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xué)習(xí)繪畫五個基本步驟:
(1)勾——輪廓。
(2)皴——紋理。
(3)擦——質(zhì)感。
(4)染——暗部。
(5)點——苔點。
二株樹的畫法要點:
(一)二株有兩種畫法:
1.一大加小,是為扶老。
2.一小加大,是為攜幼。
(二)老枝須婆娑多情。幼枝須窈窕有致。如人之聚立,互相顧盼。
雜樹樹葉的畫法:
(1)分組法。
(2)鏈接法。
樹葉的畫法,就是把各種不同的樹葉都做了記號,有利于區(qū)別之。我們的先人真聰明,做什么都有記號?。?/font>
點葉畫法:介子點、胡椒點、下垂點、上揚點、大混點、散鋒點、菊花點、下滑點等等。比較常用的:介子點、胡椒點、大混點、上揚點、菊花點、散鋒點六種,點葉的畫法,要牢記、練熟。
雜樹的畫法
1.不同樹種雜生。
2.變化要多,形態(tài)、高低、參差均變化。
3.夾葉、點葉相間,前夾后點。
4.要有主密關(guān)系。賓樹圍繞主樹來表現(xiàn)。
5.把握變化中的統(tǒng)一和諧關(guān)系。
雜樹八式
1.夾葉——介字葉。
2.夾葉——山菊花形。
3.夾葉——椿樹形。
4.點葉——大混點。
5.6夾點葉混用:
(1)夾葉——梧桐葉形。
(2)點葉——介字點。
7.點葉——大混點。
8.夾葉——倒山字形。
露根的基本畫法
一.露根的規(guī)則(不平均):
1.長短不一。
2.高低不一。
3.穿插。
二.露根的形式:
1.連樹干。
2.不連樹干。
叢樹六式:
1.主與賓、高與低。
2.濃與淡,就是層次:濃在前,淡在后,漸淡......。
3.骨法用筆。
4.以線為主,線面結(jié)合。
5.三株相互穿插。
6.叢樹行列有序。
遠樹的畫法:
1.遠樹無枝。故遠樹要概括,只要大體的形狀。
2.筆墨表現(xiàn)要簡練概括。
3.將不同樹木的鮮明特征提煉成最簡練的筆墨符號。
4.也可以用夸張的手法表現(xiàn)。
5.遠樹千百株,層層疊疊,迤麗一片,要具有分株之狀,不要混沌不清。
6.點葉要多種。
7.可以畫得稍見排列整齊。
松樹的畫法
松樹的畫法很重要,也很難掌握,在平時的繪畫中又經(jīng)常要用松樹。所以,學(xué)習(xí)松樹的畫法,需要兩堂課才能學(xué)習(xí)完呢。
一.松性本直。
枝干:生長在平原者宜直;生長在山石間者宜曲。
二.技法:
1.樹干:宜曲,生長有趨勢,向一邊長。
2.樹枝:多彎曲、盤纏、有橫枝。
3.松針:小扇子,多重疊。
4.樹皮:鱗片(不規(guī)則圓圈,向一側(cè)畫,樹干成立體狀)。
5.苔點:結(jié)實、聚散。
畫柏的技法:
1.樹齡壽命長,有千年古伯,追求倉阿咯古樸之氣勢。
2.樹干:彎、轉(zhuǎn)、擰、紋。
樹干有明顯的紋路,圍繞樹身盤旋而上。
3.樹皮:俗稱“柏皮如繩”。
線條要盤曲、伸張、蒼老中見光滑。
4.節(jié)疤:樹根部和樹干分岔處多有節(jié)疤,有凸有凹。
5.皴法:
(1)線描:中鋒、長線。線條流暢,疏密虛實,皴擦顯蒼潤。
(2)散鋒:復(fù)墨法。濃淡干濕一次兒就,再加調(diào)整。
(3):紋理有扭轉(zhuǎn),用筆有順逆。
6.點葉:
(1)小混點、梅花點。
(2)集墨法:先淡后濃,疏密虛實。
(3)分組成團,層次錯落。
畫柳的技法:“畫人難畫手,畫樹難畫柳?!?/font>
1.難點在于:枝條。線條既要疏密、聚散,柳條又要柔紐彈性。
兩種感受:
(1)枝干——蒼紐粗壯。
(2)枝條——纖細飄柔。
2.特點:
(1)高而挺拔。
(2)垂而輕柔。
忌:只重輕柔,而輕挺拔。
3.概括:
(1)柳干:蒼撲。
(2)柳皮:裂紋。
(3)柳枝:勁挺。
