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英貴 成語“迎刃而解”源自《晉書·杜預(yù)傳》:“今兵威已振,譬如破竹,數(shù)節(jié)之后,皆迎刃而解。”意謂把竹子劈開口,下面的一段竹子就迎著刀刃裂開了,借以比喻主要問題解決了,其它的問題就很容易解決。“迎刃而解”中的“而”是個虛詞,起到表承接關(guān)系的連詞作用,然而“而”字的造字本義卻是一個實(shí)實(shí)在在的名詞,其含義是表示面部的胡須。本文就來談?wù)勥@個用法較為復(fù)雜的“而”字,不過,只要抓住了它的構(gòu)字理據(jù)這個根本,諸多復(fù)雜用法也就會迎刃而解了。 一、“而”字的字形解讀及造字本義 “而”字的字源演變與字形演變 從上圖“而”字的古文字形體可以看出,“而”的甲骨文字形是個獨(dú)體象形字,上部的弧線像人的下巴的輪廓,下部數(shù)根豎曲線(不同的甲骨文字形數(shù)量不等,大多為三根或四根)像下頜的胡須。兩個金文字形系由甲骨文形體演變而來,前一個字形將四根胡須做了兩兩連結(jié),后一個字形在甲骨文形體的上端增加了一修飾性的橫畫。說文小篆的形體在前一個金文字形基礎(chǔ)上進(jìn)一步演化,中間的兩根胡須似有中斷,頗失其形。隸書字形承繼小篆變?yōu)楸馄叫误w,楷書又將中間似有中斷的兩根胡須與上部橫線連接,基本上體現(xiàn)了甲骨文的構(gòu)字理據(jù)。故“而”字的造字本義當(dāng)為面部正面的胡須。 《說文解字》卷九而部:“而,頰毛也。象毛之形?!吨芏Y》曰:作其鱗之而。凡而之屬皆從而。”許慎對“而”字的解釋大致意思是:“而”,就是臉頰上的胡須。它的字形象毛發(fā)之形?!吨芏Y》上有句子說,“振作起它的麟和臉頰上的毛”。大凡跟“而”意義相關(guān)的字,都可以采用“而”作為表意偏旁。 清代段玉裁《說文解字注》補(bǔ)充解釋道:“頰毛者,須部所謂髯,須之類耳?!抖Y運(yùn)》正義引《說文》曰:而,須也。須謂頤下之毛。象形字也。”近現(xiàn)代學(xué)者李孝定《甲骨文字集釋》也認(rèn)為:“契文正象頤下毛之形。”(2975頁)據(jù)此,則“而”字的字義與“髯”接近,為“頤下之毛”也。 那么,“而”的構(gòu)字理據(jù)究竟是許慎所謂“頰毛也”,還是段玉裁所謂“頤下之毛”呢?拙文認(rèn)為二者兼而有之:根據(jù)其構(gòu)字理據(jù),“而”字的四根豎線當(dāng)分為內(nèi)外兩層,外層象兩腮的胡子(頰毛),內(nèi)層象生在下頜的胡子(頤下之毛)。故“而”字的造字本義當(dāng)為面部的胡須。 二、“而”字的字義演變源流 “而”字的造字本義為面部的胡須。例如:“凡攫殺援噬之類必深其爪,出其目,作其鱗之而?!保ā吨芏Y·考工記·梓人》)這段話的大致意思是:凡是雕刻猛獸的形象,必須深藏它的腳爪,突出它的眼睛,凸顯它的鱗片和面毛。這段話中的“之而”二字都是面毛的意思,只不過指的不是人的面毛,而是猛獸的面毛。對此,清代戴震補(bǔ)注曰:“頰側(cè)上出者曰之,下垂者曰而,須鬣屬也?!蹦且馑际牵簝深a上的面毛叫做“之”,正面下垂的面毛叫做“而”。 因?yàn)榱碛小棒P”(須)、“髯”(冉)等字常用作胡須的意思在運(yùn)用,故“而”字的造字本義則淡出了名詞用法,而被經(jīng)常用作動詞(如同)、代詞(你、他、這個、那個)、介詞(到、往、用、拿),最常用的則是用作表多種關(guān)系的連詞和多種功用的助詞。甚至有時還可用作特定意義的名詞(能力、才能)、特定意義的形容詞(安定)、特定意義的能愿動詞(能夠)等。下面分別加以例釋。 