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神都洛陽,歷代皇陵很多,有一座唐朝皇陵卻來歷特別。 唐恭陵位于洛陽偃師緱氏鎮(zhèn)東北的滹沱嶺上,這里也是取經(jīng)唐僧的老家。神道兩邊立有望柱、翁仲、石獅、天馬等石雕。陵前有塊“睿德紀(jì)碑”。 碑文記述:“天后心纏積悼,痛結(jié)深慈,相鳳(闕)泣昔周(闕)言朕之至懷,不欲違其心許。故由舊命,爰贈尊名,粵以吉辰,乃謚為孝敬皇帝。其葬事威儀,及山陵制度,皆準(zhǔn)天子之禮?!?/p> 歷史上,后代皇帝追謚父輩甚至幾代為皇帝例子很多,是后輩子孫稱帝后表現(xiàn)孝道的一種慣例。追謚自己兒子卻僅此一例。清代歷史學(xué)家趙翼在《廿二史札記》批評唐高宗這樣做有違禮制,簡直是荒誕不經(jīng)。清末歷史學(xué)者蔡東藩《唐史演義》稱這件事從古未有先例。 故事從武則天說起,這個女人具有罕見聰明才智,后來曾獨創(chuàng)了18個漢字,還有個人書法詩作流傳至今。還有超強的生育能力,生了4個兒子2個女兒。此外政治能力出眾,能處理國事。還有82歲的超常壽命。 李弘,652年出生。655年母親成為皇后,655年被立為太子。李弘幼為儲君,深得父皇寵愛與重視。高宗評價:“十分仁孝,接待大臣符合禮節(jié),從不曾有過失。” 李弘從小學(xué)習(xí)《春秋》、《禮記》等儒家經(jīng)典,郭瑜、許敬宗、許圉師、上官儀、楊思儉等賢臣輔佐,養(yǎng)成了仁德的性格。李弘做太子期間,多次上書進諫為百姓減輕負擔(dān),還敢于仗義執(zhí)言,上書請求允許被囚禁的蕭淑妃兩個女兒出嫁。 675年,李弘在洛陽城西皇家園林芳華苑猝然離世。 李弘年僅23歲突然離世,死因后世爭議。《新唐書》和《唐會要》認為可能被武則天鴆殺。也有史料記載,4年前李弘就已經(jīng)癆瘵(肺結(jié)核)纏身。古代這種病無法治療,很多早亡。 李弘太子去世后,按規(guī)制要附葬太宗昭陵。唐高宗非常悲痛,追封太子為皇帝,這樣就無法歸葬昭陵了。恭陵封土全部用粘度較高的紅褐生土夯筑而成,堅硬密實。紅褐土當(dāng)?shù)貨]有,要從50公里外的嵩山運來,填充墓穴所用大量砂子要從十幾華里外的洛水邊運來。建陵征用了山西、河南等地一萬多名民夫,又調(diào)來龍門石窟的大批工匠,以加快施工進度。 李弘死后,次子李賢為太子,不久被廢殺掉。此后三子李顯和四子李旦先后為帝,武氏66歲時自己為帝。唐高宗的4個庶子,除了次子李孝早死外,李忠、李上金、李素節(jié)均被武氏殺死。她自己4個兒子,李弘和李顯也死于非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