(4)柳條:柔嫩。
二.畫柳要點:
1.枝干:粗壯、蒼紐、彎曲、勢。
2.柳條:先上后下。
3.疏密:柳條。
迎客松的畫法
石頭的繪畫技法
石分三面,大小間石
一.山石畫論:
1.石者,天地之骨也,骨貴堅深而不淺露。
2.石須圓渾鋒芒,八面棱層。
3.畫石:貴要磊落雄壯,蒼硬頑澀,礬頭菱面。
4.畫石之法:先從淡墨起,可改可救,漸用濃墨者為之。
5.畫石之法,最要形象不惡,石有三面,或在上,或在左、右側(cè)皆可為面。
二.是分三面:
1.立體:
分三面:(1)上面
(2)前面
(3)側(cè)面
2.陽、陰:
(1)上面——陽面。
(2)前面、側(cè)面——陰面。
三.大、小石相間:
1.大石間小石。
2.小石間大石。
3.作用:
(1)大、小石相間,生動畫面,生動氣勢。
(2)分出層次。
(3)分出疏密。
畫山石步驟(山水畫繪畫步驟)
山水畫基本技法:勾、皴、擦、染、點。
一勾:
1.丘壑之妙,勾勒之妙也。無丘壑則不得勾勒之法。
2.勾勒用筆要一波三折。波是起伏形態(tài),折是筆之變化方向。
3.勾的定義:
是指勾取山石的輪廓和脈絡(luò),起到支撐畫面骨架的作用。運用勾勒體現(xiàn)物象的形態(tài),丘壑的高低、遠近、起伏、轉(zhuǎn)折等。
4.技法:
(1)以淡墨、中側(cè)鋒,勾山石大致外形輪廓。
(2)用筆沉著而松靈,有頓挫、轉(zhuǎn)折、虛實的變化,要“一波三折”。
(3)注意大小石相間、穿插和疏密變化。
二皴:
1.定義:本意是皮膚被風(fēng)吹得粗糙、有裂紋的意思。畫中是表現(xiàn)物象表面粗糙不平的筆法。
2.皴法分類:
(1)線皴:披麻皴(長、短)
(2)面皴:斧劈皴(用側(cè)鋒)
(3)點皴:豆瓣皴
三擦:即干擦。
如果運筆太松,未能沉厚,以淡筆細細擦之(側(cè)縫)。
1.擦不見筆。用筆干渴而細碎。
2.皴后加擦,能補勾皴之不足,是畫面蒼茫、深秀、融渾一體。
3.側(cè)縫輕擦,可邊皴邊擦。
4.擦不見筆。要防呆墨、板滯、模糊一片,掩蓋勾皴的筆觸。
5.擦是皴法的補充,用筆要松毛虛靈。
6.厚兒松,增加質(zhì)感。
四染:
皴不足,重染以發(fā)其華。皴已足,輕染以生其韻。
染的技法:
1.渲染山石的暗部、背部。
2.要濃淡、深淺筆法相接,貴在見筆。
3.皴擦不足處,用中墨;皴擦已足處,用淡墨,可分多層渲染。
五點:點苔,即苔點也。
1.點苔已發(fā),即為山之蒼茫,為顯墨之精彩,非無意加增也。
中國畫無點不成畫。
2.點的部位:
(1)暗部:濃墨。
(2)亮部的線上(破線)。
(3)石頭中間。
總結(jié):畫山石步驟的簡要概括:
勾——輪廓(線條)
皴——肌理(紋理)
擦——質(zhì)感
染——暗部
點——苔點
披麻皴
一.畫論:古人畫山水,皴分十六家......。
1.線皴:披麻皴
解索皴、牛毛皴、荷葉皴、破網(wǎng)皴、云頭皴、亂柴皴、折帶皴。
2.面皴:斧劈皴
馬牙皴、雨淋皴、潑墨皴、刮鐵皴、拖泥帶水皴。
3.點皴:豆瓣皴
釘頭皴、雨點皴、米點皴。
二.披麻皴
1.畫論:披麻皴如麻披散也,有大披麻、小披麻。
(1)大披麻:筆大而長,寫法連廓兼皴,濃淡墨一氣渾成,淋漓活潑,無一筆滯氣。此畫法始自董北苑(董源)。
(2)小披麻:筆小而短,寫法先起輪廓,然后加皴,由淡致濃,層層皴出,陰陽向背,或焦或濕,隨意加擦,較大披麻稍易。
2.技法:
(1)披麻皴適用于南方山勢。
(2)筆法:渴筆中鋒、或拖筆,線條弧形,筆勢上輕下重。
(3)墨法:先淡后濃,積墨法。
(4)形狀:多作象鼻形(八字形),增加立體感。
3.注意:
(1)最暗部加皴。
(2)一條線不能兩面皴。
(3)先皴最后面的山石,逐步向前,最后皴最前面的山石。
