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藍,南越國文王趙眜的右夫人。南越國是秦朝將滅亡時,由南海郡尉趙佗起兵,兼并桂林郡和象郡后,大約于公元前204年建立,公元前111年為漢武帝所滅,共傳五世,歷93年,其國都位于番禺(今廣東省廣州市),疆域包括今天的廣東、廣西兩省區(qū)的大部分,以及福建、湖南、貴州、云南的部分地區(qū)和越南的北部。南越國又稱為南越或南粵,在越南又稱為趙朝或前趙朝。后來,劉邦建立西漢政權(quán)時,因平定中原發(fā)生了多年的兵亂,使得百姓生活勞頓困苦,所以劉邦決定不用軍事剿滅的方式來對付南越國。
西漢高祖十一年(公元前196年),漢高祖劉邦派大夫陸賈出使南越,勸趙佗歸漢。在陸賈的勸說下,趙佗接受了漢高祖賜給的南越王印綬,并臣服于漢朝,使南越國成為了漢朝的一個藩屬國。此后,南越國和漢朝互派使者、互相通市。后來,劉邦去世后,呂后臨朝,開始和趙佗交惡。呂后發(fā)布與南越交界地區(qū)禁止向南越國出售鐵器和其它物品的禁令,而趙佗則覺得呂后可能會通過長沙國(漢朝內(nèi)部的一個諸侯,位于南越國北部,現(xiàn)湖南省境內(nèi))來吞并他,遂宣布脫離漢朝,自稱‘南越武帝’,出兵攻打長沙國,并在攻占長沙國的邊境數(shù)縣后撤回。呂后隨即派遣大將隆慮侯和周灶前去攻打趙佗,由于中原士兵不適應(yīng)南越一帶炎熱、潮濕的氣候,連南嶺都沒越過便紛紛得病。一年后,呂后死去,軍隊便停止了進攻。此時的趙佗,憑借著自己的軍隊揚威于南越一帶,并通過財物賄賂的方式,使得閩越、西甌和雒越紛紛歸屬,領(lǐng)地范圍擴張至頂峰。自此,趙佗開始以皇帝的身份發(fā)號施令,與漢朝對立。
漢武帝建元四年(甲辰,公元前137年),享年約一百余歲的南越王趙佗薨,其遺體葬于番禺(今廣州),追封為‘開天體道圣武神哲皇帝’。因他在位時間太久,其子趙仲始早己亡故,于是由其孫趙眜繼位,是為‘南越文王’。
漢武帝建元六年(丙午,公元前135年),閩越王鄒郢借機向南越國發(fā)動戰(zhàn)爭,并攻打南越國的邊境城鎮(zhèn)。當(dāng)時,趙眜因剛繼位不久,考慮到國內(nèi)民心還不穩(wěn)定,于是向漢武帝上書,說明閩越侵犯南越的事實,并請求漢武帝處理此事。漢武帝對趙眜的做法大加贊揚,稱其忠于臣屬之職,不興兵互相攻擊,遂派遣王恢、韓安國兩將軍前去討伐閩越。漢朝的軍隊還沒有越過南嶺,閩越王的弟弟余善發(fā)動叛變,殺死閩越王鄒郢后投降漢朝。就這樣,漢軍停止討伐行動。隨后,漢武帝將余善立為新的閩越王,并派遣中大夫嚴(yán)助前往南越國,將處理閩越之事告諭趙眜,而趙眜也向嚴(yán)助表達了對漢武帝的深刻謝意。不久,趙眜派太子趙嬰齊跟隨嚴(yán)助回漢朝當(dāng)宿衛(wèi)。嚴(yán)助離開后,南越國大臣們就用趙佗的遺訓(xùn)向趙眜進諫,勸他不要去漢朝京城,以免被漢武帝找借口扣留,形成亡國之勢。于是,趙眜在以后統(tǒng)治南越的十二年中,一直以生病為借口沒有入朝謹見漢武帝。
西漢元狩元年(己未,公元前122年),趙眜病重,其兒子趙嬰齊向漢武帝請求回到南越國。趙眜薨后,趙嬰齊繼位,是為‘南越明王’。而趙藍夫人的事跡史書上并未見其記載,只是在1983年發(fā)掘趙眜陵墓時,出土了她的兩枚印章,從而得知其名字和身份。其印章一枚是金印,稱為‘璽’,另一枚則是象牙材質(zhì),因此推斷她在趙眜的群妾中地位最高。一同被發(fā)現(xiàn)的還有趙眜的左夫人、泰夫人、部夫人,但這三位的姓名己不可考,三枚印章皆為銅印。
考古發(fā)現(xiàn):其陵墓建在南越國都城番禺的西北角(今廣州市解放北路的象崗山上),歷經(jīng)2000多年,始終沒有受到侵擾。趙眜的陵墓雖然不過一百平方米,卻存放了千余件(套)器物,按質(zhì)地和種類劃分有:銅、鐵、金、銀、鉛、陶、玉、石、水晶、瑪瑙、玻璃、煤晶、墨丸、絲、麻、木、象牙、皮革、中草藥物、家禽家畜、水產(chǎn)動物等。其墓中還安置了負責(zé)守衛(wèi)保駕的、歌舞助興的、伺候起居的、煮飯燒菜的、后宮管事等15個殉人。此外,還有四位寵愛的夫人。人殉制度是我國奴隸社會的產(chǎn)物。在商和西周時期,用奴隸殉葬的事例屢見不鮮,到了春秋時期,由于社會輿論的反對,殘殺奴隸用來殉葬的風(fēng)氣才開始得到阻止。秦漢時期,中原地區(qū)基本已廢除人殉制度。從墓中殉人情況來看,南越國還保留著殘酷的人殉制度。從墓室前廳的四壁及頂部都描繪的紅黑相間的卷云紋裝飾圖案,我們依稀可以感覺到墓主人對死后魂魄升天、騰云駕霧的渴望。趙眜對玉有著近乎瘋狂的癡迷,光看他入葬的一身行頭就足以讓人瞠目結(jié)舌。墓主人身穿絲縷玉衣,裹合玉衣前,遺體內(nèi)貼身鋪蓋14塊玉璧,玉衣下面再墊5塊玉,玉衣上面還置有組玉佩。當(dāng)時的人認為‘只要用玉裹滿全身,死去的人就不會腐爛’,所以這些玉器既反映了漢代皇帝和諸侯王死后的喪葬制度,也反映出玉器在中國傳統(tǒng)禮俗中充當(dāng)?shù)闹匾巧?/font>漢代的玉容器十分罕見,全國數(shù)以萬計的漢墓共出土10多件玉容器,而在南越王墓中就發(fā)現(xiàn)了5件,且件件美輪美奐,是漢玉中不可多得的稀世之寶。趙眜生前喜歡音樂,所以下葬時也沒忘帶各種樂器和宮廷樂師,并且專門開辟了一間墓室用來擺放樂器。有趣的是,在樂器旁邊還依次擺放了6件農(nóng)具,看來墓主人在弦歌樂舞之時,仍不忘躬耕勸農(nóng)。出人意料的是趙眜下葬時一枚銅錢都沒帶,卻帶了大批木工工具下葬,這批工具結(jié)構(gòu)合理,適合手工操作。有斧、錛、錘、鑿、鐮、手鏟、刻刀、挫、刮刀等等,這批工具大多相當(dāng)細致,而且硬度很高。難怪有人戲稱南越王是木匠國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