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在《道德經(jīng)》第五十八章說:“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奔矗焊Ec禍?zhǔn)窍嗷ヒ来?,互相轉(zhuǎn)化的;壞事可以引出好的結(jié)果,好事也可以引出壞的結(jié)果。這是福與禍的客觀存在規(guī)律,是不以任何人的主觀意識而轉(zhuǎn)移的。 但是,福與禍也有其主觀存在規(guī)律,即人為因素,正所謂“善有善報,惡有惡報”是也!福禍無門,惟人自召;善惡之報,如影隨形。你若存善心、做善事,便是積德積福;你若存歹心、做惡事,便是積怨積禍。 《格言聯(lián)璧》中用兩句箴言告訴我們:福禍無門,惟人自召,這兩種行為容易招致禍患。而福薄之人,往往身上有這兩個特征。下面我們來一起看一看! 第一、言人之非; 《格言聯(lián)璧》說:“禍莫大于言人之非”,意思就是說:人生最大的禍患,就是議論別人的是非對錯。一個人,人生之絕大部分禍患都是因為“失言”造成的,說了不該說的話,招致他人怨恨或者引來禍患。 常言道“言多必失,禍從口出”,你說的話越多,越容易暴露自己的錯誤,正如《鬼谷子·中經(jīng)》所說:“言多必有數(shù)短之處“。更何況,你若直接議論他人的是非,就更容易得罪他人,招致麻煩了。 曾國藩有句名言叫:“說人之短,乃護(hù)己之短。夸己之長,乃忌人之長。皆由存心不厚,識量太狹耳。能去此弊,可以進(jìn)德,可以遠(yuǎn)怨?!庇纱丝梢姡f人之短的人,實則掩護(hù)自己短處;炫耀自己長處的人,實則是嫉妒他人長處。這些“言人之非”的行為都是心胸狹窄、不夠宅心仁厚的表現(xiàn),也更容易招致他人怨恨,繼而福氣淺薄。 《增廣賢文》甚至說:“來說是非者,必是是非人”,即一個人喜歡到處說他人的是否對錯,其本人必定也是個喜歡挑撥是否、尖酸刻薄的人。而“薄人者,福??;厚人者,福厚”,老天更加垂憐寬厚仁義之人,所以那些喜歡“言人之非”的容易招致禍患,屬于福薄之人! 第二、無事生非; 《格言聯(lián)璧》又云:“本無事而生事,是謂薄?!?,即:本來沒事,偏要無事生非,找點事做,這是最福薄的人。 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望天上云卷云舒;人生難得一清靜,無事便是福,無怨便是德。但現(xiàn)實生活中,很多人喜歡“作”,放著好福氣不去享受,偏要無事生非、無中生有,不搞得雞犬不寧,絕不罷休,最后徒留悔恨。 可能,某些人搞事情的動機(jī)是好的,比如說“為了家人好”、“為了朋友好”,但最終結(jié)果招致了一大堆麻煩,正可謂是“好心辦壞事”。 做人要知足,該收手時就收手,養(yǎng)精蓄銳,切莫貪得無厭,切莫無事生非,這才是惜福之道!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人在做,天在看;君子之道,以知命為第一要務(wù),很多事情非人力可以掌控的,你肆意招攬的事情越多,你的麻煩也越多。 所以說,福禍無門,惟人自召,少“作”,少無事生非,避免招致不必要的禍患,也避免成為薄福之人。 古語云:“善莫大于恕,惡莫兇于妒,福莫美于安?!?,一個人最大的善德便是懂得寬恕待人,一個人最大的惡德便是嫉妒他人;而真正的好福氣往往是安于過平常,不爭,不辯,不費;富而知足,貧而樂道,莫言人之非,莫無事生非;簡簡單單是真實,平平淡淡是幸福!朋友們,您覺得呢? 【琢磨君】弘揚(yáng)傳統(tǒng)文化,傳播國學(xué)智慧。每天學(xué)習(xí)一點,每天進(jìn)步一點! 今日話題: 您是怎么理解幸福呢? 歡迎大家留言互動,發(fā)表您的看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