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先(990—1078)是北宋時期的高壽詞人,他甚至比晏殊(991年—1055年)還要大一歲。晏殊當(dāng)年(1005年)十四歲以神童入試,賜進(jìn)士出身,因出仕極早,范仲淹、歐陽修、張先等皆出其門下。張先是天圣八年(公元1030)的進(jìn)士,及第時已經(jīng)40歲了。 張先是北宋詞壇的一個代表作家,在詞從小令向慢詞的過渡中是一個重要人物。因為善于用“影”字,因此被人稱為“張三影”。不過他被后人所知,卻不是因為詞填得好,而是一個八卦故事。 一、張先八十娶小妾是真是假? 對于普通人來說,張先最出名的還是他八十歲娶小妾的故事, 據(jù)說張先很開心地寫了一首詩:
治平元年(1064)張先74歲以尚書都官郎中致仕,據(jù)說常往來于杭州、吳興之間,以垂釣和創(chuàng)作詩詞自娛。張先八十歲的時候,蘇軾(1037—1101 )應(yīng)該是33歲,正是王安石變法的第二年:熙寧三年(1070年)。這一年歐陽修因反對新法,改知蔡州(今河南汝南縣)離開京城。當(dāng)時蘇軾在京也連續(xù)上書神宗批評王安石新法。 不知蘇軾怎么知道遠(yuǎn)在江南的張先娶了一個小妾,而且還寫了一首詩拿老頭子開起了玩笑:
熙寧四年至熙寧七年(1074年),蘇軾才被派往杭州任通判,那時候的張先已經(jīng)八十四歲了。張先娶小妾不知真假,但是蘇軾給張先寫得這首詩很像是后人杜撰的。 二、張三影的來歷據(jù)宋朝《古今詩話》記載,張三影的名號還是張先自己取的:
有客人對張先說:大家都稱先生您為張三中,因為您的作品里有“心中事、眼中淚、意中人”三句。張先說:為什么不叫我張三影呢?客人不解,張先說:'云破月來花弄影'、'嬌柔懶起,簾幕卷花影'、'柳徑無人,墮絮飛無影',這三句才是我最得意的句子呀。 三、三中與三影“三中”是一首詞中三句話,“心中事、眼中淚、意中人”來自張先的《行香子》:
三影分別來自于張先的三首詞。第一首是《天仙子》,其中有“云破月來花弄影?!?/p>
第二首是《剪牡丹·舟中聞雙琵琶》,其中有“柳徑無人,墮絮飛無影”。
這首詞是一首慢詞,北宋初年填詞以小令為主,張先對慢詞開拓之功。 第三首是《歸朝歡》,結(jié)尾句是”嬌柔懶起,簾押殘花影“,按照《古今詩話》的說法,這首詞有兩個版本,另一個結(jié)尾句是'嬌柔懶起,簾幕卷花影'、
四、張先其他詩詞作品中的影張先這三個異常優(yōu)秀的”影“,是從很多的作品中挑選出來的三個佳句,張先還有一首詞中的”影“寫得也非常好,甚至被人稱為可以與“三影”合稱“四影”。這是《木蘭花·席上贈同邵二生 》中的一句:中庭月色正清明,無數(shù)楊花過無影。
除了這四首有名的”影“,張先還有三十多個”影“,例如:
相比較而言,比起前面的”四影“,略微有些遜色。其中”浮萍破處見山影““云破月來花弄影 ”有異曲同工之妙。能看出來,張先真得很喜歡用”影“這個字,難怪會提煉出“云破月來花弄影 ”這一類的佳句。 五、”影“以外的佳作張先除了這些”影“以外,它還有很多佳作流傳下來,其中更有一首詞讓歐陽修嘆服。 1、不如桃杏,猶解嫁東風(fēng)。 南宋范公偁(1126-1158)《過庭錄》記錄了一個故事:
張先的這首詞流傳于世,歐陽修讀到以后愛不釋手,可惜他沒有見過張先。有一天看門人通報說有一個張先的人來拜謁,歐陽修激動得鞋都沒穿好就出門迎接,嘴上還說著:這是“桃杏嫁東風(fēng)”郎中來了。 《一叢花》:
這首詞妙在末句:沉恨細(xì)思,不如桃杏,猶解嫁東風(fēng)。修辭中有一種叫做:比擬,比擬有兩種,其一是將物擬人(物有人的特征),其一將人擬物(人有物的特征)。這句”不如桃杏,猶解嫁東風(fēng)“兼有兩種比擬,先是將人擬物:不如桃杏,然后將物擬人:猶解嫁東風(fēng)。 最后三句化用李賀《南園》 "可憐日暮嫣香落,嫁與東風(fēng)不用媒" ,而李賀只用了一種比擬,因此張先更勝一籌,轉(zhuǎn)進(jìn)轉(zhuǎn)出,絕妙無比。 2、心似雙絲網(wǎng),中有千千結(jié) 昨天老街寫了一篇《飛紅萬點愁如海 一篇短文看明白 詩詞創(chuàng)作如何用好明喻隱喻和借喻》。從張先《一叢花》中可以看到”不如桃杏“之比,這首《千秋歲》也有一個絕妙的比喻:心似雙絲網(wǎng),中有千千結(jié)。
這首詞惜花傷春,和上一首相似的是也有相思之意。李賀說:天若有情天亦老,但是在張先這里,天不會老,情也不會絕。心似雙絲網(wǎng),絲、思 ,諧音雙關(guān)。中有千千結(jié),如此牢固,所以情難絕。這個比喻雖然沒有一叢花那么復(fù)雜,卻新警奇拔,成為點睛之筆。 結(jié)束語說張先,不能不提柳永,張先比柳永(約984年—約1053年)小幾歲,但是兩個人的際遇完全不同。柳永幾乎落魄終生,暮年中第卻一直沉于下僚,傳說柳永死后還是樂工歌妓湊錢下葬的。而張先頗受晏殊的賞識,雖然40歲中第,但是一直到74歲才致仕,生活優(yōu)渥。二人都對慢詞有開拓之功,提高了慢詞的地位,有承前啟后之功。 晁無咎評價二人的區(qū)別說他說:
柳永仕途運蹇,有一個原因就是詞作過于俚俗和不羈,因此晁無咎說”子野韻高,是耆卿所乏處“。傳說當(dāng)年柳永因作詞得罪了宋仁宗,“久困選調(diào)”,柳永去走晏殊的門路碰了釘子。
不但晏殊瞧不上柳永,蘇軾也曾告誡秦觀不要學(xué)柳永的詞風(fēng),北宋主流的士大夫們對于柳永總是高高在上的態(tài)度。而張先恰是主流這一派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