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葛根黃連湯《醫(yī)方類聚》卷五十四引《通真子傷寒括要》 處方 葛根15克、甘草6克(炙)、黃芩9克、黃連9克。 藥理作用1.抗心律失常作用 《吉林中醫(yī)藥》1986(6):30,本方水醇沉液可對抗烏頭堿引起的大鼠心律失常、氯仿-腎上腺索引起的兔心律失常、氯化鈣所致的大鼠心律失常、氯仿誘發(fā)的小鼠心律失常等。實驗還表明,本方水醇沉液對實驗動物正常,心律有明顯的減退作用,其原因可能是因為本方能拮抗異丙腎上腺素加快心律的作用。2.抗菌、降溫作用 《中成藥研究》1986(12):39,本方對五聯(lián)疫苗所致發(fā)熱家兔具有明顯的降溫作用。同時對金黃色葡萄球菌、肺炎雙球菌和痢疾桿菌,體內外均有一定的抗菌作用。 功能主治表里兩解,清熱止利。治外感表證未解,熱邪入里,身熱,下利臭穢,肛門有灼熱感,心下痞,胸脘煩熱,喘而汗出,口干而渴,苔黃,脈數(shù)。 用法用量上藥四味,以水800毫升,先煮葛根,減至600毫升,納入諸藥,煮取200毫升,去滓,分二次溫服。 備注方中重用葛根,既能發(fā)表解肌,以解在表之邪,又能升清陌,止瀉利,使表解里和。因里熱已熾,故用黃芩、黃連以清里熱,甘草協(xié)調諸藥。共奏表里兩解,清熱止利之功。 摘錄《傷寒論》 癥見 大便總是好像沒排干凈,到底是怎么回事?并且常同時伴有口腔異味、口粘、口干,大便次數(shù)增多,便黏滯不好沖下等等,有的患者甚至出現(xiàn)肛周、外陰部的潮濕感。 中醫(yī)認為大便排不干凈,常常是腸道濕熱的一種表現(xiàn)。濕性黏滯,郁久化熱,濕熱互結,故雖有大便,但便而不爽,似乎總是不凈,且排出的大便色醬發(fā)粘,在馬桶中不易沖下;濕熱下注,可以引起肛門甚至外陰部的潮濕感;胃腸為一體,這樣的患者同時還可以兼口部的不適感,包括口粘、口臭等等。 脾虛生濕,濕濁久郁體內,容易化熱,濕熱互結,纏綿難愈。脾虛濕熱,其實是一種虛實夾雜,治療中存在著矛盾,清熱化濕力度一過,容易傷及脾陽,脾虛更甚;健脾溫陽力度一過,容易助熱。這種患者的治療,需要“調”。 原方用于清泄里熱,解肌散邪,主治表證未解,邪熱入里證。 在臨床中常常用來調治胃腸濕熱引起的口臭、口粘,大便不凈感、大便黏滯等,每用頗有效驗。 方子雖小,但攻補兼有,既可以改善腸道濕熱,還對脾虛亦有一定的調理作用。妙在一味葛根,貌似發(fā)表解肌,實則升舉脾胃清陽之氣,是該方的君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