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條的力量體現(xiàn)著書法的生命本質(zhì),是書法欣賞的基礎。 力量美的體現(xiàn)有多種形式,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幾種: 一是方硬的力量, 二是飽滿的力量, 三是彈性的力量, 四是摩擦的力量。 一、方硬 方筆——起筆時利用折鋒過渡到中鋒行筆,形成了方筆,其特點是俊利挺拔,斬釘折鐵。 方硬是判斷字有無骨力的重要標準。 古人云“書貴瘦硬方通神”,就是強調(diào)字要具有骨力、有硬度。字若無骨,風采全無。 魏晉時代最講求風骨,看圖: 王羲之蘭亭序 王羲之的字最大特點是什么? 是硬。 臨摹王的字,柔美的地方容易寫像,有硬度的地方,如轉折、起筆收筆,最難模仿。 放大觀察蘭亭序,我們發(fā)現(xiàn)蘭亭序的字在結構上是很硬朗的,與王羲之其他墨跡的風格一致,只是線條要比以往略細。 王羲之喪亂貼“先” 喪亂帖是一件以骨力見長的名帖,這件作品轉折處和行筆都極為硬朗、爽勁,是王羲之存帖中最有硬度的法帖。 封君夫人長孫墓志 魏碑體現(xiàn)出的硬度,表現(xiàn)在轉折和線條的刀刻效果,即所謂的金石味,刀鑿斧刻,加上歲月的風化,極大豐富了書法的形式美和力量美。 二、飽滿 飽滿是一種張力的體現(xiàn),是力量渾厚、充盈的效果。 在書法中,飽滿多是體現(xiàn)一種拙厚的味道。 點畫線條的力量感是線條美的要素之一。是點畫線條在人心中喚起的力的感覺,南朝梁王僧虔《筆意贊》:“剡紙易墨,心圓管直,漿深色濃,萬毫齊力?!边@是對書寫狀態(tài)時力量感的一種描述,指作書時非但主毫要絲絲得力,而且要調(diào)動副毫的作用,使筆毛一無扭結地聚結運動。這樣寫出的點畫才力量彌滿,圓健得勢。 顏真卿祭侄稿 王寵小楷 小楷也可以寫的渾厚飽滿,關鍵是掌握力量的表現(xiàn)形式。 三、彈性 彈性體現(xiàn)的是一種韌勁,如同拉彎的弓,充滿勢能。 無論篆、隸、楷、行、草的線條都要做到扎實、厚重,筆鋒扎進去還要拔的出來,線質(zhì)扎實了還要有彈性、有韌性,即使是枯筆也能潤,飄逸也要有彈性,這樣的審美感也符合今天這個時代人的審美需求。生動的線質(zhì)能打動每一個書寫者。 褚遂良陰符經(jīng) 趙佶瘦金體楷書 在彈性力量的線條中,往往要伴隨著一定的速度,快速是增加是力量的重要手段。 褚遂良、趙佶都是使用彈性增加線條力度的高手。 四、摩擦 摩擦是一種阻力,在書法里常常以飛白、枯澀的線條展現(xiàn)。 顏真卿祭侄稿 摩擦要保持中鋒,才能有渾厚的效果,側鋒、一味顫抖產(chǎn)生的飛白,多是俗書。 米芾虹縣詩 徐生翁對聯(lián) 徐生翁用筆老辣生猛,善用渴筆焦墨,營造強烈的飛白效果,極具現(xiàn)代美感。 常人寫“捺”如大刀,米芾家不是的 捺的寫法,叫法很多,“磔”法、又作“波”法。馮武《書法正傳》評“捺法”:今人作捺,多是兩駐,難曰三過,實不知此法?!瘪T武所推崇的寫法,難免失于流俗。其實捺的寫法,在北宋米芾,則寫得更豐富、更生動。我們一起來看看。 1 、三折捺 這是比較基礎的寫法。逆鋒起筆,中駐而右行或右下行,末端駐筆蹲鋒而平出。正如元代李溥光《雪庵八法》所云:“磔法之妙,在險橫三過,而開揭其勢力?!比鐖D(1): 2、二過捺 裹鋒順出,漸按漸行,駐筆蹲鋒平出。如圖(2): 3、倒掛捺 起筆不論正側,發(fā)力迅猛重按,行筆提鋒向右下畫弧收筆,如顛倒的“二過捺”。多與掠畫呼應。如圖(3): 4、平捺 此捺取橫勢,常用于車字底。用筆側鋒按入,提筆平出,末端因提、按、駐的不同而又有區(qū)別。如圖(4): 5、反捺 裹鋒直入, 漸按漸行,筆至畫之末端,頓而圍轉向左上方回鋒收之。如圖(5): 6、梭子捺 起筆裹鋒直入,行筆發(fā)力由小及大,收筆提鋒緩出。其形呈現(xiàn)兩端尖細,中間粗重,若梭子狀是也。如圖(6): 7、反帶捺 起筆行進多與反捺或二過捺等相類,惟收筆處略駐,順勢向左下帶出,以緊內(nèi)宮或與下呼應。如圖(7): 8、無波捺 中鋒逆入,按筆施力均勻,右下行至末端,駐筆收之。無波狀。如圖(8): 9、嫩芽捺 起筆裹鋒圍轉右下按,收筆提鋒右上出。狀如初生之綠芽,小巧可愛。如圖(9): 總結一下米芾的書法特點: 米芾對書法的分布、結構、用筆,有著他獨到的體會。要求“穩(wěn)不俗、險不怪、老不枯、潤不肥”,大概姜夔所記的“無垂不縮,無往不收”也是此意。即要求在變化中達到統(tǒng)一,把裹與藏、肥與瘦、疏與密、簡與繁等對立因素融合起來,也就是“骨筋、皮肉、脂澤、風神俱全,猶如一佳士也”。章法上,重視整體氣韻,兼顧細節(jié)的完美,成竹在胸,書寫過程中隨遇而變,獨出機巧。 米芾的用筆特點,主要是善于在正側、偃仰、向背、轉折、頓挫中形成飄逸超邁的氣勢、沉著痛快的風格。字的起筆往往頗重,到中間稍輕,遇到轉折時提筆側鋒直轉而下。捺筆的變化也很多,下筆的著重點有時在起筆,有時在落筆,有時卻在一筆的中間,對于較長的橫畫還有一波三折。勾也富有特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