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麗質(zhì),唐太宗李世民的嫡長女,因為長孫皇后所生,尤得唐太宗喜愛。
公元621年,李麗質(zhì)出生。她的志文中用華美的辭藻盛贊道:“公主資淑靈于宸極,稟明訓于軒曜?!ㄈ粢乖轮窄偭?,爛若晨霞之映珠浦?!笨梢姽鞴嫒巳缙涿?,天生麗質(zhì),是位容色絕姝的美人。
唐太宗貞觀二年(公元628年),李麗質(zhì)在父親登基后,被詔封為長樂郡公主,食邑三千戶。
唐太宗貞觀五年(公元631年),一說貞觀六年,唐太宗開始為長樂公主籌備嫁妝,詔令有司為其準備的嫁妝要加倍于太宗之妹永嘉長公主,魏征以漢明帝故事諷喻太宗做法嚴重逾制。
唐太宗貞觀七年(公元633年),十三歲的長樂公主嫁宗正少卿長孫沖,即齊國公長孫無忌的嫡長子。長孫沖后任秘書監(jiān)、刑部尚書、兵部尚書。長孫無忌是開國大功臣,凌煙閣排名第一,貞觀年間又任宰相。長孫族作為后族新貴,又是功臣之家,可謂富貴至極。當然,唐太宗選擇長孫家族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因為長孫無忌不僅是太宗的布衣之交,也是長孫皇后的兄長,將愛女嫁給長孫家族無疑是最安心的安排,故后來同是皇后所生的衡山公主同樣也嫁入了長孫家族。這樣看來,長孫沖也是長孫皇后的嫡侄,姑表兄妹相配,可謂親上加親?;楹?,長樂公主夫妻琴瑟韻合,生活甜美,平時敬順公婆,謹禮持家。其墓志還以古時節(jié)婦伯姬、貞姜來贊喻公主有守禮重信的節(jié)操。唐太宗眼見愛女配得如此佳婿,高興之余就引出了一段小插曲。唐太宗在給女兒籌備嫁妝時,于是對眾臣表示:“長樂公主,皇后所生,朕及皇后并所鐘愛。今將出降,禮數(shù)欲有所加?!狈啃g等答道:“陛下所愛,欲少加之?!庇谑牵酚兴举Y送加倍于永嘉長公主。唐太宗為寶貝女兒居然想逾禮而行,幸得諍臣魏征勸諫:“若令公主之禮有過長主,理恐不可,愿陛下思之?!弊罱K太宗收回旨意,此事后又一成美談。
唐太宗貞觀十三年(公元639年),婚后的長樂公主在這一年又出現(xiàn)在史書上。在徒封建事件中,所謂封建就是像西周時分封諸侯一樣,讓諸王、功臣永久性在一地擔任長官,并可由子孫世代相襲。此事顯然是在開歷史的倒車,所以遭到房玄齡、魏徵、長孫無忌、馬周、李百藥、于志寧的極力反對,在眾臣反對無效的情況下,長孫無忌想到了兒媳長樂公主,遂請她進宮勸說,并代為傳話:“臣披荊棘事陛下,今海內(nèi)寧一,奈何棄之外州,與遷徙何異!”唐太宗于是說:“割地以封功臣,古今通義,意欲公之后嗣,輔朕子孫,共傳永久;而公等乃復發(fā)言怨望,朕豈強公等以茅土邪!”最后,唐太宗還是拗不過大家,終于在同年詔停封建。長樂公主成功地協(xié)助大臣完成了這次重大事件,沒有辜負眾臣。
唐太宗貞觀十七年(公元643年)八月十日,長樂公主因病去世,時年二十三歲,唐太宗敕命鴻臚卿韋挺為喪事監(jiān)護正使、鴻臚少卿崔仁師為喪事監(jiān)護副使,將長樂公主陪葬昭陵。痛失愛女的唐太宗,多次痛哭后仍然感到哀思難以抑制。
考古發(fā)現(xiàn):從1986年開始發(fā)掘長樂公主墓,歷經(jīng)五年的時間。李麗質(zhì)墓志記載:“(公主)散玉軸于縹帙,懸鏡慚明;耀銀書于彩箋,春葩掩麗。”翻譯成白話文就是:“展開公主所作的畫卷,懸掛的明鏡就顯得黯淡無光;展示公主所寫的書法,就連春天的花朵也被掩去麗色?!?a target="_blank">在長樂公主墓室中還出土了一方瓷硯----辟雍硯。辟雍是周王朝為貴族子弟設立的大學,取四周有水,形如璧環(huán)為名。楊師道的《詠硯》詩中有‘圓池類璧水,輕翰染煙華’一句,所詠的就是辟雍硯。這方硯是李麗質(zhì)生前的實用之物,出土時硯面四周的弦紋內(nèi)仍殘留些許墨跡,硯面還有長期研磨的痕跡,可見是公主生前長期所用之物,公主雅擅丹青,遂以生前用硯隨葬,無愧于墓志對公主書畫才藝的褒揚。
古人視死如視生,女兒在世時李世民恨不能把天下最好的東西全都給她,死后亦然。昭陵玄宮內(nèi)設置五道石門,貴戚功臣和妃主墓一般只設一道石門。惟獨長樂公主承恩特葬,墓室甬道內(nèi)設三道石門。這在昭陵已發(fā)掘的陪葬墓中僅此一例,在整個已發(fā)掘的唐代墓葬中也只有‘號墓為陵’、按天子等級安葬的懿德太子墓屬于這種情況。顯然,太宗給女兒安排了最高規(guī)格的葬儀,我們不難感受到李世民作為一個父親最為樸素的感情。在修筑墓冢之初,工匠們特意留出了一個天井以便將來駙馬能與公主合葬。然而世事茫茫不可測,16年后大禍降臨到長孫家族,時任秘書監(jiān)的長孫沖被流放嶺南,葬地至今不明,與妻子合葬的愿望也就化為泡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