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述性學術論文是綜合評述某一時期內某一科研領域或某一研究專題的研究和發(fā)展概況的文章,是學術論文的一種類型。其內容包括: 所綜述專題范圍內業(yè)已取得的成果; 根據這些成果,結合作者自己的研究體會提出的新見解,以及今后的研究方向和研究課題。其基本功能在于使讀者較為全面地了解這一時期內該科研領域或研究專題的發(fā)展現狀及發(fā)展趨勢。有關綜述性學術論文的寫作已有一些較為詳細的報道。筆者從編者的視角分析了綜述性學術論文的寫作方法,以期提高這類論文的寫作質量。 一、綜述性學術論文的概念及特點綜述性學術論文是科研成果綜合評述的簡稱,指作者在全面搜集、閱讀大量相關研究文獻的基礎上,經過歸納整理、分析鑒別,對所研究問題( 研究領域或研究專題) 在一定時期內已經取得的研究成果、存在的問題及新的發(fā)展趨勢等進行系統(tǒng)、全面的敘述和評論?!熬C”即收集整理綜合分析“百家”之言,“述”即結合作者的觀點和實踐經驗對文獻的觀點、結論進行敘述和評論。綜述性學術論文寫作的目的并不是將可能找到的文章列出,而是要在辨別相關資料的基礎上,根據自己的研究,綜合并評估這些資料,預測并展望所述研究問題的發(fā)展前景,提出合乎邏輯且具有啟發(fā)性的評價和建議,指出繼續(xù)研究的方向,提供進一步研究的子課題。 綜述性學術論文就其本質而言,是作者對大量國內外相關文獻,進行搜集、分析、歸納、整理,以一定的目的性和針對性而寫成的專題性或專項性的綜合述評文章。它應該能夠反映出有關問題的研究歷史和現狀,反映出科研的新動向、新趨勢。 綜述性學術論文就其功能而言,是作者系統(tǒng)反映某一學科或專題的研究概況及發(fā)展趨勢,幫助讀者了解最新研究熱點及新思路、新方法,啟發(fā)讀者的研究思路??梢宰屪x者熟悉現有研究領域中有關研究的進展與困境; 未來研究是否可以找出更有意義與更顯著的結果; 改進與批判現有研究的不足,推出另類研究,發(fā)掘新的研究方法與途徑,驗證其他相關研究。 綜述性學術論文的特點: ①全面性。一般學術論文只是對學科中的某一個問題或問題的某些方面進行專門、深入的論述,因此,在內容上不要求面面俱到。而綜述性學術論文是對所述學科或研究專題的整體進行綜合闡述,因此,凡屬于所述學科或研究專題的研究內容和文獻資料,在論文中都應有所提及,不能遺漏。 ②非首創(chuàng)性。一般學術論文,首創(chuàng)性是其靈魂,也是衡量其有無價值或價值大小的根本標準; 而綜述性學術論文在研究內容上不要求具有首創(chuàng)性。主要內容應是綜合分析、評價已發(fā)表的資料和已進行的研究,并且在此基礎上提出所述學科或研究專題今后發(fā)展演變的規(guī)律和趨勢( 這是綜述性學術論文的創(chuàng)新點) 。 ③導向性。綜述性學術論文在評述前人已有研究及其成果的基礎上,要對所述學科或研究專題的發(fā)展趨勢和前景進行展望。因此,論文對與所述學科或研究專題有關的后繼研究工作具有一定的導向性( 這是綜述性學術論文的難點) 。這就對綜述性學術論文的撰寫提出了較高的要求,要求撰稿人能總覽全局、高瞻遠矚,有準確預測未來的能力,并具有學術權威性,從而使論文對所述學科的進一步發(fā)展起到正確的引導作用。 ④篇幅長。綜述性學術論文與一般論文相比,篇幅比較長,少則幾千字,多則上萬字。 ⑤參考文獻多。對于綜述性學術論文來說,參考文獻尤為重要。鑒于綜述性學術論文是對所述學科的整體進行綜合闡述,因此,凡屬于所述學科的重要研究內容和文獻資料,都要列出,參考文獻少則幾十條,多則幾百條。 二、綜述性學術論文的結構組成及寫作要求綜述性學術論文的結構組成大體可以分為前言、主體、結論、參考文獻和附錄五部分。 1. 前言。前言是綜述性學術論文開頭的一段文字。闡明作者的寫作緣由、意義和目的,或者介紹本文的歷史淵源、發(fā)展背景,或者說明本文性質及適應范圍等。從寫作規(guī)則上要求,它應該開宗明義,用簡練、直接的方法和文字揭開主題,并能清楚交代所綜述專題的基本內容和范圍以及綜述專題的學術價值和實用價值,同時也要求作者簡述一下擬解決的問題。這幾點要求,常因作者寫作的目的性和針對性的不同而有所側重。 2. 主體。主體是綜述的核心部分。從寫作內容上一般要包括歷史演變、現狀分析、趨向預測三部分內容。如果歷史演變的敘述采用縱向對比的方法,現狀分析則采用橫向的對比。歷史演變多是對所研究的問題一些共性認識或已經解決的問題即所取得的結果或結論加以歸納,并按時間順序簡要說明各個階段的發(fā)展狀況和特點,通過歷史對比來說明目前達到的水平?,F狀分析是把尚未解決的問題或人們對某一個問題認識上的歧見加以揭示。