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有“四絕”,除了大家都知道的洛陽牡丹,洛陽龍門石窟,你能說出其他兩絕么?“面條放壞才來賣,喝湯無勺蹲門外,低腦廝跟滿嘴帶,皇帝拿來腳下踩,石頭開花不奇怪……“洛陽八大怪”,你能說全乎嗎? Part 1 洛陽四絕 龍門石窟龍門石窟位于洛陽市南十三公里處,鑿于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公元494年),直至北宋,現(xiàn)存佛像十萬余尊,窟龕二千三百多個。 魏窟——公元495年魏宗室丘慧成開始在龍門山開鑿古陽洞,500--523年魏宣武帝、魏孝明帝連續(xù)開鑿賓陽洞的北中南三個大石窟,石陽洞和賓陽洞的修建共費人工80萬以上,還開鑿了藥方洞和東魏時開鑿的蓮花洞等石窟。
洛陽正骨千載奇術(shù)、單傳秘訣,傷筋動骨,再造建功。與時俱進,老樹新花。 相傳,清代嘉慶年間,郭家先人曾經(jīng)救助過一個過路的外鄉(xiāng)乞丐。為報答救命之恩,乞丐將一套正骨手法秘籍與秘方傳授給了郭氏先祖。從此,郭家人開始使用這套手法為民眾看病,而且在一開始就立下了對內(nèi)“傳男不傳女”、對外“看病不要錢”的家規(guī)。 河南省洛陽平樂正骨正元堂 到了郭氏第5代傳人郭燦若的時候,一場凸現(xiàn)的危機卻為“郭氏正骨術(shù)”在中原一帶聲名遠揚創(chuàng)造了一個契機。原來,當(dāng)時郭燦若身患絕癥且子嗣尚幼。在不得已的情況下,郭燦若打破了傳男不傳女的祖訓(xùn),把絕技傳給了夫人高云峰,其中不僅有正骨手法,還有秘傳的藥方。按“郭氏正骨術(shù)”理論:筋骨受傷,主要癥結(jié)在于氣血。因此治療應(yīng)本著內(nèi)外兼顧的原則,著重于修復(fù)體內(nèi)氣血,從根本上治療骨傷。 按常理,這樣的絕活都應(yīng)是在家族內(nèi)部秘密傳承的,但在新中國成立后,高云峰為了讓更多百姓受益,力排眾議,做出了一個驚人的決定,把郭氏祖?zhèn)鞫儆嗄晁幏将I給國家、公布于世。 洛陽牡丹洛陽地脈花最宜,牡丹尤為天下奇,由于洛陽氣候溫和,雨量適中,土地肥沃,加之園藝大師們巧植善種,培育出許多色,型皆佳的珍品,使牡丹變異千種,名品日增,譽滿全國,遂有“洛陽牡丹甲天下'之稱。
今日牡丹花更好,五洲四海爭相來。在洛陽牡丹盛開的日子里,花開如海,人似潮涌。九衢游人慕名而來,還有許多外國朋友和僑胞,跋山涉水,遠渡重洋,來觀賞洛陽牡丹的獨特風(fēng)采,都為這'花中之王'所傾倒,所陶醉,真乃是'花開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 洛陽水席所謂'水席'有兩個含義:一是全部熱菜皆有湯-湯湯水水;二是熱菜吃完一道,撤后再上一道,向流水一樣不斷地更新。全席共設(shè)24道菜,包括8個冷盤、4個大件、8個中件、4個壓桌菜,冷熱、葷素、甜咸、酸辣兼而有之。
洛陽水席,歷史悠久,古今馳名。千年以來,久傳不敗。紅白大事,宴請賓客,率先用之。所謂“水席”,有二層含義。一是以湯水見長,二是吃一道換一道,一道道上,象流水一般,故名“水席”。 Part 2 洛陽八怪 洛陽八大怪,是指在以洛陽為中心的河洛地區(qū)出現(xiàn)的八種獨特的民風(fēng)民俗。由于氣候、經(jīng)濟、文化等多方面的影響,洛陽地區(qū)在衣、食、住、行等方面,形成了一些獨特的生活方式。有著豐厚歷史文化積淀的洛陽地區(qū),沿襲歷史民俗,形成了生動有趣“八大怪”。 第一怪:面條放壞才來賣 洛陽漿面條又稱漿飯,是河南洛陽民間的漢族傳統(tǒng)面食。因酸味獨特而受到洛陽人甚至是外國人的喜愛。漿面條的配料是關(guān)鍵,因為煮漿面條的不是常用的清水,而是一種特制的酸味豆?jié){(也稱酸漿)。正是因為這種發(fā)酵的酸漿,讓外地人猛一下聞到,還以為是面條放壞了。但是,在吃的時候它的酸味幾乎都化解在料上,立時會覺得余香滿口,回味無窮。 此外,洛陽漿面條還有一個特點,放涼后重新加熱食用更有味道。