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羅馬的歷史,一般分為三個階段:
羅馬的王政時代,其實尚處于部落聯(lián)盟階段,而羅馬共和國才是真正的國家政權,羅馬由此進入文明階段。 羅馬共和國的最高權力由元老院、執(zhí)政官和部族會議行使,其中貴族組成的元老院掌握國家實權;執(zhí)政官則由百人隊會議從貴族中選舉產生,行使最高行政權力;部族大會由男性平民和男性貴族構成。 羅馬共和國從一誕生便與戰(zhàn)爭密不可分,一部羅馬共和國史,幾乎就是一部連綿不斷的戰(zhàn)爭史。 羅馬人用了兩個多世紀的時間,在公元前265年統(tǒng)一了意大利半島。 接下來,羅馬的目標便是與迦太基、馬其頓的希臘人爭霸地中海。 公元前264年~公元前146年,羅馬通過三次布匿戰(zhàn)爭徹底征服了迦太基。 公元前214年~公元前146年,羅馬又通過四次馬其頓戰(zhàn)爭將古希臘納入了版圖。 至此,羅馬共和國成為地中海的霸主,而隨之而來的卻并非和平,北非的叛亂和北方日耳曼人的進攻使羅馬進入了另一個危急存亡之秋。 而這時,馬略挺身而出。 1、馬略與蘇拉 馬略在羅馬最危難的時刻挺身而出,公元前105年,馬略平定了北非的努米底亞王國叛亂,國王朱古達被活捉。 馬略 此時的蘇拉尚是馬略的助手,但爭奪活捉朱古達的榮譽,卻種下了日后馬略與蘇拉分裂的種子。 此戰(zhàn),馬略改革了羅馬軍制,征兵制改為了募兵制,從此羅馬軍人成了職業(yè)兵,這也是以后軍隊可以左右羅馬政權的濫觴。 公元前102年,馬略又粉碎了日耳曼人的進攻,這使馬略一生事業(yè)的頂點,如果馬略在此時死去,他將毫無疑問作為羅馬人的英雄而永留青史。 可是,公元前88年一場遠征小亞細亞的戰(zhàn)爭改變了這一切,此時的馬略年事已高,而蘇拉正冉冉升起,馬略并不服老,起身與蘇拉展開競爭。 羅馬的老兵擁戴了馬略,蘇拉只身逃出羅馬后,率軍轉身攻打羅馬,這完全出乎馬略的意料,馬略出逃,蘇拉通緝馬略的同時領軍出征小亞細亞。 蘇拉離開羅馬后踏上東征之路后,馬略歸來,只是歸來的馬略不再是民族英雄,而是殺人魔王——清洗蘇拉派。 然而戲劇性的是,當蘇拉在打贏了東方戰(zhàn)爭,要與馬略決一死戰(zhàn)之時,馬略卻病死了。 馬略人是死了,但蘇拉并未就此罷休,當他重新回到羅馬之時,另一場清洗馬略派的屠殺開始了,蘇拉比馬略更為殘暴。 但蘇拉最終放掉了一個人,一個羅馬史上最有名的英雄人物——凱撒,他是馬略的內侄。 2、凱撒與龐培 馬略與蘇拉對羅馬貴族的大屠殺說明羅馬的共和體制已經無法適應新的形勢了,但一項制度總是積重難返。 公元前82年,蘇拉設立了無限期的獨裁官,獨裁官的設立標志著羅馬開始向元首制轉變,但蘇拉在兩年后辭職,隨即病逝,并沒有完成這一轉變。 蘇拉之后的羅馬政局,是三巨頭并立的局面,即克拉蘇、凱撒、龐培。 馬略改革之后,掌控羅馬政權必須靠軍功,三人之中克拉蘇最早崛起,克拉蘇本是蘇拉的助手,其嶄露頭角的戰(zhàn)爭是平定斯巴達克斯奴隸起義。 但三人爭奪政權的斗爭,克拉蘇卻最終成了醬油的角色。 