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水腫三藥 上了年紀的婦人,容易腿腫。 這個婦人七十五歲,第三次來復(fù)診,每次只吃三劑藥,本來不明原因腳腫,老師叫我們按她的腳,一按一個坑的,吃完這些藥,她笑著說,我腳腫都消了,心慌胃痛也好了。 老師再把脈后,點點頭說,脈象在好轉(zhuǎn),本來雙寸脈不足,現(xiàn)在起來了,雙關(guān)尺脈郁滑,下焦水濕重的,也利出去了。 究竟是用什么思路治好這氣虛水腫的老婦人呢? 我們一翻開方子,居然是最常用的黃芪、益母草、川芎三味藥為底方加味。 這三味藥是治療氣虛水腫,氣陷水濕內(nèi)停最常用的,所以我們稱之為水腫三藥。 大家覺得很奇怪,這水腫不是要用一些薏仁、澤瀉、車前子、滑石、茯苓之類,通利水濕的嗎? 怎么反而老是選這三味藥,補氣活血利水的呢? 老師說,水腫不要只看到水,要看到氣血,氣虛血瘀則水濕不去,氣足血活則水濕排走。 所以黃芪能令身體氣陽充足,川芎令血活流通,益母草把水濕利走。而且益母草、川芎還能活血。 《傷寒論》講,血不利則為水。 說明血液循環(huán)不好,會加重水腫,這就是通過活血來減輕水腫的道理,中醫(yī)叫做血水互換原則。 老師怕大家理解不夠深刻,便跟大家講,你們看,水濕重的人腿腳沉,這在生活之中可以取一個什么象。 濕性重濁,濕性趨下,濕性沉甸甸,這不正是干爽的毛巾,被水一泡,變得沉重了嗎? 老師點點頭說,這就是一個濕毛巾之象。 濕毛巾要怎樣把它變干? 大家都說,把它晾起來,放在能曬到陽光通風(fēng)的地方,水濕往上蒸發(fā),往下滴,很快就干爽。 老師又點點頭,這黃芪、川芎,一個提氣,一個提血,一個助陽氣化,一個是風(fēng)藥能通風(fēng)透氣,就像陽光加風(fēng),很快把左右路下陷的脈勢提上來。 而益母草血水并利,能夠把水瘀往下利,使病人排尿量增多。 這樣升降得宜,所以水濕就佷容易去。 我們恍然大悟,黃芪、川芎主升,益母草主降,升清氣降濁水,人就精神,腿腳就輕松。 原來這三味藥有這么深刻的含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