門,南曰朱雀門,西曰白虎門,北曰玄武門。 ③、經(jīng)考古工作者勘查得知,陵園內(nèi)城約為正方形,其南北墻各長1450米,東墻長1582米,西墻長1438米,總面積約230萬平方米。城內(nèi)有獻殿、偏房、回廊、闕樓、狄仁杰等60朝臣像祠堂、下宮等輝煌建筑群多處。 ①朱雀門外司馬門神道石刻 △ 朱雀門外司馬門神道 從梁山南二峰的天然雙闕起,往北依次對稱排列。端立首位的是1對高達8米有余的八棱柱石華表,這是帝王陵墓的標志,其造型昭示著生命長存的理念和古代先民對人類生殖行為的崇拜。 △梁山“雙乳峰” 接著是一對昂首挺胸、渾圓壯觀的石刻翼馬,馬身兩翼雕以卷云紋,似有騰飛之勢。翼馬之北是優(yōu)美的高浮雕鴕鳥,是唐王朝同西域人民文化交流與友好往來的象征。 △鴕鳥石刻 △仗馬石刻 配有馭手的石仗馬和10對高4米左右的石翁仲(或稱直閣將軍) △乾陵石刻(攝影:斧頭) ②無字碑 △乾陵無字碑 無字碑是乾陵的象征,更是武則天的象征。位于朱雀門外的司馬道東側(cè),雕刻精美,為歷代群碑之冠。 通身取材于一塊完整的巨石,高7.53米,寬2.1米,厚1.49米,總重量98.8噸,給人以凝重厚實,渾然一體的美感。 △乾陵無字碑碑額龍飾 碑額未題碑名。有人認為皇帝乃九五之尊,皇帝的碑本身就是一個龍碑,加之左右側(cè)各四條,共有九條螭龍,故亦稱“九龍碑”。碑的兩側(cè)有升龍圖,各有一條線刻而成騰空飛舞的巨龍,栩栩如生。碑座陽面還有線刻的獅馬圖(或稱獅馬相斗圖),長2.14米,寬0.66米。其馬屈蹄俯首,雄獅則昂首怒目。碑上還有許多花草紋飾,線條精細流暢。 △星軌無字碑(攝影:彌撒) 對于無字碑,大家最關(guān)心的還是當初為什么沒有字?目前的幾種說法: ①.功過說,留給后人來評說; ②.稱謂說,當時武則天去世后,中宗李顯即位,作為一個兒子不知道該對母親怎么稱呼,是大唐皇后還是大周皇帝; ③.動蕩說,李顯繼位后,宮廷斗爭,李氏集團與武氏集團爭奪勢力,時局動蕩。 然而,宋金以后,開始有游人題字于碑,使無字碑成為有字碑。再歷元、明、清各代,碑上逐漸鐫刻了許多文字,不僅在內(nèi)容上自然形成了評價武則天的“碑文”,而且在書法上真、草、隸、篆、行五體皆備,或許這正符合了武則天當初立碑的本意。 ③述圣紀碑 △述圣紀碑 述圣紀碑又稱“七節(jié)碑”,東與聞名于世的武則天“無字碑”相對,是武則天親自為丈夫唐高宗李治撰寫的一通功德碑,并且也由其子唐中宗李顯親自書寫。 △述圣紀碑碑文 因字體“填以金屑”,至今部分文字仍是金光閃耀。古人認為,萬事萬物都是由“日、月、金、木、水、火、土”這七個部分所組成,所以,述圣紀碑又有“七節(jié)碑”之稱。七節(jié)取“七曜”之意,故立七節(jié)碑也就是寓意高宗皇帝的文治武功如日、月、星、辰一樣普照天下,光照千秋。 △述圣紀碑 初建有碑亭,碑亭建筑基址呈方形,南北18.80米,東西18.85米,現(xiàn)碑亭早已不存。述圣紀碑開帝王陵前立功德碑之先例。在乾陵之前,帝王的陵墓不樹碑,墓內(nèi)也不放墓志銘,乾陵突破了這一慣例,因此述圣紀碑具有特殊的歷史價值。 ④六十一蕃臣像 提起乾陵的六十一蕃臣像,大家最想知道的就是為什么都沒有頭? △六十一蕃臣像 六十一蕃臣像,也稱“蕃像”、“賓王像”,在乾陵朱雀門外的東西兩側(cè),有兩組石人群像,西側(cè)32尊,東側(cè)29尊,這61尊石像與真人身高相仿,裝束卻各不相同,有袍服束腰的,有翻領(lǐng)緊袖的,有披發(fā)左衽的,但全部雙足并立,兩手前拱,整齊恭敬地排列于陵前。 △六十一蕃臣像背刻文字 每個石像背部刻有文字,而最為關(guān)注的莫過于如今他們的頭卻已不知去向。 △六十一蕃臣像“承露囊” 裝飾 對于無頭石像,目前有幾種說法: ①、明朝百姓砍掉。傳說明朝初期,外國使節(jié)來乾陵游玩,感覺有損國格自尊,所以設(shè)計說馬糟蹋莊稼,所以借農(nóng)民之手砍掉了腦袋。 ②、關(guān)中大地震。