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各種玉石作品中,手鐲的受歡迎程度和市場的流通度,都是公認的高。 然而,同樣都是被送去鑒寶的清朝老翡翠,專家卻稱:這鐲子只值簪子價值的四分之一! 明明鐲子身為紅翡,耗的料也多,為啥卻比不過簪子呢? 兩者到底差在哪? 看簪子,近似冰種,底子干凈,飄花靈動,水頭也不錯,雖然年代不算太久,但品相卻相對來說算不錯的了,專家們給出的估價是3萬元左右。 專家們看了鐲子后,給出的結(jié)論就是焗紅翡翠,水頭本身也比較一般。 不論是顏色上,翡翠“以綠為貴”的市場傳統(tǒng)認知;還是種水上,冰種的難得;專家們因此給出的參考意見也是,手鐲的價格也最多到發(fā)簪的四分之一。 啥是“焗紅翡翠”? 其實說的就是燒紅翡翠,是一種翡翠的優(yōu)化處理方式,在清朝中后期就出現(xiàn)了,通過高溫氧化作用,加深顏色變成好看的紅翡。 這種“熱處理”的過程,并沒有改變翡翠的內(nèi)部結(jié)構(gòu),也不是化學處理,所以燒紅翡翠依舊算是天然翡翠,還是有價值的。 但是市場上,有些翡翠,即使放了再多年也不會升值,稱得上是“垃圾貨”了。 品質(zhì)差 老翡翠也沒得救 一說到老翡翠,是不是會想到慈禧太后那些老坑帝王綠的翡翠手鐲、翡翠項鏈以及戒面什么的。但是,平常的百姓很難擁有那么奢侈的東西。 翡翠朝珠 翡翠進入中國不算早,主要是在清朝時的中后期。 當時的翡翠原料并不多,鑒別能力也沒有現(xiàn)在這么好,所以年代比較久遠的翡翠的質(zhì)地往往沒有想象中那么好。 老翡翠 可以說時代久的翡翠,如果沒有很好的質(zhì)地與文化內(nèi)涵,其自身的價值并不一定很高。 再加上清代、民國時期的翡翠,很多都是利用過酸燉蠟的方式,來改善翡翠的色澤;而這些經(jīng)過處理加工的翡翠制品就是如今我們經(jīng)常說的B貨,B+C貨。 如果種水不好,做工也差,即使是幾百年的老翡翠,放在家里也根本不會升值。 至于如今的很多低端翡翠,更是種水色什么都不沾,接近石質(zhì),就剩下一個“翡翠”的空名頭放在那里,毫無價值可言。 像這樣發(fā)干、粗糙、無美感的翡翠,那就這種翡翠就真的別買了。 化學處理 價值低 天然翡翠,也就是A貨翡翠,顏色及質(zhì)地都是最原始天然的狀態(tài)。 天然翡翠有著非常漂亮的玻璃光澤,顏色有形,分布不均勻,在高倍放大觀察時,往往可以看見特有的棉等雜質(zhì)。 好的A貨翡翠,一直都是玉石投資市場的熱門之選,升值潛力不可小覷。 但是,經(jīng)過處理的翡翠,也就是翡翠市場中B、C貨,卻是魚目混珠。 B貨翡翠,也叫沖涼翡翠,是用強酸浸泡翡翠,并進行注膠,使原本極差的翡翠變得又干凈又通透。 B貨翡翠可能乍眼一看光澤度、水頭很好,但是它的光澤暗淡,一般為蠟狀光澤,沒有天然翡翠明亮和水靈的感覺,好像塑料制品。 C貨翡翠,則是通過人工染色的翡翠,大多是在加熱再放入染料染色,是沒有色根的。 現(xiàn)在市場上還有B+C翡翠,顧名思義就是酸洗漂白充膠再加上染色的翡翠。 這些經(jīng)過化學處理的翡翠,破壞了翡翠的內(nèi)部結(jié)構(gòu),再怎么好看,都沒啥價值。 瑕疵明顯 風險大 美玉本天然,翡翠作為天然的玉石,自然或多或少會存在一些雜質(zhì)、瑕疵。 一些細微的、不影響結(jié)構(gòu)的石紋或者裂,對翡翠價值的影響不會很大,是可以接受的。 但是如果綹裂很大、很明顯的話,不單單影響了翡翠的美觀,還會影響到它的佩戴壽命,大大增強了碎裂的風險,價值也會大打折扣,很難升值。 雕工差 影響大 好的雕工對于翡翠來說,是錦上添花;但如果雕工很差,即使原料很不錯,也會讓成品的價值大打折扣。 好料好雕工的雕花翡翠鐲 為了不浪費好料子,盡量保重保料,匠人們的雕工往往都會更細致;也可以反過來說,一般我們認可的雕工細膩的翡翠,往往料子就是好的。 雕工不佳的雕花手鐲 那些雕工極丑,甚至圖案不勻稱、看著就別扭的雕件,很有可能是原料有問題,為了避開那些瑕疵才刻成這樣,要么就是邊角不好的料子,沒辦法雕刻完整的好看的圖案在上面。 這些邊角料雕制的東西一般都是機雕翡翠,或者是學徒拿來練手的東西,價格都不會太高,但升值機會也很低。 珊珊分享 翡翠蘊含著東方文化的靈秀之氣,自古國人就喜歡玩玉、戴玉、賞玉,能結(jié)緣一塊好的翡翠,是一種幸運,也是一種緣分,畢竟珍貴之物,自古就難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