錐畫沙、印印泥:唐禇遂良云:'用筆當(dāng)如錐畫沙,如印印泥。'唐蔡希綜云:'仆嘗聞禇河南(褚遂良)用筆如印印泥,思其所以久不悟。后因閱江島平沙細(xì)地,令人欲書,復(fù)偶一利鋒,便取書之,險勁明麗,天然媚好,方悟前志,此蓋草正用筆,悉欲令筆鋒透過紙背,用筆如畫沙印泥,則成功極致,自然其跡,可得齊于古人。' 在平坦的細(xì)沙地上用尖銳的錐子劃動寫字,自然出現(xiàn)道道細(xì)深的劃痕,而沙子在劃痕的兩側(cè)隆起,形容善用中鋒,筆毫雖軟但運使如錐,雖筆畫細(xì)瘦但勁健爽利,如用錐子畫沙。印印泥就是古人寄送東西時,在包裝盒封口上糊上一種特制的泥 再在泥上蓋上章,起到封條作用,印蓋下去,自然把泥壓下去一定深度,呈現(xiàn)鮮明的印痕線,書法線條是寫在紙上的,若筆力精到, 則筆畫有立體感,線條邊緣爽利如割,且鋒棱顯豁,如蓋印泥一般。錐畫沙、印印泥是高層次中鋒筆法,必須具備以下要素:中鋒運筆;主要運用筆毫前端;疾、澀二法精熟。古代擅長此筆法的大家有張芝、鐘繇、二王、褚遂良、懷素等,其中王羲之為頂尖高手。 【懷仁集王字圣教序】鮮明地展現(xiàn)了王羲之錐畫沙筆法。 褚遂良書【雁塔圣教序】局部 懷素四十二章經(jīng)局部 折釵股:姜夔【續(xù)書譜】云:“折釵股欲其曲折圓而有力?!扁O是古代婦女用的首飾,多用金銀所制,用兩股簪子合成,很有韌性不易折斷,將釵用力彎折而不斷,其彎折處略呈圓弧狀,由于力的作用,彎折內(nèi)角處較金屬的其它部分變得扁薄。折釵股形容筆畫在轉(zhuǎn)折處呈圓弧狀,圓而遒勁,一氣貫通,表現(xiàn)出很強的力感美。推而廣之,所有遒勁的圓轉(zhuǎn)圓折筆畫皆可稱為折釵股,這其實是錐畫沙筆法的局部表現(xiàn)而已。 王羲之【頻有哀禍帖】中的禍字,右邊兩個折肩可謂折釵股。 王羲之【圣教序】中的洞字,右部折肩可謂折釵股。 【圣教序】中的物字,右部兜轉(zhuǎn)可謂折釵股。 屋漏痕(壁坼路):懷素曾與顏真卿探討筆法,素曰:“吾觀夏云多奇峰,輒常師之,其痛快處如飛鳥出林、驚蛇入草。又遇坼壁之路,一一自然?!闭媲湓唬骸昂稳缥萋┖?”素起,握公手曰:“得之矣。”此比喻主要指行草的筆勢和章法。古代房屋墻壁皆為磚砌,錯落有致,凹凸不平,若墻壁漏水,其下行痕跡必然是順墻壁之勢蜿蜒頓挫而下而非一貫直下。壁坼路也同理,墻壁的裂紋必然是順磚砌的縫隙參差錯落而行。行草尤其是草書不同于楷書,不僅每字筆畫之間多連帶,字與字之間也多有連帶者,章法也非楷書整齊一律,每行行進軌跡從上至下多有蜿蜒參差,疏密奇正多變,大草的行與行之間的字甚至有穿插錯落,有不假修飾的自然美。有人認(rèn)為屋漏痕專指豎畫垂露之末端,如水滴下漏,令人噴飯!若屋漏痕真如豎畫垂露之態(tài),真、素二公又何須討論?二公豈自喜于得此基本筆畫乎?!聯(lián)系素、真所論語境,是指整體筆勢(主要指行草,懷素專擅草書)包括章法而言,若指垂露,顯為荒謬。當(dāng)然,不論屋漏痕還是壁拆路,皆須自然而非刻意造作。為何晉人不論屋漏痕?蓋晉人崇尚超逸自然,不論屋漏痕而屋漏痕自在其中也。 王羲之二謝帖 王羲之得示帖 王獻之鴨頭丸帖 王獻之十二月割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