據(jù)史料記載,明末關(guān)中發(fā)生大地震,而石像脖頸處較為脆弱,所以就成了無頭石像。 ⑤內(nèi)城四門石獅 △朱雀門石獅(攝影:彌撒) 陵園內(nèi)城的四門,還蹲踞著4對8尊高大雄偉的石獅,以朱雀門的最為雄偉。這對石獅昂首挺胸,巨頭披鬃,瞋目闊口,兩足前伸,身軀后蹲,凜然挺拔如泰山。置石獅于陵前,增加了陵園的神圣和威嚴氣勢。 △朱雀門石獅(攝影:彌撒) △千年的守望 三、陪葬墓,用畫筆描述大唐宮廷生活 乾陵陪葬墓共計17座,計有太子墓二(章懷太子李賢、懿德太子李重潤),王墓三(澤王李上金、許王李素節(jié)、彬王李守禮),公主墓四(義陽公主、新都公主、安興公主、永泰公主),大臣墓(王及善、薛元超、楊再思、劉審禮、豆盧欽望、劉仁軌、李謹行、高侃等);其中永泰公主墓與懿德太子墓享受“號墓為陵”的制度。 ①永泰公主墓 △永泰公主銘文 永泰公主是唐中宗李顯的第七個女兒,唐高宗李治和武則天的孫女,名仙蕙,死于唐大足元年(701年),時年僅17歲,后與她丈夫武延基合葬在一起,陪葬乾陵。 △永泰公主墓壁畫 永泰公主墓于1960年至1962年發(fā)掘,屬于土堆墓,墓道是用磚砌成的,由墓道、過洞、天井、甬道、墓室構(gòu)成,全長87.5米。墓道兩旁洞墻內(nèi)有6個小龕,里邊放著各種彩繪陶俑,造型逼真,工藝精湛。墓道墻壁上繪有豐富多彩的壁畫,宮廷儀仗隊、天體圖、宮女圖等。 ②章懷太子墓 △章懷太子墓 章懷太子李賢是唐高宗李治的第六子,武則天的次子,系高宗朝所立的第三位太子,后遭廢殺,終年31歲。 神龍二年(706年),唐中宗追加李賢司徒官爵,迎其靈柩返還長安,以親王身份陪葬乾陵。景云二年(711年),唐睿宗追封李賢為皇太子,謚號章懷,與太子妃房氏合葬于今天的章懷太子墓。 △《狩獵圖》(出土于章懷太子墓)
△《打馬球圖》(出土于章懷太子墓) △《觀鳥捕蟬圖》(出土于章懷太子墓) ③懿德太子墓 懿德太子墓,其墓位于乾陵的東南方向,是距離乾陵最近的一座陪葬墓,也是至今所發(fā)掘的唐代墓葬中規(guī)模大、規(guī)格高、屬帝王級陵墓。 △懿德太子墓 懿德太子682年---701年,本命李重照,后避武后名諱改名叫李重潤。是唐高宗李治及武則天之孫,唐中宗李顯和韋皇后長子。唐中宗李顯追封李重潤為皇太子,他的墳?zāi)挂哺哪篂椤盎柿辍?,死后得以風光大葬,并且成為了乾陵的陪葬陵,其謚號為懿德。 △懿德太子墓石刻 墓區(qū)中間一條司馬道,兩旁有翁仲、石獅、華表等。墓室的墻壁都繪有唐朝的畫像,還有太子出行的儀仗隊,描繪的有宮廷生活,壁畫栩栩如生,盡管已經(jīng)被盜過多次,仍出土了1000多件文物,還有唐三彩。 △《闕樓儀仗圖》 乾陵陪葬墓出土的壁畫精美,不僅對研究唐代繪畫,而且對研究唐代建筑、服飾、風俗習慣、體育活動、宮廷生活、外事往來等具有重要價值。 四、乾陵博物館,傳承唐史文化精髓 乾陵博物館是在唐陵陪葬墓的遺址上建立的。位于陜西省乾縣乾陵東南方向的永泰公主墓處,1978年建成,它的前身是1960年成立的乾陵文物管理所。 △乾陵博物館(郭沫若書) △乾陵博物館文物陳列 五、兩度當政故事多,唐史今生看定陵 △乾陵老照片(來源網(wǎng)絡(luò)) 有人說朕“不中用”,竟讓自己的愛后當了皇帝,還把大唐江山給丟了;但你們不懂,如果不是朕的“審時度勢”,會有更多的人死于無辜,既然愛后有能力,有雄心,為何不讓她去嘗試下呢,后來不是也當?shù)煤芎妹础?/p> 成也女人,敗也女人,要說和女人的故事,那就必須要來說說朕那命苦的兒子--唐中宗李顯,本該可以在國泰民安、經(jīng)濟發(fā)達的大唐盛世一展宏圖時,卻一生被三個女人玩于掌心,成了一個“傀儡皇帝”,被坊間戲稱為“六味帝皇丸”。 父皇說朕是“敗家子”,朕要說那兒子簡直就是“窩囊廢”,下一場就交給李顯給大家講解“唐定陵”的唐史今生,敬請期待! 編輯:沈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