脈沉小實(shí)者。易治。浮洪而軟弱者。難愈。 夫痔漏之原。由乎酒色過度。濕而生熱。充乎臟腑。溢于經(jīng)絡(luò)。墜于谷道之左右。沖突為痔。久而成漏者也。痔輕而漏重。痔實(shí)而漏虛。治痔之法。不過涼血清熱而已。 至于治漏。初則宜涼血清熱燥濕。久則宜澀竅殺蟲。而兼乎溫散也。或曰。痔漏火是根原。 何故而用溫澀。殊不知痔止出血。始終是熱。漏流膿水。始是濕熱。終是濕寒。不用溫藥。 何以去濕而化寒乎。非止痔漏。百病中多有始熱百終寒者。如瀉痢。如嘔吐。初作則腸胃氣實(shí)而熱。久則腸胃氣虛而為寒矣。一論痔瘡腫痛初起。立效。 祛風(fēng)解毒湯 黃連(一錢) 黃芩(一錢) 連翹(一錢五分) 赤芍(一錢) 枳殼(麩炒一錢) 大黃(酒蒸一錢五分) 苦參(一錢五分) 黃柏(一錢) 槐花(一錢) 上銼。水煎??招姆?。為末。水泛為丸。用溫水下。亦可。 一論內(nèi)經(jīng)曰。二陰皆屬腎。雖見癥于大腸。實(shí)陰虛而火盛也。 祛毒養(yǎng)榮湯 當(dāng)歸(一錢) 芍藥(二錢) 生地黃(酒洗一錢) 黃連(酒炒一錢五分) 黃芩(一錢) 黃柏(酒炒五分) 知母(一錢) 連翹(一錢) 升麻(五分) 荊芥(一錢) 槐角(二錢) 皂角子(二錢) 皂角刺(二錢) 天花粉(二錢) 黃 (一錢) 人參(一錢) 甘草節(jié)(一錢) 上銼一劑。水煎??招臒岱?。遠(yuǎn)酒色。則全愈。 一論千金不換刀圭散。治痔漏百發(fā)百中。(方見中風(fēng)) 一論專治通腸痔漏。 濟(jì)生蓮蕊散 蓮蕊(焙一兩) 當(dāng)歸(五錢) 五倍子(五錢) 黃連(五錢) 乳香(五錢) 沒藥(五錢)礬紅(四兩) 黑丑頭末(炒一兩) 錦紋大黃(半生半熟一兩) 上共九味。為細(xì)末。欲服藥。前一日勿食晚飯。次日空心。用淡豬肉汁一鐘。好酒一鐘半。 和豬肉汁煎。稱藥一錢二分調(diào)服。午后。于干凈黃土上。大便見紫血為驗(yàn)。或如爛杏。五色相雜。亦為驗(yàn)矣。如散藥難服。用酒糊丸。如綠豆大。每服一錢五分。淡豬肉湯下。此方神效。不可輕忽。切忌燒酒色欲。發(fā)物魚羊犬肉。 一論治痔漏累驗(yàn)。 皮丸 長葛張明山傳。 刺 皮(一個連刺酒浸炙干) 當(dāng)歸(酒洗二兩) 槐角(酒浸炒二兩) 黃連(酒炒二兩)地骨皮(酒炒干二兩) 甘草(蜜炙二兩) 乳香(二錢) 核桃(十個內(nèi)取膈三十六片) 上為細(xì)末。醋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五丸。白湯或酒。早晚二服。一月后平復(fù)神效。 一論凡人衣食豐饒?;贾瘫赜捎陲嬍成?。及有乘酒醉犯房。欲要除根。必須服此滋陰補(bǔ)內(nèi)之藥。大戒醇酒濃味。寡欲可也。 臟連固本丸 懷生地黃(六兩) 山藥(四兩) 山茱萸肉(四兩) 白茯苓(去皮三兩) 牡丹皮(三兩)澤瀉(一兩) 黃連(四兩) 黃柏(去皮四兩) 槐角(三兩) 知母(去毛三兩) 人參(三兩)當(dāng)歸(二兩) 皂角(二兩) 天花粉(二兩) 上各為細(xì)末。用雄豬大腸一段。去脂油。灌藥末于內(nèi)。兩頭絲線縛住。用糯米二升煮飯。將半熟時。撈起。去湯。將藥腸盤藏于飯中。如蒸飯已熟。待取出。去兩頭無藥線縛之腸。將藥腸入凈石臼內(nèi)杵爛。揀出腸渣筋。如不粘。加些飯杵之好丸如梧桐子大。曬干。每服百丸。白滾水送下。 一論痔漏多年不瘥之神方也。 收功補(bǔ)漏丸 臨川徐學(xué)韋驗(yàn)。 白茯苓(去皮) 赤茯苓(去皮) 沒藥(各二兩) 破故紙(四兩) 上藥。俱不犯鐵器。于石臼搗成塊。春秋酒浸三日。夏二日。冬五日。取出。木籠蒸熟曬干為末。酒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緩緩加至五十丸??招?。溫酒送下。予嘗以此方。加入全料六味地黃丸。同作一處。同丸服。治年久漏不愈者。一料全愈。 一論漏瘡。先須用補(bǔ)藥。以補(bǔ)氣血。參、 、歸、術(shù)為主要。大劑服之。外以附子為細(xì)末津調(diào)作餅子。如銅錢濃。以艾火灸之。漏大者艾炷亦大。漏小者艾炷亦小。灸令微熱。不可令痛。餅干即易之。再和再灸。又以補(bǔ)氣血藥。作膏貼之。 一論痔瘡。膿血淋漓??诟勺骺?。晡熱便血。自汗盜汗。以益氣湯加茯苓、半夏、炮干姜。脾胃漸醒。后以六味丸兼進(jìn)而愈。一治蓮花痔瘡。余紹坪得效。 黃連(三錢) 烏梅(三十個) 大黃(三錢) 穿山甲(炒三錢) 上銼。水煎??招姆?/p> 補(bǔ)遺一治痔漏熱癥。有瘀血作痛。取出惡物。通利小腸。 川芎(一錢五分) 白芷(一錢) 赤芍(二錢) 枳殼(一錢) 阿膠(炒二錢) 莪術(shù)(一錢)生地黃(三錢) 茯神(三錢) 木通(二錢) 五靈脂(一錢) 桃仁(十粒) 大黃(二錢)白茯苓(三錢) 甘草(八分) 上銼一劑。生姜三片。蜜三匙。水煎。食前服。以利為度。 一治痔漏脫肛便血方川黃連(多用酒浸約三日許凈四兩) 防風(fēng)(去蘆) 枳殼(麩炒二兩) 當(dāng)歸(全用四兩) 上四味。為細(xì)末。以前浸黃連酒。和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七八十丸??招?。米飲或沸湯送下。忌煎炒酒面羊雞魚腥之物。 生肌散 五倍子(炒黃色三兩) 乳香 沒藥 孩兒茶(各一錢) 白礬(五分) 上為細(xì)末。每次以竹管吹入漏瘡口內(nèi)。 一治痔。谷道中蟲癢不止。用水銀、棗膏各二兩。同研相和。捻如棗核狀。薄綿片裹納下部。明日蟲出。若痛者。加用輕粉作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