其一,“而”字的動詞用法,用作比喻動詞,相當(dāng)于“如同”。例如:“彼都人士,垂帶而厲;彼君子女,卷發(fā)如蠆?!保ā对姟ば⊙拧ざ既耸俊罚┼嵭{:“而,亦如也?!痹偃纾骸柏?cái)利至,則言善而不及也?!保ā盾髯印ぶ倌帷罚顐娮ⅲ骸岸缫??!庇秩纾骸爸V曰:‘有白頭而新,傾蓋而故?!保h·劉向《新序·雜事三》) 其二,“而”字的代詞用法,用作稱代詞和指代詞,主要有下面三種情形: 一是指稱“你”、“你的”。例如:“嗟爾朋友,予豈不知而作?!保ā对姟ご笱拧どH帷罚┼嵭{:“而,猶女也?!痹偃纾骸笆嵌託⒂嘀芤?。”(《左傳·襄公十四年》)杜預(yù)注:“而,女也?!庇秩纾骸叭魵w,試私從容問而父?!保ā妒酚洝げ芟鄧兰摇罚┯秩纾骸岸倚±勺?,大不端好?!保ㄇ濉て阉升g《聊齋志異·翩翩》) 二是指稱“他”、“他的”。例如:“僖侯曰:‘尚浴免則有當(dāng)代者乎?’左右對曰:‘有?!液钤唬骸俣鴣??!保ā俄n非子·內(nèi)儲說下》)陳奇猷集釋:“而,猶其也?!痹偃纾骸盀槿苏哧惗?,君以其言授之事,專以其事責(zé)其功?!保ā俄n非子·二柄》) 三是指稱“這個”、“那個”。例如:“吾顧見汝,比及三年,將復(fù)而野?!保ā赌绿熳觽鳌肪硪唬┕弊ⅲ骸皬?fù)返此野而見汝也?!痹偃纾骸俺仓溃瑯O其候證,詢其嗜好,察致疾之由來,觀而人之所患,則窮其病之始終也?!保铣R·褚澄《褚氏遺書·除疾》)又如:“惟以金多為榮,不以行穢為辱。屢玷白簡,怡然自如;雖有清議,置之不恤。然司白簡持清議者又未必非若而人也?!保ㄋ巍だ钪畯稏|谷所見·勸學(xué)文》) 其三,“而”字的連詞用法,可以表示多種語法關(guān)系,主要有下面幾種情形: 一是表并列關(guān)系,相當(dāng)于如、又。例如:“夫達(dá)也者,質(zhì)直而好義,察言而觀色,慮以下人?!保ā墩撜Z·顏淵》)再如:“以管仲之圣而隰朋之智,至其所不知,不難師于老馬與蟻?!保ā俄n非子·說林上》)又如:“永州之野產(chǎn)異蛇,黑質(zhì)而白章?!保ㄌ啤ち谠恫渡哒哒f》) 二是表承接關(guān)系,相當(dāng)于就、然后。例如:“君子見幾而作,不俟終日?!保ā兑住は缔o下》)再如:“學(xué)而時習(xí)之,不亦說乎?”(《論語·學(xué)而》)又如:“夫種麥而得麥,種稷而得稷,人不怪也?!保ā秴问洗呵铩び妹瘛罚┯秩纾骸盀槲业跬T君之墓,而觀于其市,復(fù)有昔時屠狗者乎!”(唐·韓愈《送董邵南序》) 三是表遞進(jìn)關(guān)系,相當(dāng)于并且。例如:“君子博學(xué)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荀子·勸學(xué)》)再如:“孫權(quán)據(jù)有江東,已歷三世,國險(xiǎn)而民附,賢能為之用?!保ā度龂尽な裰尽ぶT葛亮傳》)又如:“茍愛而知其丑,憎而知其善,善惡必書,斯為實(shí)錄?!保ㄌ啤⒅獛住妒吠āせ蠼?jīng)》) 四是表轉(zhuǎn)折關(guān)系,相當(dāng)于然而、卻。例如:“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數(shù)千牛矣,而刀刃若新發(fā)于硎?!保ā肚f子·養(yǎng)生主》)再如:“秦以城求璧而趙不許,曲在趙;趙予璧而秦不予趙城,曲在秦?!保ā妒酚洝ちH藺相如列傳》)又如:“當(dāng)東而西,當(dāng)啄而飛。”(唐·韓愈《琴操·雉朝飛操》) 五是表假設(shè)關(guān)系,相當(dāng)于如果。例如:“子產(chǎn)而死,誰其嗣之?”(《左傳·襄公三十年》)再如:“君不若使人問之,而固賢者也,用之未晚也?!