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晚,沈騰主演的《占位子》的小品,又把“陪伴”的話題拉入了人們的視野中。在小品中,幾個家長都因為想要給自己孩子搶占班級最好的位置而大打出手,最后沈騰主演的“郝建”,憑著自己三寸不爛之舌即將達到目的時卻突然發(fā)現(xiàn),自己走錯了班級。這個主題是人們意料之中的,但結局卻在意料之外,看似跑題了卻又在結局來了畫龍點睛的一筆:父母除了要給孩子創(chuàng)造好的學習環(huán)境,還需要給孩子陪伴和關心。 我們小時候家里孩子都多,教育資源也不豐富,基本上都是散養(yǎng)狀態(tài),對于家長來說,能把孩子“養(yǎng)大”最重要??墒请S著人們生活條件越來越好,很多家長對孩子科學喂養(yǎng)這方面越來越重視,現(xiàn)代人更重視把孩子“養(yǎng)好”,于是很多家長開始重視孩子的“陪伴”,從平時的日常生活到孩子的教育起始,事無巨細都安排得好好的。然而,這種無孔不入地介入到孩子的生活和學習中,對孩子來說真的好嗎? 01、無微不至地關心和安排對孩子是害不是愛大年初一的時候一個親戚帶孩子帶著兩個孩子到家里來做客,老大是哥哥上小學三年級,老二是弟弟上幼兒園小班。我跟親戚聊天的時候,兄弟倆看到我家孩子書柜里有很多書,躲到一邊看書。 過了沒一會兒,老大拿著書過來問媽媽:“媽媽這句話什么意思呀?”“媽媽,你能不能陪我一起看書呀?”“媽媽,這本書里寫得好好笑啊?!卑蠢碚f三年級的孩子,早就可以獨立閱讀了,可是孩子卻不停地來打斷我們的談話,最后媽媽無奈地說:“你能不能懂點事呀?沒看到媽媽跟小姨在聊天嗎?”孩子看到媽媽不高興了,也把書放下悻悻地到一邊自己玩了起來??墒沁@期間老二一直沒有過來打擾我們,雖然不認識字,但還是認真地自己一個人翻著繪本,看著上面的圖畫。 按理說老大年齡大一些,應該更加獨立一些才對,可是親戚家反而是老二比較獨立一些,聊起來這個話題我才知道,老大出生的時候,全家人的心思全在他一個人身上,親戚夫妻再加上爺爺奶奶姥姥姥爺六個人看一個孩子,全家人都對老大眾星捧月似的,只想把最好的都給他,肚子沒餓就有人把食物準備好放他面前喂著吃,輕咳兩聲就有人擔心地帶他去醫(yī)院,身邊也從來沒少過人陪他玩,他早已經(jīng)習慣了有人在他身邊。 可是老二出生了之后,真正是應了那句“老大照書養(yǎng),老二照豬養(yǎng)”,夫妻倆為了照顧老大的情緒,更是加倍對老大好,覺得老二反正小什么也懂,沒有想著去照顧他的情緒,老二稍大一點就開始自立更生了,三歲就會自己穿衣服穿鞋自己整理玩具。 大概是從一出生就適應了父母不把所有愛放在自己一個人身上,弟弟也不像哥哥那黏人,特別會一個人找樂子。 聽了親戚講述自己對待兩個孩子的態(tài)度,我似乎在她身上看到了很多二胎家庭的影子,很多父母要第一個孩子時沒有經(jīng)驗,所以投入了更多的精力和時間,對老大更加寵愛,而有了老二之后,由于有了頭胎的經(jīng)驗,心就變得寬了,也不像照顧老大那么小心翼翼了,這種散養(yǎng)的方式使得老二在更加寬松的環(huán)境中成長,凡事都依靠自己慢慢摸索,反而變得更加獨立和精明能干。 由此可見,陪伴不是無微不至地關心和安排,給予孩子過多的關注和看護不僅會損害孩子的獨立性,更會破壞孩子的專注力。 