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丹田,是指膻中、夾脊二穴在胸腔中所形成的球狀生理空間。當雙手在胸前平抬與肩平抱圓,雙肘尖則與膻中、夾脊在一個水平面上,中丹田即形成一個小圓,雙臂胸前抱一個中圓,以手至中丹田中心為半徑形成一個大圓。三個圓形成一個陰陽八卦九宮圖。如圖所示: 胸前為實,背后為虛,中丹田則為半實半虛。所以,“虛其心”,非全虛也。此圖玄門中稱為“三五合和圖'。即三個陰陽五行。如果僅看一個陰陽太極圖(俗稱陰陽魚),我們無法做到循環(huán)無端,周而不息;只有一陰--陽兩個相對的太極圖疊加在一起,形成三個圓后.才能做到從何處始、從何處止,才能做到內(nèi)息周流不止,而內(nèi)勁換轉(zhuǎn)自如。手上八法是與這三個圓轉(zhuǎn)動形成的球體密不可分的。洞曉此中玄機,則于玄門秘授太極拳內(nèi)勁八法了然于心矣。 中丹田的球體,左右、前后、斜向轉(zhuǎn)動,將會帶動雙手做出許多復雜的弧形轉(zhuǎn)跡。再加上第一部功法“太極陰陽手”之雙手雙臂的環(huán)繞自旋運動,自然會形成千變?nèi)f化的手法,自合“八卦生萬物'之理。分則萬殊,合則一統(tǒng),所謂太極一貫之理也。 法訣曰: 太極混圓一氣游,旋轉(zhuǎn)乾坤運剛?cè)帷?/span> 動靜陰陽屈伸就,奇正相寓步中求。 棚捋擠按捩采靠,貼身短打需用肘。 三豐秘傳八法勁,意氣合勁不停留。 太極八法釋義 太極八法,即太極拳界所言棚、捋、擠、按、捩、采、肘、靠。這與玄門中的七星、八卦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 太極八法分四正四隅,其勁皆由太極五行步中得來,中定之勁前進后退,縱橫返側(cè),千般變化,總不離五行順行逆行,所謂身具八卦,臺歸五行。 在三豐秘傳清虛自然太極拳修持體系中,以得之于規(guī)矩,化之于規(guī)矩之心,應用于拳法勁別之中。 (1)擁勁。向上向外之勁曰棚。棚勁,在太極拳中占有重要地位,甚至太極拳發(fā)展到現(xiàn)在,更有“太極是棚勁,行勁走螺旋”的說法,極言棚勁之理法尤重。但在玄門太極中,太極之混圓均整之勁,皆曰整勁,混圓力。而棚勁僅僅是太極內(nèi)勁真力的一種表現(xiàn),其表現(xiàn)形式為向上向外。當對方力小時,則勁與形同,皆向上向外將對方棚出;當對方力大時,形向里收而勁力向外,勁與形并不-致。有的將此種勁歸為捋勁,實是對太極勁法認識不足。也可以說“萬法皆由繃勁出”,故有正繃、側(cè)棚、進擁、倒退等招式。但習功者須明了一點僅有棚的形式、招式、方向、角度,以至步法的配合,身法的調(diào)整,仍然不足以抵御高手輕輕一擊,其何故也?外在的形式只能徒具其表,如果沒有練就其大無外,其小無內(nèi)的太極混圓球之真力,是沒有什么作用的。搠勁是在虛領頂勁,中指領勁,腰襠塌勁,全身放松,內(nèi)息靜沉的條件下綜合形成的周身協(xié)調(diào)勁力之一。擁勁與僵勁、抗勁、頂勁、拙勁,有著本質(zhì)的區(qū)別,習功者應細加分別。訣曰:“擁勁何所解,如水載舟行。空槎逐水流,物重自沉浮。周身自然力,空虛身騰挪。” (2)按勁。向前向下的勁為按,一般攻擊方向是敵腳后跟偏后一點。