保ā秴问洗呵铩づe難》)又如:“周公而非圣人則可,周公而圣人也,豈為之哉!”(清·惲敬《周公居?xùn)|辯二》) 六是表因果關(guān)系,相當(dāng)于因而、所以。例如:“玉在山而草木潤,淵生珠而崖不枯?!保ā盾髯印駥W(xué)》)再如:“鋤其直,遏其生氣,以求重價(jià),而江浙之梅皆病?!保ㄇ濉徸哉洹恫∶佛^記》) 七是連接狀語與動詞。現(xiàn)常用于把表示目的、原因、依據(jù)、對象的狀語連接到動詞上。例如:“啟呱呱而泣?!保ā稌ひ骛ⅰ罚┰偃纾骸昂魻柖c之,行道之人弗受;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孟子·告子上》)又如:“吾恂恂而起?!保ㄌ啤ち谠恫渡哒哒f》)又如:“刀兵盜賊水旱饑荒,又接連而起?!保斞浮秹灐の抑?jié)烈觀》) 八是用在主謂之間以強(qiáng)調(diào)主語,含有竟然、卻的意思。例如:“相鼠有皮,人而無儀。人而無儀,不死何為?”(《詩·鄘風(fēng)·相鼠》)再如:“匹夫而為百世師,一言而為天下法。”(宋·蘇軾《潮州修韓文公廟記》)又如:“大閹之亂,縉紳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幾人歟?”(明·張溥《五人墓碑記》) 其四,“而”字的介詞用法,主要有下面兩種情形: 一是相當(dāng)于到、往。例如:“其實(shí)孕育時,此親生之身,而少而壯而老,亦莫非親生之身?!保ㄇ濉S宗羲《陳干初墓志銘》)再如:“總之,許多青年,從東江起,而上海,而武漢,而江西,為革命戰(zhàn)斗了。”(魯迅《三閑集·葉永蓁作〈小小十年〉小引》)又如:“忽然,詩人從中出現(xiàn)了,由小而大,由遠(yuǎn)而近。”(徐遲《狂歡之夜》) 二是相當(dāng)于用、拿。例如:“欲衷對,言不從,恐為子胥身離兇,進(jìn)諫不聽,剄而獨(dú)鹿棄之江?!保ā盾髯印こ上唷罚┩跄顚O《讀書雜志·荀子八》:“而猶以也,謂剄以獨(dú)鹿也。古者而與以同義?!?/span> 其五,“而”字的助詞用法,主要有下面幾種情形: 一是用于句末,表感嘆語氣。例如:“俟我于著乎而,充耳以素乎而,尚之以瓊?cè)A乎而?!保ā对姟R風(fēng)·著》)再如:“已而!已而!今之從政者殆而!”(《論語·微子》)又如:“把酒時伸奠,汨羅空遠(yuǎn)而?!保ㄌ啤ゑ页枴段褰z》詩)又如:“春蛾出蛹,修眉揚(yáng)而!”(明·唐寅《嬌女賦》) 二是用在形容詞或副詞之后。例如:“舒而脫脫兮,無感我?guī)溬?,無使尨也吠?!保ā对姟ふ倌稀ひ坝兴厉濉罚┰偃纾骸颁b而走險(xiǎn),急何能擇?”(《左傳·文公十七年》)又如:“宋忠、賈誼忽而自失,芒乎無色,悵然噤口不能言?!保ā妒酚洝と照吡袀鳌罚?/span> 三是用在能愿動詞或副詞之后。例如:“使天下為善者可而勸也,為暴者可而沮也?!保ā赌印ど匈t下》)王念孫《讀書雜志·墨子一》:“可而猶可以也?!痹偃纾骸皶x平公問于祁黃羊曰:‘南陽無令,其誰可而為之?’”(《呂氏春秋·去私》)王念孫《讀書雜志余編上·呂氏春秋》:“而,猶以也,言誰可以為之也。古者而與以同義,故可以或曰可而?!?/span> 四是用于方位詞之前,表示時間、方位、數(shù)量的界限。例如:“子與人歌而善,必使反之,而后和之?!保ā墩撜Z·述而》)再如:“客初有薦士于丹者,因選舉之。而后所舉者陷罪,丹坐以免。”(《后漢書·王丹傳》)又如:“吃飯而外,他們的大事便是游戲?!保ㄖ熳郧濉秲号罚?/span> 五是用于句中,表示語句的舒緩。例如:“孝如增(曾)參,乃不離親,不足而益國……廉如相(伯)夷,乃不竊,不足而益國。”