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氏,出身于中國東漢末年江東地區(qū),吳郡吳縣(今江蘇省蘇州市)人,江東孫氏政權(quán)的開創(chuàng)者孫堅的原配妻子,也是三國之一的吳國奠基者孫策和建國者孫權(quán)的親生母親。由于孫堅生前擔(dān)任過東漢的破虜將軍,人稱‘孫破虜’,作為孫堅夫人的她因此被稱作‘孫破虜吳夫人’,在《三國演義》中她則被稱為吳太夫人。其次子孫權(quán)自立為吳國皇帝后,她又被追尊為皇后?!度龂尽返日分胁]有關(guān)于吳夫人的名諱及其祖先的描述,所以我們只能在野史或吳姓宗譜中略窺一、二,但準(zhǔn)確性還需考據(jù)。據(jù)《江陰吳統(tǒng)宗源流考》中記載,吳夫人是春秋時期吳國第一位國王壽夢第四子季札的直系后代。季札的后代本應(yīng)為姬姓,但吳國被越國滅亡后,遂改國號為姓。季札雖然兩度將吳國王位讓出并流亡國外,但子孫繁衍發(fā)達(dá),吳姓的各支族譜大多稱出自季札之后,吳夫人也不列外。吳夫人的父親名吳惴,其長兄名吳允承,其次兄名吳熊慶,其弟名吳景,她還有一個妹妹,就是《三國演義》中隨她一同嫁給孫堅的吳國太。
吳氏的父母過世很早,其兄吳承允繼承家業(yè),次兄吳熊慶則帶著吳氏姐妹倆往南遷居到吳郡下轄的錢塘縣(今浙江省杭州市西)。后來,也正在此處為官的孫堅聽說吳氏才貌雙全,便想娶她為妻。但是,吳氏的親戚們卻嫌孫堅為人輕浮、狡詐,拒絕了這門親事。然而,吳氏因知道孫堅不好惹,遂對親戚們說:“為什么要為了愛惜我這個小女子而招惹禍?zhǔn)履??如果他待我不好,也是我命該如此?!本瓦@樣,吳氏嫁給了孫堅,并為他生下四子一女:
漢靈帝熹平四年(乙卯,公元175年),生長子孫策;
漢靈帝光和五年(壬戌,公元182年),生次子孫權(quán);
漢靈帝中平元年(甲子,公元184年),生三子孫翊;之后又生幼子孫匡(生年不詳);她還生了一個女兒,這很可能就是后來嫁給劉備的孫夫人。東晉時干寶所編的《搜神記》中記載了有關(guān)吳夫人懷孫策和孫權(quán)時的傳說:吳夫人第一次懷孕時夢見月亮進(jìn)入自己的肚子,就生下了孫策;第二次懷孕時夢見太陽進(jìn)入自己的肚子,又生下了孫權(quán)。時任長沙郡(今湖南省長沙市)太守的孫堅起兵響應(yīng)討伐董卓的關(guān)東聯(lián)軍,于是將家搬到廬江郡舒縣(今安徽省廬江縣西南),吳夫人母子皆隨行。
漢獻(xiàn)帝初平元年(辛未,公元191年),孫堅因攻打荊州牧劉表時,而被劉表的部下黃祖所殺,其長子孫策繼承父業(yè)。孫策的舅舅、吳太夫人的弟弟吳景,當(dāng)時任丹楊郡(今安徽省宣城市)太守,但未到任,留在吳郡曲阿縣(今江蘇省丹陽市)。于是,孫策用船載著母親前往曲阿與舅舅會合,就這樣,孫堅也暫時葬在了曲阿。后來,孫策征討江東各地時,吳太夫人從曲阿遷往歷陽縣(今安徽省和縣),后又遷阜陵縣(今安徽省全椒縣附近)。孫策征服江東吳郡(今江蘇省蘇州市)、會稽郡(今浙江省紹興市)等地后,駐扎在江東的中心城市吳郡吳縣(今江蘇省蘇州市),吳太夫人也因此回到了故鄉(xiāng)。據(jù)《江表傳》中記載:孫策在治理江東和吳郡的末期,逮捕了傳教行醫(yī)的道士于吉,想要?dú)⒌羲?。很多同情于吉的人前去拜見吳太夫人,請她救于吉。吳太夫人便對孫策說:“于吉為將士們治病療傷也是為了幫助你的軍隊,不可以殺?!苯Y(jié)果孫策沒聽母親的話,還是將于吉?dú)⑺馈T撌录涣_貫中寫入了《三國演義》,并加以神化,成為演義中孫策的重要死因之一。
漢獻(xiàn)帝建安五年(庚辰,公元200年),孫策遇刺身亡,吳太夫人又輔佐年輕的次子孫權(quán)治理軍國大事,對鞏固孫氏父子在江東的統(tǒng)治幫助很大。
漢獻(xiàn)帝建安七年(壬午,公元202年),吳太夫人去世,與夫君孫堅合葬于今蘇州盤門外青旸地,俗稱‘孫王墳’,而吳太夫人的長子孫策之墓也在附近,俗稱‘孫將軍墳’。
吳大帝黃龍元年(己酉,公元229年)五月二十三日,孫權(quán)自立為帝,建立吳國,追尊父親孫堅為武烈皇帝,同時追尊吳太夫人為武烈皇后。孫權(quán)稱帝后改又‘墓’為‘陵’,號‘高陵’。吳大帝赤烏年間(公元238年---公元251年),孫權(quán)為了報答母恩,在吳太夫人的故居(今蘇州市人民路北北塔公園內(nèi))建造佛寺,名為‘報恩寺’,此寺曾在南梁和南宋時兩次重建,又經(jīng)歷代興廢,現(xiàn)寺已不在,僅存寶塔,塔名為‘報恩寺塔’,今俗稱‘北寺塔’,是蘇州古城的標(biāo)志性建筑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