這種揭示要求準確性和客觀性。趨向預測給讀者以啟示,使從事這一課題的工作者能看到未來課題研究的發(fā)展方向。 在主體部分文字的寫作中,特別要注意對于課題研究中尚未解決的問題的敘述,要盡量詳細清楚。因為讀者比較注意這方面的信息。這些問題構成了今后研究工作的重點,同時要注意在橫向對比時,應著重闡述某些有突破性的研究成果及其成功的經驗。在指出各種研究方法、途徑和成果時,應該作出特點方面的總結,并給予恰如其分的評價,優(yōu)劣利弊應該分析清楚。 3. 結論。結論部分應在簡要概括主體部分的主要內容的基礎上,提出作者個人見解、觀點及今后的發(fā)展方向是什么,應能啟發(fā)讀者。 4. 參考文獻。參考文獻是綜述性學術論文結構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引用的參考文獻應是作者親自閱讀過的原文,還應選擇最主要和最新的有代表性的文獻。 能夠列入參考文獻表的文獻應是: ①綜述性學術論文論點和論據來自的文獻; ②為分析討論提供有力依據的文獻; ③為理論和機制提供實驗依據的文獻。關于參考文獻的著錄格式,國家標準( GB/T7714 - 2005) 《文后參考文獻著錄規(guī)則》做了統(tǒng)一的規(guī)定,作者應該按國家標準進行文獻著錄。 5. 附錄。在主體部分不好安排而對讀者有很必要的資料、圖表、數據、公式等,可以作為附錄放于最后。附錄并非每篇文章都必須有,如果沒有必要,不必多此一舉。 三、綜述性學術論文寫作的步驟1.選題。綜述性學術論文在選題上應符合科研選題的基本要求,其選題方法和步驟與科研選題相同。一般說來,綜述性學術論文選題主要應考慮其必要性和可能性兩個方面。所謂必要性就是指所選課題應該是那些進展較快,原始報告積累豐富,意見不一致或存在爭論,人們較為關心而急需加以綜合整理的課題。所謂可能性是指作者的資料來源有保證,而且在這個課題上作者具有相當的經驗水平。不占有全面和完整的資料或不具備課題的把握能力,就寫不好綜述性學術論文。 2.文獻的查閱與搜集。在搜集材料時,要注意所搜集的材料應該具備以下特點: ①選取的主要材料應該是最新的文獻; ②材料要具有權威性; ③材料要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 在選材過程中,作者必須注意把握主題,客觀地對待材料。同要注意鑒別作者,善于利用有權威性作者的資料,用來保證文章的說服力及科學性。材料收集比較齊全后要進行閱讀。閱讀文獻要達到這樣幾個目的: ①充分了解課題的全面情況,把握課題的發(fā)展規(guī)律,熟悉已取得的成果和存在的問題,以及從事該課題工作的主要學者的成就和水平。②了解與課題有關的情況和相關問題。 3.粗擬大綱與寫作。在開始寫文章之前可以先擬一個寫作大綱或條目。通常是用比較簡單的幾句話來概括綜述的觀點,同時預定文章的結構,以及用哪幾部分來說明這些論點,也就是先搭起一個“架子”。這個大綱要反復修正,直至滿意為止。然后,根據作者對文獻資料的理解,調整主題。主題確定之后按照大綱用自己的觀點和占有的文獻素材把提綱的內容充實起來。 四、綜述性學術論文寫作應注意的問題切忌洋洋大篇,只是資料的堆積。篇幅長是綜述性學術論文的一大特點,但必須適當,并不是越長越好,原則是重點突出,闡述深入,層次清楚,概念準確。否則,可以斷定,作者對所綜述的專題不熟悉,體驗不深,不能很好地把握主題,而只是資料的堆積。切忌引文不當,很多文獻陳舊。一項值得寫出綜述發(fā)表的課題,往往是重要課題或熱點課題,其論文每年都以成百上千的數量增長,而新文獻又都是舊文獻的發(fā)展,即新文獻能涵蓋舊文獻; 因此,一定要進行文獻更新,大膽舍棄舊文獻。 切忌把綜述性學術論文寫成講座。講座和綜述的共同點是文章的綜合性、新穎性和進展性。一般認為,綜述是專業(yè)人員寫給同專業(yè)和相關專業(yè)人員看的,要求系統(tǒng)、深入; 講座是專業(yè)人員寫給相關專業(yè)人員和非相關專業(yè)的“大同行”看的,一般在深度上不作太高要求。把綜述寫成講座最顯著的特征是,文章中夾帶大量的基礎知識性的內容,甚至把教科書上的圖表也搬了過來,文章冗長而深度不足。 本文來源:洛陽師范學院學報,2011年第6期。作者: 王健,《濱州學院學報》編輯部副編審; 王海濱《濱州學院學報》編輯部主任、研究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