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jīng)》,是春秋時(shí)期老子(即李耳)所作的哲學(xué)著作,其內(nèi)容涵蓋哲學(xué)、倫理學(xué)、政治學(xué)、軍事學(xué)等諸多學(xué)科,被后人尊奉為治國、齊家、修身、為學(xué)的寶典。 魯迅先生曾言:不讀《道德經(jīng)》,不懂人生真諦。 今天與大家分享《道德經(jīng)》其中的七大人生哲理,句句蘊(yùn)含人生真諦! 一、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這句話出自《道德經(jīng)·五十六章》,意思是說凡是知曉天地萬物變化的人,也就知道不能描述其本質(zhì),故而不言。 言者不知,則是能描述天地間的道理,卻不能知曉天地變化的本質(zhì)。 只有摒棄一切感知,停止向外追求,才能求得內(nèi)心的寧靜清澈,所以,要平一致,不看重誰,不輕視誰,這樣便可被天下人所尊貴。 二、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于道。 這句話出自《道德經(jīng)·八章》,意思是說人們的善德,像水一樣。 水是萬物之源,可它卻滋養(yǎng)萬物而于世無爭,始終保持一種平常心態(tài),同時(shí)水處于眾人喜歡的低處,所以接近于道。 人的成功之道與水一樣,至柔至剛皆在一念之間,或許有的人此刻正面臨困境,但是人生的道路不止一條,具有“強(qiáng)者”的資本而保持“弱者”的姿態(tài),這其實(shí)是一種人生智慧。 三、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 這句話出自《道德經(jīng)·二章》,意思是說天下人都知道美之所以為美,是因?yàn)橛谐舐拇嬖?,而人們知道善之所以為善,那是因?yàn)橛袗旱拇嬖凇?/span> 萬事萬物皆相對,自古便有“善有善報(bào),惡有惡報(bào)”之說,每個(gè)人對于事物的看法不同,所得到的結(jié)果也不同。 達(dá)摩祖師也說過,行善不能總掛在心里,你做了多少善事,感覺自己多么的偉大,其實(shí)這樣的善,是虛偽的,也是沒有意義的,一切隨緣。 四、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這句話出自《道德經(jīng)·六十四章》,意思是說合抱的粗木,是從細(xì)如針毫?xí)r長起來的;九層的高臺,是一筐土一筐土筑起來的;千里的行程,是一步一步邁出來的。 做人做事,貴在堅(jiān)持,萬事從頭難,再艱難的事情,只要持續(xù)不懈的行動,必能有所成,萬事起于忽微,量變才能引起質(zhì)變。 五、寵辱若驚,貴大患若身。 這句話出自《道德經(jīng)·十三章》,意思是說世人因?yàn)椤皩櫋薄叭琛被蚋吲d,或失落,一顆心隨著外界影響而變來變?nèi)?,得不多片刻安寧,這樣做的后果就是喜怒無常,悲歡不定,就像生了大病一樣。 其實(shí)人們有這種心理因素還是在于太高看自己了,任何事物,如錢財(cái)、名譽(yù)、地位等,每天執(zhí)著于這些,內(nèi)心得不到自由,其實(shí)到頭來不過是“鏡花水月”罷了,不值得我們過多重視。 六、甚愛必大費(fèi);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 這句話出自《道德經(jīng)·四十四章》,意思是說越是讓人喜歡的東西,想得到它就必須付出代價(jià);珍貴的東西收藏得越多,在失去的時(shí)候也會讓人感到越難過,所以人要知道滿足,懂得適可而止,如此才可長久。 很多時(shí)候,人們喜歡的東西,珍藏的事物一旦失去,便怨天尤人,與其那樣,還不如學(xué)會知足,滿足眼前,知足的人不會受到屈辱,而懂得適可而止的人不會招致危險(xiǎn), 生活得更長久。 七、民之從事,常于幾成而敗之。慎終如始,則無敗事。 這句話出自《道德經(jīng)·六十四章》,意思是說在人們即將事業(yè)成功之時(shí),卻突然放棄了,功虧一簣。而如果做事始終如一,持之以恒,就不會失敗了。 在很多情況下,人們之所以會面臨失敗的困境,并不是說外界因素影響多么大,而是自己是否能夠遵循自然規(guī)律,是否能有始有終。 作者:高豆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