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腸天樞肺中府,小腸關元心巨闕。 膀胱中級腎京門, 膽日月肝期門尋。 脾募章門胃中脘,氣化三焦石門針。 心包募穴何處取,胸前膻中覓淺深。 十二腹募穴的解釋 腹募穴:墓穴在胸腹,所以概稱為“腹募”。募有“募結(jié)”、“募原”之意,謂經(jīng)氣結(jié)聚于此。十二臟腑各有一個募穴,它的名稱、部位均屬于循經(jīng)在胸腹的諸經(jīng)脈中,位置是以臟腑的位置而定的。凡在任脈經(jīng)上的都是單穴,在其他經(jīng)上的都是雙穴。它既是臟腑經(jīng)絡之氣匯集所在,又是臟腑生理功能的關鍵部位,所以也是特要穴之一。 《難經(jīng)本義》上說:“陰陽經(jīng)脈,氣相交貫,臟腑腹背,氣相通應?!敝赋鼋?jīng)脈、臟腑、背俞、腹募都互相通應。因此,內(nèi)臟有病時也可以在募穴上進行診斷和治療,單用募穴或募、俞同用。也有五臟有病,取背俞穴,這叫“陰病引陽”;六腑有病,取腹募穴,這叫“陽病引陰”的配穴方法。例如肺臟有病,可取背部肺的俞穴—肺俞。胃腑病變,可取腹部胃的募穴—中脘。因為俞穴和募穴是陰陽關系,募穴在前面屬陰,俞穴在背后屬陽,精氣在背部屬陽,經(jīng)氣是自陰走向陽,由陽走向陰,互相交通巡行的。 在利用募穴診斷時,要診募而查俞,診俞而查募,俞募互參。這對診斷來說是很重要的。日本醫(yī)家很重視腹診,幾乎沒診必按腹,有“診病必須候腹”之說。 臨床上也常見腹部胃的募穴中脘有壓痛時,往往背部的胃俞也有壓痛或變異的現(xiàn)象。其他如肝俞與肝募、心俞與心募等,均有互相對照診察之必要。此外還要注意募穴和經(jīng)脈其他特要穴的關系。常見肺的募穴中府壓痛時,在肺經(jīng)的絡穴也會出現(xiàn)反應;心的募穴巨闕有壓痛時,往往在心經(jīng)的原穴神門上會有異?,F(xiàn)象。因此,在診斷時要全面診斷,互相合參,才能得出全面的診斷。 大腸:天樞 1、促進腸道的良性蠕動、增強胃動力,緩解治療腹脹、腸鳴、繞臍痛、泄瀉、急性胃腸炎、小兒腹瀉、痢疾、便秘、膽囊炎、肝炎、腹水、腸麻痹、消化不良、惡心想吐等; 2、緩解治療月經(jīng)不調(diào),痛經(jīng),子宮內(nèi)膜炎,功能性子宮出血等; 3、緩解治療腎炎等。 肺:中府 1、消化系統(tǒng)疾?。焊姑?、消化不良、水腫、肺脹滿等; 2、呼吸系統(tǒng)疾病:咳嗽、肺結(jié)核、氣喘、支氣管炎、肺炎、哮喘、止咳平喘等; 3、其他:提高興欲、豐胸、治療高血壓、胸痛、肩背痛等; 按摩中府穴的功效:通經(jīng)活絡、疏散風熱、肅降肺氣、和胃利水、止咳平喘、清瀉肺熱、健脾補氣等。 小腸:關元
