芍藥甘草附子湯方(摘自倪海廈注《傷寒論》)
芍藥三兩
甘草二兩炙
附子二枚,炮去皮,破八片
右三味,以水五升,煮取一升五合,去滓,分溫三服。
芍藥甘草附子湯大多用在素虛的人,平常身體虛缺血的人會用到,平常用白芍兩錢,炙甘草兩錢,炮附子四錢。臨床在用來治療靜脈瘤的時候,芍藥用一兩,炙甘草也是一兩,如果靜脈瘤有改善,但還不夠快的時候,繼續(xù)加重白芍,但炙甘草保持二兩就好,如果腳是冷的,就加重炮附子,如此同時可以預(yù)防心臟??;如果是單純的腳沒有力,原來的芍藥甘草附子湯就好了。發(fā)汗,病不解,反惡寒,這惡寒的現(xiàn)象,和麻黃湯的現(xiàn)象不一樣,麻黃湯是摸病人的身體很燙,
但是病人感覺冷,脈很浮,這個惡寒是摸病人身體冷的,病人還怕冷,人在很虛的時候,血不足的時候都會怕冷,這時候用附子去壯陽,因為他陽虛,人在陽虛的時候,陽就是人身上的津液,陰就是血,陽占了百分之六十,陰占了百分之四十,所以發(fā)汗發(fā)太多的時候,陽虛了,水不足了,水不夠了血量也就少了,所以用附子去壯腎,因為腎主水,芍藥讓血流回心臟的力量加速,炙甘草把腸胃的津液補足,臨床上用在腳無力的時候,年紀(jì)大的人,常常把附子加在里面,附子
用三錢,除非寒很盛,寒很盛的時候,三錢四錢加重上去,如果是膝蓋的問題,就可用芍藥甘草附子湯,此湯亦名「去杖湯」。
【勿誤藥室方函口訣】本方條曰:此方不僅治發(fā)汗后之惡寒,且治芍藥甘草湯證而屬于陰位者。又以「附子」代「草鳥頭」,善治蟲積痛。有活用于治疝或痛風(fēng)、鶴膝風(fēng)等,自痛風(fēng)以至鶴膝等,有所謂以綿包足之冷者,皆有效。凡下部之冷專在腰者,用「苓姜朮甘」治之;其專在腳者,用此方治之。腰部和腳的不一樣,濕在中焦,腰部用茯苓白朮,所以帶脈證,就是帶脈腰酸,下針下「臨泣」,處方就是「茯苓白朮甘草生姜」,一般性的用生姜,寒比較盛的用干姜,中焦的濕堵在腰間,就用利水的利掉,如果腰好了,膝蓋腳踝還有痛,就用芍藥甘草附子湯,所以單在腳部的用芍藥甘草附子湯就可以了。
湯本氏曰:本方可治腰部神經(jīng)痛、坐骨神經(jīng)痛、關(guān)節(jié)強直等。所以此方也可以用在腰椎上,要注意,在腰部以上要加茯苓、白朮,在腿部要重芍藥和炙甘草,此方不是用在痛風(fēng),是腳冰冷的,血液循環(huán)不是很好,婦人病,平常女孩腳冰冷的很多,月經(jīng)來的時候肚子痛,就是標(biāo)準(zhǔn)的芍藥甘草附子湯證,芍藥甘草附子湯下去,重用芍藥不但止她的腹痛,還讓她血從腳底下熱超來,再加附子更好。
案例:心臟動脈血管堵塞,作心導(dǎo)管,就是氣球擴張術(shù),扎三次針好了,氣球擴張術(shù),比開刀受傷的程度來的大。兩人扎第一次針后,眼翳就都退掉了,所以要靠針。五六十歲以上的人,年齡大的人血管容易破裂,如果破在心臟上方,血會被心臟外面的網(wǎng)膜包住,這很危險的,西醫(yī)碰到的時侯要病人不要動,五十歲以下的人,遇到血管破裂大多在腹腔里面,防己就可以把血管的膜加固起來,用芍藥把血導(dǎo)回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