解索皴 牛毛皴
一解索皴
1.定義:
將披麻皴的線條變成曲線,即為解索皴。(元代王蒙發(fā)明的)。
2.技法:
(1)用筆要松活。
(2)中、側(cè)鋒兼用。
(3)筆筆相連。
(4)忌平行、忌平板。
二.牛毛皴
1.定義:
將披麻皴的線條散鋒曲線皴出,就是牛毛皴。(元代王蒙發(fā)明的,代表作《春山讀書圖》)。
2.技法:
(1)用筆曲屈。
(2)兩側(cè)成弧狀形。
(3)線條有長有短。
(4)皴筆疏密相間。
(5)墨色枯潤相間。
荷葉皴 亂柴皴
一.荷葉皴:(元代 趙孟頫)
1.定義:皴線如荷花葉筋的下垂脈絡(luò)效果,即為荷葉皴。
2.作用:多表現(xiàn)高峭的山峰、大塊山石及山峰上的大裂紋、大水紋,由上而下自然形成的平和光滑的山石結(jié)構(gòu)。
3.技法:
(1)中、側(cè)并用,勾、皴結(jié)合。
(2)行筆悠揚,長秀筋韌,從上而下,筆筆相連。生動自然。
(3)山石紋理有主次,有松緊,分清肌理、層次,脈絡(luò)自然。
二.亂柴皴:(明代 戴進)
1.定義:猶如一堆亂柴草,隨意堆放的皴法,表現(xiàn)山石變化多端。
2.技法:
(1)以荷葉皴的結(jié)構(gòu)為基礎(chǔ)。
(2)中鋒、逆鋒用筆,連勾帶皴。
(3)自上而下,行筆自然流暢,一氣呵成。
(4)做到亂而有序,結(jié)構(gòu)層次分明。
(5)忌:線條亂而無力。
荷葉皴法
亂柴皴法
解索皴法
云頭皴 破網(wǎng)皴
一.云頭皴:北宋,郭熙創(chuàng),代表作《早春圖》
1.定義:形狀像卷云的皴法,也叫卷云皴。
2.技法:
(1)用筆中鋒、側(cè)鋒并用,邊勾邊皴。
(2)用筆圓轉(zhuǎn),蒼厚無圭角,像卷云翻動,蒼澀厚重,園轉(zhuǎn)遒勁。
(3)用筆舒朗流暢,如行云流水,把握整體畫面起伏態(tài)勢。
二.破網(wǎng)皴:明代,吳偉創(chuàng)。
1.定義:形狀像破碎的漁網(wǎng),類似云頭皴。
2.技法:
(1)中鋒、側(cè)鋒并用,連勾帶皴。
(2)干后用小筆濃淡相間加皴,行筆靈活。
折帶皴
折帶皴 元 倪瓚創(chuàng) 代表作《漁莊秋霽圖》
(霽——雨或雪后初晴,這里指的是雨后。)
1.定義:如布帶反復(fù)折疊的皴法。是線面結(jié)合的一種皴法,是表現(xiàn)橫向肌理水成巖類山石的結(jié)構(gòu)。
2.技法:
(1)中側(cè)鋒并用。
(2)起筆披麻,收筆斧劈。
(3)橫筆拖鋒。
(4)用墨干、宜淡,多次疊加而成。
(5)橫線忌平行。
折帶皴法。
荷葉皴法。
云頭皴(或卷云皴)法。
破網(wǎng)皴法。
面皴 斧劈皴
一.定義:皴出類似斧劈的塊面痕跡,稱為斧劈皴。表現(xiàn)北方花崗巖類山石的質(zhì)感。
二.技法:
1.側(cè)鋒用筆。
2.兩種斧劈皴:
(1)大斧劈皴——臥筆橫掃,行筆果斷,不重復(fù)。
(2)小斧劈皴——筆觸小而松靈,忌平行、松散。
3.兩種起筆:
(1)上砍——上重下輕法。起筆重,收筆輕,可重按到筆肚。
(2)下砍——上輕下重法。起筆輕。收筆重。
4.兩種畫法:
(1)先勾后皴。
(2)邊勾邊皴。
墨色:一般是濃墨、中墨。
代表畫家 北宋
馬遠、夏圭 《踏歌圖》
馬牙皴 雨淋皴 刮鐵皴
一.馬牙皴:
1.定義:因馬牙近似長方形,凡是縱橫皴出塊狀方形的皴法,即為馬牙皴。表現(xiàn)出山岳崖壁的聳拔雄偉的氣勢。
2.技法:
(1)中鋒、側(cè)鋒、拖筆、逆鋒交替使用。
(2)塊狀方形、長方形。
(3)運筆靈活、松動,塊狀大小、虛實、濃淡、長短均有變化。
(4)多用干墨。
(5)表現(xiàn)山石棱角方硬,紋理圭直。
(6)筆法蒼勁有力。
二.雨淋皴:
