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幅作品上,對正文、落款、印章等的總體設(shè)計,便是我們常說的“章法”。章法對書法作品的影響很大,因為它直接決定了書法作品的整體感受,而人們在欣賞一幅書法作品時,往往最先注意的便是整體感覺。所以,章法是書法學(xué)習(xí)的一個重要內(nèi)容,必須高度重視。以下,我們由正文、款識、印章三方面來淺談一下書法的章法問題。 正文正文是一幅書法作品的核心和關(guān)鍵,必須最為重視。(一)字體大小的問題。正文的字必須最大、最顯眼、占的空間最大。正文是作品的主體,是戲臺上的主角,其他東西都只是對正文的裝飾,是使正文顯得更加完美的,是龍?zhí)住?/p> (二)疊格子的問題。疊格子沒有一個標(biāo)準(zhǔn)的范式,重要地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又需要勤加思索與實踐,以提高熟練度。比如唐楷方正,須正方形格或稍長稍扁,有行有列;魏晉小楷有行而無列;隸書多應(yīng)疊為豎長行格;行書草書則應(yīng)折行而不折列,甚至不用格子。另外疊格子要注意落款的安排。 (三)正文形式。這與疊格子密切相關(guān),是疊格子格式的原因。楷書間距一致,故而使用正方形格;小楷有行無列;隸書行距小而列距大;行書草書字體連綿而較為放縱,不宜有格子束縛;等等。 款識款識內(nèi)容的補充說明,也能對作品加以裝飾。在一定程度上,一幅書法作品必須有款識才能算是完整。 (一)題款的位置與大小。無論是上款還是下款,都需要略低于正文,不可齊平,更不可超出正文的高度。上款整體應(yīng)比下款高。由于款識是次要部分,所以字體需要小于正文(等于情況少,大于者沒有)。但是也不可過小,需要根據(jù)最佳的觀賞效果選擇最優(yōu)的字體大小。 (二)款識的字體。字體總體來講原則是與正文一致或正文年代之后的字體。正文為篆書,題款用篆書、隸書、行書或楷書;正文為隸書,題款用隸書、楷書或行書;正文為章草,題款用縣章草;正文為今草,題款用今草;正文為狂草,題款用狂草;正文為行書,題款用行書;正文為楷書,題款用楷書或行書。 (三)款識的內(nèi)容。題款應(yīng)當(dāng)對正文加以補充。最簡單的是窮款,只需題上作者名號;稍多可以題上寫作時間、地點、目的等;甚至可以寫自己對正文內(nèi)容的見解、感情等等,使字?jǐn)?shù)十分多??钭R的內(nèi)容須根據(jù)正文與紙面來確定,字?jǐn)?shù)也須具體分析??傮w講,款識需要起到裝飾作用,需要典雅有致。 印章印章在作品中有畫龍點睛的作用,印章用得好,可以與白紙黑字交相輝映,使作品更加美觀精致。 (一)名章。名章一般為正方形,蓋在作者名字之下,可一方或兩方。名章的內(nèi)容一般為作者的姓、名、別號、筆名等。如果一方印,則朱白文皆可;兩方印須一朱一白,姓在上名在下、名在上別號在下、白文在上朱文在下。 (二)閑章。引首章須蓋在作品的右上方,位置略低于正文,需注意如上款題有人名則不可用引首章,不然顯得不尊重;壓角章蓋在作品的右下,與引首章上下對稱;腰章蓋在正文右部中間。壓角章和腰章都用于使作品平衡,應(yīng)當(dāng)靈活使用。 (三)印章中不可缺少的使名章,閑章處于次要地位,一定程度上屬可有可無。印章的大小須與款識的字差不多,不可相差過大。一幅作品上印章不可以太多,因為印章畢竟是裝飾。我們現(xiàn)在看見古帖上的印章,是千百年流傳中歷代收藏與欣賞者蓋的,并非作者本人所為。 (四)閑章的內(nèi)容。閑章的內(nèi)容最好與正文相符合。如正文“詩書載道”,引首章為“文氣”,可以與正文相得益彰;如果引首“龍馬精神”,那便大煞風(fēng)景了。有條件的話可以準(zhǔn)備許多閑章以適應(yīng)各種書寫內(nèi)容。 以上便是本人對書法作品章法的一些淺薄見解,在實際應(yīng)用中,可以根據(jù)實際情況,加以使用或略加調(diào)整,但總體思想是實事求是、力求美觀大方與和諧。章法對作品的影響很大,必須細(xì)加鉆研,勤加練習(x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