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曹魏時期隸書碑刻《王基斷碑》全稱《東武侯王基碑》,魏元帝景元二年(261)四月立于洛陽。石高四尺五寸,寬四尺,文共十九行,每行存字二十一至二十二不等,洛陽關(guān)林碑林藏。 其隸書結(jié)法嚴整,用筆斬截。碑主王基,字伯輿,東萊曲城人。歷文帝、明帝、齊王、高貴鄉(xiāng)公、元帝五代,文武兼?zhèn)洌瑒字菏?。官至東武侯,魏元帝景元二年卒,追贈司空,謚“景侯”。《三國志·魏志》有傳,業(yè)績、官職與碑文多合。 相傳該碑初出土時,半段尚未刻鑿,朱書燦然,惜因未加保護,書丹之字很快磨滅。證明漢魏碑刻先書丹后鐫字。 漢末至三國是隸書向楷書過渡的時期,此碑有明顯的楷意,波磔裝飾性強,整體華麗,與魏之《受禪表》《上尊號》《曹真殘碑》近似,風神雄健清雋,其運用所謂“折刀頭”(撇劃收筆)的筆法更為強烈,不少字的形貌已直如楷書,可謂“上托隸源,下開魏齊風范”。 欣賞此碑可知,其與漢隸、唐隸、清隸均有較大的差異。 |
|
來自: jishiaimin > 《書法藝術(shù)》