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2月印、尼行(3)--印度首都新德里
去印度之前,在網(wǎng)上看到有人說“到了印度,你就會明白為啥西方人會用“incredible”(不可思議)來形容這個國度了”。果不其然到了這里,發(fā)現(xiàn)印度確實有很多地方讓人不可思議,這個詞用得真好,褒也罷,貶也罷,都蘊含其中。
新德里(NEW DELHI),是印度首都,位于廣闊的恒河平原,
恒河支流亞穆納河從城東緩緩流過,。這里是全國政治、經(jīng)濟和文化中心。同時,這里也是一面鏡子,既可以看到印度輝煌的歷史,也可映射出印度現(xiàn)代的身影。新老德里緊緊相聯(lián),現(xiàn)代與古老交相輝映,組成了一幅“incredible”的畫卷。
現(xiàn)代,但不豪華的新德里,
沒有什么高層建筑,更談不上摩天大廈。市內(nèi)較好的房屋大都是采用大理石來建筑,充分體現(xiàn)印度的傳統(tǒng),而普通房屋則是水泥或磚結(jié)構(gòu)。
這里有很多地方與印度在國際舞臺上的大國形象相比,實在有些差強人意,加上濃厚的宗教色彩,根本無法想到這是一個民主國家,他們的民主只是在少數(shù)富人、高種姓人中間。如果說中國是發(fā)展中國家,那在我看來,印度就只能是發(fā)展中的發(fā)展中國家了。但即便這樣,有一點我還是挺欽佩印度人的。不少印度人,特別是一些年長的印度人,對自己的祖國很感驕傲,民族自豪感很強,在他們心里印度永遠都是最好的,印度在不斷的進步發(fā)展,印度絕不會比任何國家差。
神牛上大街,所有車輛都避讓。牛在印度教中是很神圣的,它們(特別是公牛)可隨意游蕩在任何地方,不僅不能隨意殺戮,更不能食用。因為按照印度教教義,任何生靈都可能是你前世的父母、兄弟姐妹或親戚。而牛更是不得了,它哺育了萬物。
晚上豪華的“Shopping Mall"
燈火輝煌,雖然此時是休閑時刻,但里面卻很清靜,顧客很少,且個個衣著光鮮,與中國國內(nèi)的景象大相徑庭。雖然印度圣賢甘地一直呼吁“賤民”的解放,呼吁人人平等,但印度教嚴格的“種群”的劃分及轉(zhuǎn)世說教,使廣大窮人不敢與富人平等的概念根深蒂固。
象征著古老、貧窮的老德里的市中心。
3.1
德里門
德里門,新德里最著名的建筑物,城市地標,新老德里的分界線。新德里與老德里雖然在一起,但簡直就是兩個世界。盡管新德里并不是很現(xiàn)代,但老德里卻真是慘無人睹。所以德里門就是傳統(tǒng)與現(xiàn)實,歷史與現(xiàn)代,貧窮與富裕的分界標。這里也是印度人民最喜愛的休閑歡聚的地方。
德里門是印度人休閑、聚會的地方,也是各種艷麗的沙麗爭相斗艷的地方。
3.2
總理府
到底是民主國家,國家首腦機構(gòu)所在的地方,卻幾乎見不到軍警,進入一些政府部門大樓也僅僅是需要做一個登記,一切是那樣的和諧。
3.3
印度教神廟
印度是世界上受宗教影響最深的國家之一,宗教深深地滲入到它的社會與文化,在這個國家絕大部分人民的生活中扮演著決定性的角色。印度不僅宗教色彩非常濃厚,宗教種類也是世界之最,幾乎世界上所有的宗教在印度倒可以找到。其中信奉印度教的人占全國人口的83%以上,為印度宗教中的第一教。
在印度,印度教神廟比比皆是,但一般非印度教信徒是不允許進入神廟的。來到被稱為“世界宗教博物館”的印度,不去了解一下印度教,不進到印度教神廟里去看看,顯然有些遺憾。在當?shù)赜《扰笥岩I(lǐng)下,我們幾個中國人有幸進入了一座印度教神廟游覽了一番,這是一座供奉始祖女神迦梨(又叫時母)的神廟。在印度無論是印度教、佛教、還是錫克教的寺廟,都不允許穿鞋進入,進入前需將鞋寄存或放在寺廟外面。
印度教是印度最重要的宗教,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6世紀雅利安人創(chuàng)立的婆羅門教。在以后的發(fā)展中,該教綜合了多種信仰,非常復雜。
盡管佛教在公元前六世紀產(chǎn)生于印度,但在印度僅僅是排行第三的小宗教(排在印度教、伊斯蘭教之后),信奉佛教的人不到5%。佛教與印度教是完全不同的兩種宗教。佛教修為是為身后可以進入“極樂世界“;而印度教修為是為了“業(yè)力輪回”的來生。凡人一生中產(chǎn)生的業(yè),決定了他的靈魂下次轉(zhuǎn)世重生時,究竟是成為高等或低等的人,還是變成一頭獸,或甚至一只昆蟲。
印度教教義中將人分為四個種姓:婆羅門、剎帝利、吠舍和首陀羅,其中婆羅門種姓的地位最高,其余種姓的社會地位依次降低。除了這四個種姓以外,還有一種被排除在種姓之外的人——賤民。圣雄甘地將賤民稱為“哈里真”(意為神之子),印度獨立后統(tǒng)稱“達利特”(意為受壓迫的人)。他們的社會地位最低,最受歧視。各種姓都有自己的道德法規(guī)和風俗習慣,一般不能互相通婚。印度教的種姓制度把印度社會分成了若干社會集團,有高低之分,貴賤之別。人的種姓是前生注定的,不要去羨慕嫉妒高種姓人的富有和特權(quán),要好好的修為,要認命。雖然印度經(jīng)歷了經(jīng)濟現(xiàn)代化,并制訂了大量禁止歧視的法律,但種姓制度在印度社會中、在人民的頭腦里依然根深蒂固。
印度教信仰眾神,其中有三個主神
--
毗濕奴、濕婆和梵天。在印度教發(fā)展中,在三大主神的基礎(chǔ)上,綜合了許多地區(qū)性或民間宗教的神祇和傳統(tǒng),出現(xiàn)了五花八門、有各自的信仰的主神配偶,包括本座神廟供奉的、有著陰森外表的始祖女神迦梨(又叫時母),她是濕婆配偶的形象,稱為死亡及疾病女神,人們,尤其是婦女多跪拜在她的面前,祈求她的幫助。大多數(shù)熱人則是在神廟中載歌載舞,用以吐訴對于未來的期望,并表達對于神祇的敬仰。
印度教的”業(yè)力輪回”轉(zhuǎn)世的信念,決定了印度教尊重一切生命的特點,也決定了印度教徒的生活習慣,例如虔誠的印度教徒事不殺生的,都是素食者。因為任何一個現(xiàn)實世界中的生靈,無論一只豬、一匹馬或一只蜘蛛,甚至一只螞蟻,它的前世都有可能是自己的父母、兄弟姊妹、親戚或祖先。印度教對于牛特別的尊敬,因為牛哺育著萬物,公牛象征著耐力和男子漢氣魄,母牛則以其有光彩的大眼睛而象征溫柔。
我們拜謁的這座印度神廟中幾乎所有建筑幾乎都是用大理石建成的。大理石的雕刻技術(shù),在這座小小的廟宇中被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