1.定義:即所謂“雨淋墻頭”法。表現(xiàn)大山大水,有其雄偉深厚、氣勢磅礴的精神。多表現(xiàn)尖峭的山峰。(如黃山)
2.技法:
(1)多用中鋒。
(2)長線條掃下,自上而下。
三.刮鐵皴:
1.定義:類似大、小斧劈皴。表現(xiàn)山石結(jié)構(gòu)和山脈的氣韻。
2.技法:
(1)側(cè)鋒:用筆穩(wěn)中求狠,體會到刮鐵的味道。
(2)此法大氣磅礴,有近取其質(zhì),遠取其勢的效果。
代表畫家:南宋 李唐 作品《萬壑松風(fēng)圖》。
雨淋皴法和馬牙皴法。
大斧劈皴法。
小斧劈皴法。
潑墨皴 拖泥帶水皴
一.潑墨皴:
1.畫論:
(1)當(dāng)須自然。矯揉造作,有失天趣。用潑墨法,庶幾可糾此弊。
(2)潑墨藝術(shù),是發(fā)現(xiàn)的藝術(shù)。其初級階段,因墨團而賦形。高級階段,主動以形讓意,醞釀營造合乎自然規(guī)律的詩境與感情。
(3)大膽的潑。潑壞了,是一團墨;潑成了,是一片山。
代表畫家 近現(xiàn)代 尤無曲
2.定義:
以潑墨為主的皴法。將墨汁潑在紙上,因勢生發(fā),表現(xiàn)景物的畫法。表現(xiàn)山水形象,更加概括、洗錬。
3.技法:
(1)羊毫大筆蘸墨,復(fù)墨法(陰陽墨),形成濃墨、淡墨、清水三個色階。濃、淡、干、濕,一氣呵成(a.復(fù)墨法:先蘸水,水要飽滿,后筆尖蘸墨:b.先蘸墨,后蘸水。)
(2)運筆注意正、側(cè)、逆、順變化。大膽落筆,一氣呵成。
(3)因勢利導(dǎo),隨機應(yīng)變,抓住意外的筆墨效果,加以生發(fā)。
(4)細心收拾。山的大形、大勢“潑”出以后,要趁濕“提”、“注”??筛珊?,以濃墨“開”、“醒”。
(5)因勢穿連骨線,以求整體。
(6)整理筆墨要講究,筆精墨妙,畫龍點睛。忌過多過碎,損失大勢。
二.拖泥帶水皴:也叫小潑墨皴。
1.定義:濃、淡、干、濕,一氣呵成。
2.技法:蘸墨,復(fù)墨法,濃、淡、干、濕,一氣呵成。
代表畫家 唐 王洽
近現(xiàn)代 張大千 劉海粟 尤無曲
潑墨皴法
點皴 豆瓣皴
豆瓣皴:
1.定義:小方塊,聚點成皴,形似豆瓣。表現(xiàn)山巒有森氣逼人之感。
2.技法:
(1)用筆小側(cè)鋒,自下而上。
(2)用墨先淡后濃,積墨法。
(3)小方塊,可重疊。
(4)品字排列,參差變動,生動有序。
(5)忌:呆點排列。
代表畫家: 清代 龔賢 代表作:《千巖萬壑圖》《溪山無盡圖》。
豆瓣皴法
釘頭皴 雨點皴 米點皴
一.釘頭皴:
1.定義:聚點成皴,形如釘頭。表現(xiàn)山巒,筆墨厚重,層次感強,雄偉莊重的氣氛。
2.技法:
(1)中鋒豎點。
(2)上粗下尖。短筆觸(近似小斧劈皴)。
(3)積墨法。
(4)品字形排列。
代表畫家 北宋 范寬 代表作《溪山行旅圖》
二.雨點皴:
1.定義:聚點成皴,形如雨點。
2.技法:
(1)中鋒豎點。
(2)上尖下重。短筆觸。
(3)積墨法。
(4)品字形排列,要橫不成列,豎不成行。
代表畫家 范寬
三.米點皴:
1.定義:是宋代大書法家、大畫家米芾和兒子米友仁創(chuàng)造的一種山石皴法。多表現(xiàn)煙雨迷蒙的山巒變化。
2.技法:
(1)橫筆、橫點。用筆圓厚,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
(2)用墨:飽含水分,要潤澤蒼厚,用筆要活。
(3)整體效果完成后,在稍干或未干時,焦墨皴點,增加澀辣的效果。
(4)積墨法,兼用潑墨、濃墨。
(5)忌:太松軟、含糊。
代表畫家 米芾、米友仁 代表畫作《瀟湘奇觀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