心:巨闕 1、緩解治療打嗝、胸痛、心痛、心煩、驚悸、胸滿氣短、咳逆上氣、腹脹暴痛、嘔吐、呃逆、吞酸、黃疸、泄利等; 2、緩解治療失眠多夢、健忘、癲狂、癇證等; 3、緩解治療口腔潰瘍、面色蒼白、膚色異常、粉刺等。 膀胱:中級 小便不利,遺溺不禁,陽痿,早泄,遺精,白濁,疝氣偏墜,積聚疼痛,月經(jīng)不調(diào),陰痛,陰癢,痛經(jīng),帶下,崩漏,陰挺,產(chǎn)后惡露不止,胞衣不下,水腫。 腎:京門 京門穴位配伍:京門穴配命門穴、身柱穴、筋縮穴緩解治療脊強脊痛。; 京門穴配三陰交穴、腎俞穴具有補腎壯腰的作用,主治腎虛腰痛; 京門穴配行間穴緩解治療腰痛不可久立仰俯; 京門穴配支溝穴、天樞穴、中脘穴具有寬腸通腑氣的作用,主治腹脹。 膽:日月 日月穴位配伍:日月穴配腕骨、膽俞穴緩解治療黃疸; 日月穴配期門穴、陽陵泉穴緩解治療膽石癥; 日月穴配支溝穴、丘墟穴治療脅脹痛; 日月穴配中脘穴、內(nèi)關穴治療嘔吐、納呆; 日月穴配膽俞穴緩解治療膽虛。 肝:期門 胸脅脹滿疼痛,嘔吐,呃逆,吞酸,腹脹,泄瀉,饑不欲食,胸中熱,喘咳,奔豚,瘧疾,傷寒熱入血室。 配大敦穴治疝氣; 配肝俞穴、公孫穴、中脘穴、太沖穴、內(nèi)關穴治肝膽疾患、膽囊炎、膽結(jié)石及肝氣郁結(jié)之脅痛、食少、乳少、胃痛、嘔吐、呃逆、食不化、泄瀉等。 脾:章門 腹痛,腹脹,腸鳴,泄瀉,嘔吐,神疲肢倦,胸脅痛,黃疸,痞塊,小兒疳積,腰脊痛。 配足三里穴治蕁麻疹、組織胺過敏癥; 配天樞穴、脾俞穴、中脘穴、足三里穴治肝脾不和之腹脹、痞塊、脅痛、泄瀉、消瘦; 配腎俞穴、肝俞穴、水道穴、京門穴、陰陵泉穴、三陰交穴、陽谷穴、氣海穴治肝硬化腹水、腎炎。 胃:中脘 胃脘痛,腹脹,嘔吐,呃逆,翻胃,吞酸,納呆,食不化,疳積,膨脹,黃疸,腸鳴,泄利,便秘,便血,脅下堅痛,虛勞吐血,哮喘,頭痛,失眠,驚悸,怔忡,臟躁,癲狂,癇證,尸厥,驚風,產(chǎn)后血暈。 配百會穴、足三里穴、神門穴治失眠、臟躁; 配膻中穴、天突穴、豐隆穴治哮喘; 配梁丘穴、下巨虛穴治急性胃腸炎; 配肝俞穴、太沖穴、三陰交穴、公孫穴治療胃十二指腸球部潰瘍; 配陽池穴、胞門、子宮穴(針灸并用),治腰痛、痛經(jīng)、月經(jīng)不調(diào)(子宮不正); 配氣海穴、足三里穴、內(nèi)關穴、百會穴治胃下垂。 三焦:石門 緩解治療小便不利、泄利、小腹絞痛、氣淋、血淋、產(chǎn)后惡露不止等。 配歸來穴,主治疝氣,月經(jīng)不調(diào); 配商丘穴,主治少腹堅痛,下引陰中; 配氣海穴,主治下元虧損,崩中漏下。 配陰陵泉穴、關元穴、陰交穴治四肢水腫、小便不利(腎氣不化); 配腎俞穴、三陰交穴治遺尿; 配關元穴、天樞穴、氣海穴、足三里穴治腹脹泄瀉、繞臍痛; 配大敦穴、歸來穴治疝氣;配三陰交穴、帶脈穴治崩漏、帶下。 特別注意:孕婦慎用 心包:膻中 1、舒緩胸悶、咳喘、吐逆,心悸、氣喘、氣短、咳唾膿血、肺癰、提高性功能等 2、治療胸部疼痛、腹部疼痛、咯唾膿血、胸痹心痛呼吸困難、過胖、過瘦、呃逆、缺乳癥等 3、治療產(chǎn)婦少乳、乳腺炎、噎嗝、收縮等 十二腹募穴的臨床應用 1、凡臟腑有病均可取本臟腑的募穴進行治療;因其對陽病有效,六腑之病可取募穴。 2、可以用相應的俞、募穴前后呼應,同時施治。 3、診斷內(nèi)臟疾患,可以在募穴上找壓痛點,也可以結(jié)合按腹,候背,循經(jīng)和其他要穴結(jié)合起來應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