02、過度的干預會破壞孩子的專注力記得有一次帶孩子在游樂場玩,一個大概三歲左右的小男孩在專心致志地堆積木。過了沒一會兒,孩子的媽媽走過來說:“寶寶,要不要去玩會別的呀?光在這堆積木好無聊呀。”小男孩搖搖頭,繼續(xù)把倒下的積木重新搭建新的造型。又過了沒一會兒,孩子的媽媽來對孩子說:“寶寶出汗了吧,來我給你墊塊隔汗巾?!毙∧泻偞罱ê靡粋€造型,孩子的媽媽又過來說:“寶寶渴了吧,來喝點水?!鼻昂蟛坏桨雮€小時時間,他的媽媽就打斷他三四次,孩子根本沒有辦法安安靜靜享受自己的“創(chuàng)作”。 大人對于孩子這種過分的關心和重視,其實并不是出自于孩子自身的需求,而是來自于家長的焦慮。家長覺得有那么多的玩具,孩子不用只待在這一個地方,可以去玩一下更好的東西,可是對于孩子來說,只要是給他帶來興趣、讓他感覺開心的玩具,在他的心目中都具備同樣的地位和價值。 這樣的陪伴越多,對孩子專注力的傷害越大,孩子完全有能力分辨得出自己是否口渴,是冷還是熱。太多時候,是大人低估了孩子自己照顧自己的能力,凡事不需要孩子開口都提前安排好,所以孩子壓根就不需要再動腦去想這個問題,久而久之就失去了思考這件事的能力。 現(xiàn)實中很多家長都有過喂孩子吃飯的經(jīng)歷,甚至很多老人會端著碗在屁股后面追著孩子喂食 ,提起孩子吃飯的事,還會很焦慮地說:“孩子哪知道餓還是飽啊?你不喂他吃他餓壞了怎么辦?”試想一下,剛出生的嬰兒都知道餓了拼命地哭,難道長大的孩子就不知道自己會餓嗎?強迫給孩子喂飯,不僅會剝奪他體會餓的能力,更會破壞他自己獨立吃飯的能力。 孩子剛開始不會做,父母應該鼓勵他獨自去完成,在他自己能夠拿勺子拿筷子的時候,就允許他弄得亂七八糟,自己去嘗試,不要怕收拾著麻煩,也不要總糾正他這不行那不行,盡量不要打擾孩子,讓他自主去摸索,等他有了獨立進食的意識和習慣同,就不需要大人督促了。 03、鼓勵孩子去嘗試,但盡量做到不打擾我曾經(jīng)有一次帶孩子沙灘上玩,有個奶奶也帶孩子到沙灘上玩,那個孩子玩了沒一會兒,弄得身上到處都是沙子,奶奶說:沙子弄得滿身都是,回家還要洗澡,太麻煩了,走吧不玩了。然后強拉著孩子走了。 我家孩子當時跟那個孩子差不多大年齡,玩了半個小時左右,跟我說他身上鞋子里全是沙子。我問他:那怎么辦?孩子想了一下,坐下來脫了鞋光腳玩,然后跟我說:“反正身上已經(jīng)弄上沙子了,大不了回家再洗澡唄?!比缓罄^續(xù)玩,直到盡興我們才走。 試想一下,那個被奶奶強拉走的孩子,以后想起這件事會有什么回憶?沙子那么好玩,但是太臟了我不能玩。那以后遇到事情是不是也會覺得太麻煩了就算了,不愿意再去嘗試。 孩子正處于一生中好奇心和探索欲最強的時候,他需要用自己的方法去探知這個世界,我們擔心孩子會受傷,所以不愿意讓孩子去嘗試,但是孩子卻需要去經(jīng)歷那個探索的過程。 著名的育兒專家尹建莉曾說過:對于孩子來說,不限制就是培養(yǎng),一個缺少嘗試、不犯錯誤的童年是讓人感覺恐怖的。 每個孩子的童年都需要父母的陪伴,但我們要做的就是在保護他們安全的前提下,讓他去摸索、去嘗試,去陪伴但不打擾! |
|
來自: 專業(yè)工作hj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