(馬王堆漢墓帛書《戰(zhàn)國縱橫家書·蘇秦謂燕王章》) 其六,“而”字用作特定意義的名詞,有能力、才能的意思。例如:“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鄉(xiāng),德合一君,而征一國者,其自視也亦若此矣。”(《莊子·逍遙游》)郭慶藩集釋:“而字當(dāng)讀為‘能’,能、而古聲近通用也。”再如:“若是,則人臣輕職業(yè),讓賢而,安隨其后?!保ā盾髯印ね醢浴罚┯谑∥帷峨p劍誃諸子新證·荀子二》:“讓賢而即讓賢能,而、能古音近,字通?!?/span> 其七,“而”字用作特定意義的形容詞,有安定的意思。例如:“天造草昧,宜建侯而不寧?!保ā兑住ね汀罚╆懙旅麽屛模骸班嵶x而為‘能’,能猶安也?!备吆唷吨芤状髠鹘褡ⅰね透娇肌罚骸澳苡?xùn)安,實(shí)借為寧……言定國家之不寧也?!?/span> 其八,“而”字用作特定意義的能愿動詞,有能夠的意思。例如:“獄成而孚,輸而孚?!保ā稌涡獭罚O星衍疏:“上‘而’猶能也,下‘而’猶汝也。”再如:“故古者圣王,唯而審以尚同?!保ā赌印ど型小罚┊呫湫Wⅲ骸岸x與‘能’同?!庇秩纾骸笆坎黄稽h,柔而堅(jiān),虛而實(shí)。”(《呂氏春秋·士容》)高誘注:“而,能也?!?/span> 根據(jù)上面對“而”字的字義演變過程的梳理,現(xiàn)將“而”字字義的發(fā)展脈絡(luò)簡示如下(示意圖中的橫直線表示字義之間的先后演變關(guān)系): 三、含有“而”字文化含義的相關(guān)成語 含有“而”字的相關(guān)成語十分豐富,總數(shù)大約有五六百之多,這里僅遴選其中十分之一強(qiáng),逐條羅列如下,成語中的“而”多為各種連詞用法,讀者可根據(jù)其所處語言環(huán)境加以判識。 哀而不傷——憂愁而不悲傷,形容感情有節(jié)制;另形容詩歌、音樂優(yōu)美雅致,感情適度。比喻做事沒有過頭也無不及。語見《論語·八佾》:“子曰‘《關(guān)雎》樂而不淫,哀而不傷?!?/span> 安枕而臥——放好枕頭睡大覺。比喻太平無事,不必?fù)?dān)憂。語見《史記·黥英列傳》:“使布出于上計(jì),山東非漢之有也;出于中計(jì),勝敗之?dāng)?shù)未可知也;出于下計(jì),陛下安枕而臥矣?!?/span> 白頭而新——指相交雖久而并不知己,像新知一樣。同白頭如新”。語見明·楊慎《白頭而新》:“《漢書》‘白頭如新,傾蓋如故?!墩f苑》作‘白頭而新,傾蓋而故’?!?、‘如’,古字通用。白頭而新,雖至老而交猶新。” 半涂而罷——半路上終止。比喻做事情有始無終。同“半涂而廢”。語見唐·韓愈《論淮西事宜狀》:“陛下持之不堅(jiān),半涂而罷,傷威損費(fèi),為弊必深?!?/span> 半途而廢——廢:停止。指做事不能堅(jiān)持到底,中途停頓,有始無終。語見《禮記·中庸》:“君子遵道而行,半途而廢,吾弗難已矣?!?/span> 比肩而立——比肩:并肩。肩并肩地站立。比喻彼此距離極近。語見《戰(zhàn)國策·齊策三》:“寡人聞之,千里而一士,是比肩而立;百世而一圣,若隨踵而至。” 比屋而封——指上古之世教化遍及四海,家家都有德行,堪受旌表,泛稱風(fēng)俗淳美。語見《尚書大傳》卷五:“周人可比屋而封?!睗h·陸賈《新語·無為》:“堯舜之民,可比屋而封;桀紂之民,可比屋而誅者,教化使然也。” 并日而食——并日:兩天合并成一天。不能天天得食,兩天三天才能得一天的糧食。形容生活窮困。語見《禮記·儒行》:“儒?%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