按勁走的正確,對方雙足不能移動,后腰命門處氣滯不暢.不堪重負。如果對方用頂勁,一擊之下雙腳必跳起。拳譜中說:擁在前臂,按在腰攻。因此,其勁不可用手掌之力,應專注于命門之鼓蕩。按有單按雙按之分,又有前按后按側(cè)按下按之別。訣云:“按勁單雙出,勁起在涌泉。如撫水中萍,似揉黏泥團。塌腰肩膀松,意氣在腰攻。 (3)擠勁,是向前向外平轉(zhuǎn)腰胯而形成的勁力。擠勁,在太極拳中應用極廣,是一種進攻性勁別。有的人將前臂橫于胸前,隨腰向外轉(zhuǎn)動使出的勁,稱為擠勁。這是對擠勁的誤解,犯了以偏慨全的錯誤。右手隨腰外(右)轉(zhuǎn)為擠,向里(左)亦為擠,多理解為捋,此又一誤也。擠勁亦分單手擠、雙手擠,又有肘擠、靠擠、捋擠繃擠、按擠等綜合勁別,切記勁與形的關(guān)系。有上擠、下擠、前擠、后擠、左擠、右擠,有手擠、臂擠、肱擠、肩擠、腿擠、膝擠、胯擠,有與外形動作一致的擠,有與外形不一致的擠。擠勁向上可變擁,向下可變按。擠不動,遇反彈力可變捋,斜方向也可變采、捌諸勁。擠勁是非常靈活的,也是因敵變化的。 法訣云: 擠勁手背生,上下微轉(zhuǎn)成。 力原由脊發(fā),主宰尾閭中。 腰轉(zhuǎn)肩胯松,占位即成功。 (4)捋勁,是向后向外之順勁。捋有左捋、右捋、上捋、下捋之分,手可捋,肘亦可捋,凡順敵之進攻勁,己之力與敵之力夾角小于45度的勁,均稱為捋勁。其要點是先順敵攻我之勁,略微多走一點,不即不離,致使落實,不知捋勁則不知化勁,不知擠勁則不知打勁。捋勁是變化采、捌、肘勁的基礎。捋勁仍以擁勁為先行,一感敵方力大,則變化捋勁。 (5)采勁,先向外向上,再向下弧形小轉(zhuǎn)折之勁。采勁由擠棚捋變化而成。捌勁,先向下向外,再向上弧形轉(zhuǎn)折之勁。捌勁由按捋擠變化而成。 (6)肘勁,由肘部向前、向右、向左、向后等方向發(fā)出的勁。靠勁,由肩部發(fā)出的整體勁。二勁可與前六勁相結(jié)合發(fā)出肘擠、肘捋、肘棚之勁。 下圖為清虛自然太極拳秘傳太極八法勁圖,歷代口傳心授,秘不示人,其理合河洛之數(shù),先后天之變,與內(nèi)丹心易相寓。太極勁法與內(nèi)丹龍虎交媾之法同出一理,所謂太極一貫之理,即指此也。能悟此圖,太極八法成矣。 九圓歸真圖 中丹田所形成的球,意念放大,與神闕、命門形成的下丹田球放大,形成兩相交融的球,這樣,下丹田轉(zhuǎn)動,帶動上丹田轉(zhuǎn)動,上下一體,周身一家。如圖所示。 九圓歸真圖,亦名九轉(zhuǎn)連環(huán)圖。所謂“太極混圓球”,即上下九節(jié)所形成的太極球(圓)。均須依“太極八法勁圖',走出八法勁別。詳而言之,即肩轉(zhuǎn)成圓,胯轉(zhuǎn)成圓,手動肘運亦成圓,周身運動皆是圓,圓中套圓,立圓、平圓、側(cè)圓,三圓成球,九球混圓歸一,即成“太極混圓球'之功法。諸圓轉(zhuǎn)動皆以百會與會陰之中線為軸,一轉(zhuǎn)俱轉(zhuǎn),一動俱動,所謂“一動無有不動,一靜無有不靜”,其密意即在此也。 '太極混圓球'功法,以意為主,結(jié)合“陰陽手”、“五行步”功法練形,形神兼練,為習練“清虛自然太極拳”、“清虛劍法”打下良好基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