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外,雨淅淅瀝瀝,耳邊循環(huán)著河圖的那首膾炙人口的《第三十八年夏至》,悠揚的旋律,獨特的嗓音,把我們帶入一個說不清年代、講不清故事、忘不掉故人的世界。 下意識的抽出一根煙,含在嘴里,再熟練的掏出打火機準備點燃的一瞬間,突然心里咯噔了一下,透過抽屜一角,一頁頁泛黃的信紙疊層了厚厚的一摞,信紙旁邊還擺放著那年她親手折的千紙鶴。 站在教室門外的欄桿邊向南望,是我們在繁忙的學習中唯一的消遣。 有一次,她趁四周沒人,壓低聲音悄悄說,你把我送你的東西都要好好留著,我們現(xiàn)在都要好好學習,等我們倆都考上了,就可以光明正大的談戀愛嘍。 我倆相視一笑,仿佛當年的地下黨在交接機密一般。 每次從食堂打飯回來,她總是時不時的多買一個雞蛋,然后,走到我面前故意說,哎呀今天又多買了個雞蛋,你看我也吃不完,扔了怪可惜,就送給你吧,好歹也不算浪費哈。 有時是雞蛋,有時候是面包,有時候是熱乎乎的一杯皮蛋瘦肉粥,她知道我喜歡吃咸的。 我呢,也很識趣,也會時不時的多買一點我吃不了的小零食或者是我不愛吃的水果,然后請她幫個忙消滅一下,恰巧這些零食和水果反而都是她喜歡吃的。 縱使那樣,她也會故意面露難色,不情愿的說,哎呀,我才不幫你,人家姑娘家零食吃多了可是要長胖呢,我可不想長胖。 其實我知道,她是想讓我再多說兩句,然后呢我就會說,我看那賣東西的阿姨挺辛苦呢,心想多買點,也算是獻愛心了,誰曾想,買多了,又吃不完,你就幫個忙嘛。 她這個時候就會笑嘻嘻一邊伸出手接?xùn)|西,一邊碎碎念著下不為例,雖然這個情節(jié)已經(jīng)演了很多次了。 秋天的夜里時不時的總會涼涼的飄著細雨,而路燈下,一位賣烤紅薯的阿婆,總是待到很晚還舍不得離去。這個年紀按說該是享受天倫之樂的年齡,不知道是為了減輕孩子們的負擔,還是迫于生計。 每次下了晚自習,她總會習慣性的買個一兩塊、三四塊,自己吃一塊,然后剩下的分享給她的舍友,遇到下雨天有時候會買的更多,甚至是把剩下的全買了。 有一次我實在是忍不住了,就問她,你那么喜歡吃烤紅薯呀。她說,哎呀,你可真笨,我并不是有多喜歡吃,我只是看著阿婆那么辛苦,盡些微薄之力,想讓阿婆能早點回家,難道你不想早點回家呀。我不禁心頭一陣感動,沒曾想,這個性格大大咧咧的女孩兒私底下竟然還有如此溫柔的一面。 我真想對她說,如果每天都能看到你的話,那我可是真的不想早點回家呢。 電話突然想起,妻子打來的,接通電話,只聽那邊說,我這里買了些生活用品,挺多的不太好拿,你快下來接我下。 看了下窗外,剛好雨停了,我把那截快要被含斷了的煙,輕輕重新放回煙盒,斷然沒有了想抽煙的欲望,這時我才突然意識到,這種感覺已經(jīng)是很久沒有過了。 那年,正值少年,天空很藍、河水很清,我們的世界很干凈,純潔的不沾染一絲塵埃。 作者:水生 |
|
來自: 筆下文化網(wǎng) > 《情感日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