因此民間有“漿飯熱三遍,拿肉也不換”、“漿飯熱三遍,金子也不換”、“漿飯熱三遍,給個縣官也不干”等多種說法。 第二怪:喝湯無勺蹲門外 洛陽號稱“湯城”,無論驢肉湯、牛肉湯、羊肉湯、豆腐湯等等,洛陽的湯都有獨特的風(fēng)味。外地人喝湯其實是湯為輔、料為主,而洛陽人喝得就是湯,料是很少很少的,而且洛陽人喝湯不講究店的排場,要的是湯的味道,即使在深巷角落里照樣不愁沒人來,湯就是洛陽飲食文化的最鮮明特點! 在洛陽喝湯還有一些匪夷所思的“湯的故事”,其一:加湯不要錢。其二:湯館多得數(shù)不清。其三:喝湯用筷子。其四:有凳子不坐蹲起來。這些都是老洛陽的湯客一直以來的吃法。 第三怪:低腦廝跟滿嘴帶 洛陽話是洛陽地區(qū)所通行的口語,區(qū)別于外來移民中普遍使用的普通話,屬于中原官話,在河南省內(nèi)屬豫西方言。 區(qū)別于普通話的四聲,洛陽話中只有平聲、上聲、去聲等三聲,中古漢語中的入聲已經(jīng)消失,但與普通話一樣存在輕聲。 洛陽話中保留了相當(dāng)多的特有詞匯,動詞居多,其中很多沒有相對應(yīng)的漢字。 例如: 廝跟,si gen = 一起; 例如,ra倆廝跟著去。(人家兩個人一起去) 低腦,di nao = 頭;例如,大頭兒子和小頭爸爸用洛陽話說就是大低腦兒子和小低腦爹。 第四怪:皇帝拿來腳下踩 洛陽有著5000多年文明史、4000年的建城史和1500多年的建都史,先后有105位帝王在此定鼎九州。目前擁有三項世界文化遺產(chǎn),沿洛河兩岸分布著夏都二里頭遺址、偃師商城、東周王城、漢魏故城、隋唐洛陽城等五大都城遺址和邙山古墓群。 邙山是洛陽北面的天然屏障,也是戰(zhàn)略要地。 俗諺說:“生在蘇杭,死葬北邙”。 邙山是古代帝王理想中的埋骨處所,也是世界上古代陵墓分布較為集中的地區(qū)之一。有東漢、曹魏、西晉、北魏四朝十幾個帝王的陵墓及皇族、大臣的陪葬墓,總數(shù)在千座以上。邙山上,大大小小的土包,就是歷朝歷代帝王將相、達官顯貴的墓冢。 如今,洛陽的開發(fā)漸漸向邙山上發(fā)展,因此,有了“皇帝腳下踩”的戲言。 第五怪:湯湯水水一道菜 洛陽水席是河南洛陽一帶特有的漢族傳統(tǒng)名宴,屬于豫菜系。洛陽水席始于唐代,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是中國迄今保留下來的歷史最久遠的名宴之一。它有兩個含義:一是全部熱菜皆有湯-湯湯水水;二是熱菜洛陽水席吃完一道,撤后再上一道,像流水一樣不斷地更新。 全席共設(shè)24道菜,冷熱、葷素、甜咸、酸辣兼而有之。上菜順序極為考究,先上8個冷盤作為下酒菜,每碟是葷素三拼,一共16樣;待客人酒過三巡再上熱菜:首先上4大件熱菜,每上一道跟上兩道中件(也叫陪襯菜或調(diào)味菜),美其名曰'帶子上朝';最后上4道壓桌菜,其中有一道雞蛋湯,又稱送客湯,以示全席已經(jīng)上滿。 第六怪:牡丹多的像種菜
“春來誰作韶華主,總領(lǐng)群芳是牡丹”。洛陽牡丹花朵碩大,品種繁多,花色奇絕,有紅、白、粉、黃、紫、藍、綠、黑及復(fù)色等多個品種。洛陽牡丹以其悠久的栽培歷史和眾多的品種、宏大的生產(chǎn)規(guī)模、豐富的野生資源、高超的栽培技藝、日臻完善的科學(xué)理論體系以及具有深邃內(nèi)涵的牡丹文化,在國際園藝界及文化界享有崇高地位。 第七怪:石頭開花不奇怪
洛陽得天獨厚的觀賞石資源和深厚的賞石文化積淀,吸引了各地的收藏名家和愛好者前來采集、選購和進行學(xué)術(shù)交流,推動了洛陽賞石文化產(chǎn)業(yè)的發(fā)展。 第八怪:啤酒一瓶倒下來 在洛陽,洛陽宮啤酒被洛陽人戲稱為“奪命11度”。 有網(wǎng)友戲言:8瓶下去后,眩暈6小時,膽量加+200%,物理抗性+30%,物理輸出+40%,攻擊速度-50%,力量加+20%,敏捷度-40%,智力-50%,走直線能力-80%,真心話+70%,大冒險+60%,吹牛能力+100%;洛陽宮配燒烤,外地人全干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