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簡《保訓(xùn)》 原文: 惟王五十年,不豫,王念日之多歷,恐墜寶訓(xùn),戊子,自靧水,己丑,昧[爽]……[王]若曰:“發(fā),朕疾壹甚,恐不汝及訓(xùn)。昔前人傳寶,必受之以詷,今朕疾允病,恐弗念終,汝以書受之。欽哉,勿淫!昔舜舊作小人,親耕于歷丘,恐求中,自稽厥志,不違于庶萬姓之多欲。厥有施于上下遠邇,乃易位邇稽,測陰陽之物,咸順不逆。舜既得中言,不易實變名,身茲備惟允,翼翼不懈,用作三降之德。帝堯嘉之,用受厥緒。嗚呼!發(fā),祗之哉!昔微假中于河,以復(fù)有易,有易服厥罪,微無害,乃歸中于河。微志弗忘,傳貽子孫,至于成唐,祗備不懈,用受大命。嗚呼!發(fā),敬哉!朕聞茲不舊,命未有所延。今汝祗備毋懈,其有所由矣。不及爾身受大命,敬哉,勿淫!日不足,惟宿不詳。” 白話: 惟王五十年,文王的病情不見好轉(zhuǎn),王考慮到生病耽誤的日子已經(jīng)很多了,如果疾病再不見好轉(zhuǎn),會耽誤有關(guān)《保訓(xùn)》的事情。 戊子日,王自洗其面。己丑日,天剛蒙蒙亮?xí)r……(文王)說道:“發(fā)(指周武王姬發(fā)),我的病越來越嚴重了,恐怕來不及對你傳授訓(xùn)導(dǎo)。以前人們傳授《保訓(xùn)》,必定要由前人親口傳授,如今朕病重,恐怕口授是完不成了,你就以書簡的形式來接受吧。 敬畏啊!不要輕視怠慢!舜過去只是一個普通百姓,親自在歷丘這個地方墾荒種地,恐怕就是為了得到《中》。舜對照《中》自我省察自己的過去與志向,驗證天下百姓的追求與欲望,既驗證古往今來的歷史,也驗證眼前的事情,用來預(yù)測任何陰陽之物,都能夠驗證而沒有不對的。 舜得到《中》的內(nèi)容后,不改變《中》的實際內(nèi)容改變了名稱,走到那里都要隨身待著,對于《中》,舜益加佩服與相信,努力研究而不懈怠,使自己獲得了天地人三才極深的修為與品德。帝堯夸贊舜,讓舜繼承帝王大統(tǒng)。 啊!發(fā)(指周武王姬發(fā)),要有志氣于《中》?。∵^去,上甲微從河部落那里借來《中》,以報復(fù)殺害自己父親的有易部落,有易服其罪,上甲微沒有滅亡有易。之后上甲微把《中》還給了河部落。 上甲微牢牢記住了《中》的內(nèi)容,并且傳遺給子孫,一直到成湯,研究探討,不敢懈怠,其作用是使成湯得到天下。 ?。“l(fā)(指周武王姬發(fā)),要信奉《中》啊!朕知道《中》的知識時間不長,命中還沒有讓我趕得上仔細研究。如今你要信服,要立志研究,不要懈怠,依靠它就能夠?qū)崿F(xiàn)你的志向。我看不到你得到天下了,你要敬奉《中》,不要怠慢。 沒過幾日,文王就去世了。天上的星象也顯示不吉祥。 要點解析: 一、周文王沒有把《周易》叫作《周易》,而是稱作《中》。 大眾普遍認為《中》就是中國,李學(xué)勤也是這么認為的,因為懂易經(jīng)技術(shù)操作的人很少,不懂易經(jīng)去研究易經(jīng)的史料會比較困難。 “中”字,甲骨卜辭中寫成方框,銅器銘文中寫成圓圈。不是因為是兩種文字,才有“方中”和“圓中”兩種“中”字,是《中》本身就有方圓,本身就是內(nèi)方外圓這樣的結(jié)構(gòu)。我們知道中國的漢字出自圖畫。漢字的形成是在漫長的圖畫記事基礎(chǔ)上,把圖畫儉省為筆畫的結(jié)果。這個“中”字就是由一幅圖畫而來。由于這幅圖畫的特殊性,即有時候用方,有時候用圓,就形成了“方中”、“圓中”兩種“中”字。 接觸過《易經(jīng)》的人們,已經(jīng)知道“中”這個字,或者說把“中”這個字恢復(fù)為圖畫時,使用的圖畫畫面是《易經(jīng)》中的《先天六十四卦方圓圖》。有了解《易經(jīng)》歷史的人們會說,易經(jīng)中的《先天六十四卦方圓圖》,出現(xiàn)于宋代,而“中”這個字的歷史要古老得多,用宋代出現(xiàn)的東西去證明遠古文化,這是顛倒本末。 