凱撒的赫赫戰(zhàn)功建立在遠征高盧之上,他用了八年的時間徹底征服了高盧,并開始想大不列顛和日耳曼本部(今德國)進軍,軍功無人能及。 龐培的戰(zhàn)功則主要是征服小亞細亞的本都王國。 克拉蘇嫉妒二人的軍功,便率領大軍遠征安息帝國(帕提亞帝國)。 而此次遠征,羅馬大敗,克拉蘇本人也丟了性命。羅馬戰(zhàn)敗的原因,并非克拉蘇本人不善戰(zhàn),而是安息人的騎兵和弓箭剛好是羅馬軍團的克星。 羅馬人在地中海作戰(zhàn)從未遇到過箭雨、騎兵這樣的作戰(zhàn)方式,失敗雖不可避免。 克拉蘇死后,接下來我們就可以想到了,凱撒與龐培的決戰(zhàn)不可避免。 受其軍功所影響,凱撒的勢力在今意大利和法國,而龐培的勢力在東方希臘和小亞細亞。而這也是羅馬后來分為東西兩部分的源頭。 我國東西并立的政權,在河北地區(qū)的一般打不過關中地區(qū)的政權,與我國關中與河北的對立相似,東部羅馬一般都打不過西部羅馬。 公元前48年,凱撒在法薩羅之戰(zhàn)中徹底擊敗龐培,并追擊到埃及,埃及人將龐培的人頭獻給凱撒,凱撒從此集大權于一身。 凱撒被刺 如果沒有意外,羅馬將在凱撒時期進入帝國時代,可是意外還是發(fā)生了。 公元前44年,凱撒被元老院數(shù)十名元老刺殺,前三頭時代結束。 3、屋大維與安東尼 凱撒死后,繼承者是他的義子屋大維、兩位軍隊的副手——安東尼和雷必達,這便是“后三頭”。 最初的權力分配中,安東尼占包括希臘在內的東部羅馬,屋大維占意大利和高盧,雷必達占西班牙和北非。 與前三頭類似,后三頭也有一個醬油角色,這便是雷必達。 公元前36年,雷必達隱退,其領地并入屋大維手中,羅馬正式進入屋大維和安東尼的東西對決時代。 屋大維是凱撒的義子,這是他最大的政治優(yōu)勢,而安東尼則在軍中威望最高,應當說最初安東尼分到的地區(qū)也是最為富庶的。 但時勢和戰(zhàn)爭并不是有錢就可以,更何況安東尼在東方選擇的不是希臘而是埃及作為自己的根據(jù)地,我們知道,這與埃及艷后有關。 埃及艷后曾經迷住了凱撒,如今安東尼又拜倒在了她的石榴裙下。 為了與屋大維爭奪“正統(tǒng)”,安東尼宣稱埃及艷后的一個兒子是凱撒的親生兒子,這個情節(jié)是不是很熟悉,東西方在扶植“漢獻帝”爭正統(tǒng)這一方面其實是想通的。 但不管怎樣造勢,最終還是要戰(zhàn)爭來結局這一切,屋大維宣稱安東尼已經不把自己視為羅馬人,他已經是一個埃及人了,所以羅馬必須征服埃及。 公元前31年,屋大維大軍進攻希臘和埃及。 次年,屋大維在阿克提姆海戰(zhàn)打敗安東尼,安東尼和埃及艷后自殺,屋大維殺死了凱撒、安東尼和埃及艷后的兒子們,贏得了羅馬內戰(zhàn)的最終勝利。 公元前27年,屋大維在羅馬共和制和東方君主制中找到了平衡點,他既沒有自立為王,也沒有成為“獨裁官”,而是以人民的名義成為了羅馬“第一公民”,同時被元老院授予“奧古斯都”。 第一公民又稱“元首”,羅馬從此進入元首制的帝國時代。 奧古斯都和凱撒從此成為歐洲“皇帝”的代名詞。 蘇拉——凱撒——屋大維,這便是羅馬進入帝制時代所經歷的三部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