我們再回頭分析“中”字原始寫法的三個要素:其最重要的組成部分是一道豎畫。這一道豎畫是什么,是不是就是《易經(jīng)》中的“一畫開天”?豎畫的中間有個圓圈或方框,是不是指向《易經(jīng)先天六十四卦方圓圖》中存在的一方一圓兩種形態(tài)? “中”字,是一幅太極圖案。《易傳·系辭上》載:“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太極”指什么?太極這個概念,來自“中”中的一豎,又可以稱作大極、立極、天軸、黃道。兩儀指什么?指一豎隔開的兩邊,一邊為陰儀,一邊為陽儀,春夏二季為陽儀,冬秋二季為陰儀。四象指什么?指每一儀中包含四卦,陽儀中有乾、兌、離、震四卦,陰儀中有巽、坎、艮、坤四卦。八卦指什么?指兩儀共有八卦。在“圓中”中,“中”中的一豎為太極,兩儀的陰儀居左、居西方,為冬秋,四象為巽、坎、艮、坤四卦;兩儀的陽儀居右,居?xùn)|方,為春夏,四象為乾、兌、離、震四卦。在“方中”中,“中”中的一豎不是豎著的,而是橫著的太極,兩儀的陰儀居上方,為冬秋,四象為坤、艮、巽、坎四卦;兩儀的陽儀居下方,為春夏,四象為乾、兌、離、震四卦。 以上是“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這一《易經(jīng)》著名論述的真實含義。 我們?nèi)粘J褂米疃嗟倪@個“中”字,就是一幅《易經(jīng)先天六十四卦方圓圖》,就是一幅太極圖,就是一副太極圖案的筆畫化,就是民族的文化圖騰。 中國,古時通常泛指中原地區(qū),是指古代華夏族在中原黃河流域一帶創(chuàng)立國家,它不僅僅是因為居天下之中而稱中國,更是因為它擁有《中》文化而稱中國。 二、周文王不曾演易。在周文王認為,演易的是舜帝。 清華簡《寶訓(xùn)》關(guān)于舜的一段話是:“欽才,勿輕!昔舜舊作小人,親耕于鬲茅??郑蟆吨小?。自詣氒志,不違于庶萬眚之多欲。氒又施于上下遠埶,迺易立埶詣。測侌(陰陽)之勿,咸川不(逆)。舜既得《中》言,不易實,覍名。身滋備(服)惟允,翼翼不解,用作三降之德。帝堯嘉之,用受氒緒。” 其中“氒又施于上下遠埶,迺易立埶詣。測侌(陰陽)之勿,咸川不(逆)。舜既得《中》言,不易實,覍名”一句話,極其重要。 “昔舜舊作小人,自詣氒志,不違于庶萬眚之多欲???,求《中》?!薄靶∪恕敝钙胀ò傩铡⑵胀ㄈ?。作為一名普通百姓的舜,研究當(dāng)時的易經(jīng)《中》,這里告訴我們的是:舜是作為普通百姓研究和掌握了易經(jīng)的第一人。這打破了歷史上長久以來的一個認識,認為《易經(jīng)》是王室之物,只有統(tǒng)治者才有學(xué)習(xí)和掌握它的權(quán)利。 舜之前是堯。黃帝傳位給高陽(顓頊帝),高陽傳高辛(帝嚳),高辛傳摯,摯傳放勛(帝堯),堯傳重華(帝舜)。顓頊是黃帝的孫子,是黃帝直系第三代、第二個王。帝嚳與顓頊是同一代人。摯做王的時間很短就把王位給了同一輩分的堯。堯是黃帝直系第四代,第五個王。 在黃帝直系四代人統(tǒng)治天下期間,有一個非常特殊的現(xiàn)象,即隱遁之風(fēng)盛行。 《莊子》中記載了一個人物許由,就是摯與堯禪位期間的事情,《尚書》中記載的堯舜禪位、舜禹禪位,都是當(dāng)時的真實情景。王之間如此,各部落、方國中,放棄王位、禪讓王位,也是一種普遍現(xiàn)象。 造成這種視王位為臟物現(xiàn)象的原因有兩個,一是私有制的萌芽,二是傳說中黃帝修道所開風(fēng)氣。人生第一要事,是修道得道,而不是去當(dāng)官、做王。在中國,什么是修道得道?就是研究和掌握《易經(jīng)》,進入人與自然的自由境界。在黃帝影響下,隱遁修道者很多,成為《易經(jīng)》流落山林、民間的一大渠道,也應(yīng)該是舜作為普通百姓能夠得到《易經(jīng)》資源的渠道來源。 什么是測陰陽之物?就是《易經(jīng)》,就是清華簡《寶訓(xùn)》中周文王所稱的《中》。清華簡《寶訓(xùn)》記載周王文要把《易經(jīng)》以書簡形式傳授給周武王時,交代給武王說:“舜根據(jù)自己的意思,將《中》的序列施行了上下遠近的重新安放,尤其是將乾卦的位置,換位于近處,就是舜的意思。” “測侌(陰陽)之勿,咸川不(逆)”中的“川”,就是帛書《易經(jīng)》中川卦的“川”,就是通行本《周易》中的《坤》卦。 “測侌(陰陽)之勿,咸川不(逆)?!痹谒粗埃瑴y陰陽之物的《中》,大都是首重坤卦(母系文化),不是重視乾卦。“氒又施于上下遠埶”,是舜將《中》中的乾卦試著做遠近易位,試著放到不同的卦位上,最后“迺易立埶詣”,最后將《乾》卦安放在了前面最近的位置。 易經(jīng)中有“先天”、“后天”概念,《易傳》云:“先天天弗違,后天奉天時。”北宋以后出現(xiàn)有《伏羲先天六十卦方圓圖》以及《先天八卦圖》、《后天八卦圖》?!疤臁敝傅氖恰兑捉?jīng)》中“乾卦”的“乾”。從清華簡《寶訓(xùn)》中周文王介紹舜的故事來看,最初“先天”、“后天”概念的出現(xiàn),是發(fā)生在舜的身上。 “先天”、“后天”概念,看似簡單的八個經(jīng)卦的排列問題,卻也是演易上的大問題,是易經(jīng)八卦推演中把《乾》卦放到前面的位置上還是放到后面的位置上的問題,是先安置《乾》卦還是后安置乾卦的問題。先安置《乾》卦,即稱作先天;先安置《坤》卦,即稱作后天。我們今天常??吹降摹斗讼忍炝呢苑綀A圖》即先天。 “舜既得《中》言,不易實,覍名?!敝芪耐趵^續(xù)介紹舜對于《中》的改變?!吨芏Y?春官?大卜》載:“(大卜)掌三《易》之法,一曰《連山》,二曰《歸藏》,三曰《周易》。其經(jīng)卦皆八,其別卦皆六十有四?!薄捌浣?jīng)卦皆八,其別卦皆六十有四”,即“不易實”這是任何一位演易者都不能改變的,舜也沒有改變。舜卻首次以《乾》卦為首卦,將乾卦放到了最前面、最近的位置,并且將易經(jīng)改變了名稱,將《中》不在稱作《中》,而稱作《易》。“不易實,覍名”,即“不易實,變名”。 《周易·舊傳·系辭》載:“易之興也,當(dāng)殷之末世,周之盛德邪?當(dāng)文王與紂之事邪?”《史記?周本紀》載:“西伯即位五十年,其囚羑里,蓋益《易》之八卦為六十四卦。”現(xiàn)今的歷史記載古人把演易的實質(zhì),放在把八經(jīng)卦重為六十四卦上,“蓋西伯拘而演《周易》,把“文王重卦”作為文王演易內(nèi)容,這是嚴重偏離易學(xué)史的,錯誤的。 清華簡《寶訓(xùn)》告訴我們的是:周文王不曾演易。“朕聞茲不舊,命未有所延?!敝芪耐跞ナ乐埃玫健兑捉?jīng)》的時間不長,他沒有足夠的時間演易,他只是獲得了舜的易經(jīng)資料《中》,他只是學(xué)習(xí)研究了舜留下的易經(jīng)《中》。周文王在清華簡《寶訓(xùn)》中告訴我們:演易的人是舜,是舜將《中》的卦序做出了演易性質(zhì)的變易與調(diào)整。 清華簡《寶訓(xùn)》告訴我們的是:《周易》不是周代的產(chǎn)物,易經(jīng)的歷史要久遠得多,在商代之前,在夏代之前,在堯舜禹時代,就已經(jīng)是普通百姓可以學(xué)習(xí)、研究和掌握。清華簡《寶訓(xùn)》本身的價值,還解決了周代以前上古時期易經(jīng)就已經(jīng)存在的自古缺少典籍證據(jù)的證明材料。清華簡《寶訓(xùn)》的發(fā)現(xiàn),可以使我們的易學(xué)史,直接推到遠古。 |
|
來自: 369藍田書院 > 《養(yǎng)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